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640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用于对柑橘是否隐性使用增甜剂进行识别。本申请方法包括:制备用于识别的柑橘样品,所述柑橘样品包括果皮样品和果肉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所述果肉样品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预先制定的判定依据,对所述柑橘样品是否使用增甜剂进行判定,得到判定结果,所述判定依据包含有砷As含量标准和可滴定酸TA含量标准,所述判定结果表示所述柑橘样品使用所述增甜剂的可能性。橘样品使用所述增甜剂的可能性。橘样品使用所述增甜剂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分析化学和柑橘的质量安全评价领域,尤其涉及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柑橘是橘、柑、橙、柚、枳等水果的总称,富含有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柑橘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果和第三大贸易农产品,中国是柑橘第一大生产国。
[0003]果实的口感及风味通常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品质,有机酸、糖类及芳香物质是果实品质的物质基础。有机酸是果实酸味的主要来源,果实含酸量过高、糖酸比偏低,是柑橘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部分种植户为改善柑橘口感、抢占市场先机,在柑橘生产中使用一类具有“增甜”效果的化学农药。
[0004]经过前提的研究工作发现该类“增甜剂”为一种含砷制剂,其主要功效为降低有机酸的积累,表观上可以显著提高柑橘甜味、改善柑橘口感,且能使果实成熟期提前,经过喷施“增甜剂”处理的柑橘口感更好、售价更高、更畅销。但是该类“增甜剂”来源不明、成分未知,并且含砷制剂可能在植物体内和环境中残留蓄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潜在的风险,基于此,亟需建立一种柑橘生产中隐性使用增甜剂的的快速识别方法,为柑橘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6]制备用于识别的柑橘样品,所述柑橘样品包括果皮样品和果肉样品;
[0007]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
[0008]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所述果肉样品中可滴定酸含量;
[0009]根据预先制定的判定依据,对所述柑橘样品是否使用增甜剂进行判定,得到判定结果,所述判定依据包含有砷As含量标准和可滴定酸TA含量标准,所述判定结果表示所述柑橘样品使用所述增甜剂的可能性。
[0010]可选的,所述判定依据通过如下方法获得:
[0011]设定柑橘样品的对照组和试处理组,所述对照组和所述处理组均包含有果皮和果肉;
[0012]对喷施所述增甜剂的处理组柑橘样品果皮中的砷残留量,和果肉中的可滴定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性结果;
[0013]利用T

检验分别对所述处理组和所述对照组的柑橘样品中的砷残留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差异性结果;
[0014]当所述相关性结果和所述差异性结果达到试验要求,则结合预设的第一置信度对所述对照组以及所述处理组中的砷残留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砷含量标准,并结合预设的第二置信度对所述对照组以及所述处理组中的可滴定酸含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可滴定酸含量标准。
[0015]可选的,所述砷含量标准为0.066mg/kg,可滴定酸含量标准为3.98g/kg;
[0016]当砷含量为<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3.98g/kg,所述判定结果为阴性,表示隐性使用所述增甜剂的风险较低;
[0017]当砷含量≥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3.98g/kg,样品为阳性,隐性使用增甜剂的风险较高;
[0018]当砷含量≥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3.98g/kg,或砷含量<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3.98g/kg时,所述判定结果为疑似阳性样品。
[0019]可选的,所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包括:
[0020]称取定量的所述果皮样品于微波消解罐中,
[0021]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加盖放置一定的时间后旋紧罐盖,按微波消解仪标准操作步骤进行消解;
[0022]冷却后取出所述果皮样品,缓慢打开罐盖排气;
[0023]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所述消解罐放在超声水浴箱中进行超声波脱气;
[0024]用水定容至一定量并在混匀后上机分析,得到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
[0025]可选的,所述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所述果肉样品中可滴定酸含量包括:
[0026]称取定量的果肉样品样品至容量瓶中,并用无二氧化碳的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过滤后的滤液用于测定;
[0027]用移液管吸取一定量的滤液置于三角瓶中,加入滴酚酞指示液;
[0028]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且一定时间内不褪色;
[0029]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并根据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计算可滴定酸含量。
[0030]可选的,所述制备用于识别的柑橘样品,所述柑橘样品包括果皮样品和果肉样品包括:
[0031]采取成熟期春见柑橘树冠的中部外围中等大小果实;
[0032]以每个样品10至12个果实,分别制备果皮和果肉匀浆样品并于

18℃条件下保存。
[003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34]本申请提供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别对砷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预先指定的判定标准进行对比,能够快速、准确识别柑橘使用增甜剂的可能性,可为柑橘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0037]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用于对柑橘生产中是否隐性使用增甜剂进行鉴别。
[0039]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0040]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
[0041]101、制备用于识别的柑橘样品,所述柑橘样品包括果皮样品和果肉样品;
[0042]试验前期先制备用于测定的柑橘样品,具体方法是采集成熟期春见柑橘果实样品,每个样品10~12个果实,分别制备果皮和果肉匀浆样品并于

18℃条件下保存。
[0043]1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
[004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MS)对柑橘果皮中的砷含量进行测定:
[0045]具体过程如下:
[0046]称取定量的所述果皮样品于微波消解罐中,
[0047]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加盖放置一定的时间后旋紧罐盖,按微波消解仪标准操作步骤进行消解;
[0048]冷却后取出所述果皮样品,缓慢打开罐盖排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制备用于识别的柑橘样品,所述柑橘样品包括果皮样品和果肉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述果皮样品中的砷含量;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所述果肉样品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预先制定的判定依据,对所述柑橘样品是否使用增甜剂进行判定,得到判定结果,所述判定依据包含有砷As含量标准和可滴定酸TA含量标准,所述判定结果表示所述柑橘样品使用所述增甜剂的可能性。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依据通过如下方法获得:设定柑橘样品的对照组和处理组,所述对照组和所述处理组均包含有果皮和果肉;对喷施所述增甜剂的处理组柑橘样品果皮中的砷残留量,和果肉中的可滴定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性结果;利用T

检验分别对所述处理组和所述对照组的柑橘样品中的砷残留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差异性结果;当所述相关性结果和所述差异性结果达到试验要求,则结合预设的第一置信度对所述对照组以及所述处理组中的砷残留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砷含量标准,并结合预设的第二置信度对所述对照组以及所述处理组中的可滴定酸含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可滴定酸含量标准。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柑橘生产中增甜剂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砷含量标准为0.066mg/kg,可滴定酸含量标准为3.98g/kg;当砷含量为<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3.98g/kg,所述判定结果为阴性,表示隐性使用所述增甜剂的风险较低;当砷含量≥0.066mg/kg,且可滴定酸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光云雷绍荣侯雪宋君韩梅邱世婷李莹覃蜀迪王凤怡夏斯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