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687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原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原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4

丁二醇(1,4

BD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四氢呋喃、γ

丁内酯、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和聚氨酯(PU)。近年来,由于热塑性弹性纤维和弹性体需求的迅速增长,作为单体的PTM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四氢呋喃醚)的需求旺盛,使得上游原料1,4

丁二醇需求量也迅速增长,世界上各大1,4

丁二醇生产商如BASF,SISAS等都纷纷扩能。
[0003]生产1,4

BDO的工艺路线有很多种,但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包括:1、以甲醛和乙炔(电石气)为原料的Reppe法(炔醛法);2、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3、以环氧丙烷/丙烯醇为原料的环氧丙烷法;4、顺酐加氢法。
[0004]Reppe法,也称炔醛法、甲烷炔化法等。该法是1,4

BDO的主要生产方法,Reppe合成1,4

丁二醇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乙炔和甲醛催化反应生成1,4

丁炔二醇;第二步为1,4

丁炔二醇催化加氢制备1,4

BDO。最早采用SiO2负载氧化铜做催化剂,反应器的乙炔分压高达0.5 MPa,生产很不安全。后来德国的Linde公司和韩国的SK公司改良了工艺,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第一步使用了Bi2O3CuO/Mg~SiO2催化剂,反应温度为80~90 ℃,反应压力为0.12~0.13 MPa,合成1,4

丁炔二醇。第二步采用两段加氢,第一段采用Pd/Al2O3为催化剂,反应在搅拌反应器中进行,第二段采用Ni/SiO2为催化剂,反应在滴流床中进行。近年来由于乙炔价格上涨,该方法逐渐受制。
[0005]丁二烯乙炔氧基化法于1970年日本三菱化成公司首先开发,并于1982年在日本四日市建成工业装置。该法分为三步:(1)丁二烯首先在负载型Pd

Ti/活性炭催化剂作用下与无水醋酸和氧气发生乙酰基氧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生成1,4

二乙酰氧基丁烯;(2)脱去醋酸后的反应液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加氢生成1,4

二乙酰氧基丁烷;(3)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水解反应物制得1,4

BDO和1

乙酰氧基
‑4‑
羟基丁烷,后者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脱乙酰基并环化成四氢呋喃。该工艺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无安全隐患、反应选择性高、1,4

BDO和四氢呋喃产品比例易调节的优点,但是第一步反应的催化剂寿命短,基建投资大,只有在一定规模下才具有竞争力。
[0006]烯丙醇法是先将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醇,在有机磷配位体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主产物4~羟基丙醛,然后进行萃取、加氢、精制得到1,4

BDO。该方法生产成本高受原料影响大,羟基化反应选择性低。
[0007]顺酐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顺酐即马来酸酐(MA)、琥珀酸酐(SA)、马来酸(MAC)、琥珀酸(SAC)、马来酸二甲酯(DMM)、马来酸二乙酯(DEM)、琥珀酸二甲酯(DMS)和琥珀酸二乙酯(DES)。顺酐加氢分为直接加氢和间接加氢,顺酐直接加氢包括超临界CO2流体中加氢、顺酐加氢与1,4

BDO脱氢耦合、均相加氢、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顺酐间接加氢是指顺酐先与酸发生酯化,生成顺丁烯二酸二酯,然后顺丁烯二酸二酯再深度加氢得四碳化合物(γ

丁内
酯、四氢呋喃和1,4

BDO)。
[0008]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属于顺酐间接加氢的一种,其基本过程为马来酸二甲酯中的碳碳双键先加氢生成琥珀酸二甲酯,这一步相对其它步骤较容易实现,然后琥珀酸二甲酯再加氢脱去甲醇闭环形成γ

丁内酯,γ

丁内酯进一步开环加氢形成1,4

丁二醇;如果有酸中心存在,1,4

丁二醇还会脱水形成四氢呋喃(THF)等副产物。复旦大学范康年等人将不同方法制备的Cu/SBA

15用于DMM加氢反应,发现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SBA

15催化剂对DMM加氢反应显示了最高的活性,在265 ℃、2.5 MPa、WHSV=2.0 h
−1和H2/DMS= 75的条件下,其BDO的产率最高可达66.1%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356 (2009) 129~136)。Jong~San Chang等人通过沉积沉淀法控制硝酸铜溶液的浓度,成功合成了不同铜粒径的铜

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发现较小的铜颗粒尺寸更有利于较高的DMS转化率和较高的THF选择性,而较大的铜颗粒尺寸更有利于较高的GBL选择性(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41 (2013) 17~20)。李小年等人比较了蒸氨法和浸渍法两种方法制备的Cu/SiO2,发现在相同条件下,蒸氨法制备的Cu/SiO2对THF选择性更高,其产率可达83.65%,表征发现浸渍法制备的Cu/SiO2表面只存在Cu0物种,而蒸氨法制备的Cu/SiO2表面Cu0和Cu
+
物种共存,Cu表面价态与TOF值的关系表明,Cu0是主要活性位点,而Cu0和Cu
+
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性(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6 (2015) 1150~1154)。除此之外,他们还研究了不同的碱金属助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加入碱性金属La后,不仅可以稳定Cu/SiO2,还可以促进更多地BDO脱氢从而提高GBL的产率 (Catalysts 9 (2019) 704)。李峰等人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了CuMnAl催化剂,用于DMS加氢,在210 ℃、0.25 MPa、H2/DMS=150 mol/mol和LHSV=4 h
‑1的条件下,GBL的产率可达98% (Journal of Catalysis 340 (2016) 184~195)。
[0009]从先前的研究可以看出,由于马来酸二甲酯加氢是一个连续过程,很难控制反应历程使其停留在指定的目标产物,因此通过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来调控产物分布,同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体系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2]一种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马来酸二甲酯为原料,Cu
x

Al
y

M
z
为催化剂,通过两步加氢法制备1,4

丁二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步加氢法,包括:第一步马来酸二甲酯(DMM)加氢到γ

丁内酯(GBL)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其范围为200~300 ℃,反应时间为2~8 h;第二步为GBL加氢到1,4

丁二醇(BDO)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其温度范围为120~190 ℃,反应时间为6~24 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来酸二甲酯两步加氢制1,4

丁二醇(BDO),所用原料是马来酸二甲酯的1,4

二氧六环溶液,其中马来酸二甲酯与1,4

二氧六环的体积比为(0.1~5) mL: (5~15) mL;所述马来酸二甲酯与Cu
x

Al
y

M
z
铜基催化剂的重量比为(5~500): (1~6);所述加氢压力为1~10 MPa,所述搅拌速率为600~1000 r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

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
x

Al
y

M
z
催化剂为多组元铜基催化剂,其中:M为Mn、Mg、Zn、Z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荣李晓红贾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