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3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地利用了检测数据,建立了能够对川贝母真伪进行可靠鉴别的数学模型,通过将检测数值代入判别函数方程得到判别函数值Y1和Y2,通过比较两个得数大小,可准确地鉴别川贝母物种与其他易混淆品和伪品。从核苷类物质中筛选出川贝母特征物质标记,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了川贝母真伪鉴别数学模型,可准确地鉴别川贝母物种与其他易混淆品和伪品。该技术简单、快速、高效,且易推广运用,可作为现有其他川贝母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的重要补充。的重要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鉴别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中医治疗中常用的名贵药材,是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症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的主要原料,也是许多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还经常被作为药膳材料添加入养生滋补汤料中。因其资源短缺、价格高,市场中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川贝母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加之川贝母药材本身包含多种基原,为其在临床应用和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增加了困惑。切实可行的真伪鉴定技术是川贝母药用及食用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川贝母药材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0003]外观形态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单项理化指标鉴定法等是传统常用的几种方式,受经验判断影响,准确性有限。后来产生的DNA分子检测技术填补传统方法技术上的短板,具有了准确、高效、灵敏等优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因遗传物质相同的情况下,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还与其生长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即生动地说明了产地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产地不同的同一种中药材药效存有差异,缘于其机体中代谢最终产生的小分子功能物质组成不同。基因组和蛋白质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终产物上都会呈现数十倍变化,而这些小分子功能成分就是中药材“道地”性的重要决定因子。因此,将功能物质组成作为中药材鉴别的方法构建基础更趋于科学合理,有必要基于其特征性物质成分组成构建川贝母真伪鉴别技术,或将成为现有检测技术的重要补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帮助相关监管部门对川贝母的药材真假进行评价,指导检测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标准溶液的配制:将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分别置于容量瓶中,加水、超声溶解,溶解后加水定容,配置成单标储备液,过滤密封存储备用;
[0008]S2:供试样本制备:将供试贝母样品粉碎成细粉,过筛置入离心管加水混匀,进行超声处理后静置冷却后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过滤,分装至色谱上样瓶中,待测;
[0009]S3:色谱条件设置:选取色谱柱,设定柱温、进样体积、流动相、流速、洗脱程序,检测波长;
[0010]S4:数据采集:每个样本设置3次重复,按设定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根据对应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等三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求三次重复平均
值;
[0011]S5:代入判别函数模型:将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含量值代入函数判别式,判断川贝母药材是否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中列出的川贝母基源,以此判别川贝母药材真伪。
[0012]所述步骤S1中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均为5mg,容量瓶为5mL,加水4mL,超声时间10min,定容浓度均为1000μg
·
mL
‑1,过滤材料为0.22μm微孔滤膜,密封存储容器为棕色玻璃瓶。
[0013]所述步骤S2中过筛为80目,用量为1.0g,离心管为50mL带盖塑料离心管,加水位10mL纯水,超声条件为室温60min,离心分离条件为转速5000rpm、时间10min;过滤材料为0.22μm微孔滤膜。
[0014]所述步骤S3中,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 type

MGⅡ色谱柱,尺寸150mm
×
4.6mm,3μm;柱温为35℃;进样体积为5μL;流动相A:纯水;流动相B:甲醇(色谱纯);流速为0.8mL
·
min
‑1;洗脱程序:0~6min,3%~5%B;6~7min,5%~8%B;7~10min,8%~60%B;10~12min,60%~80%B;12~12.10min,80%~100%B;12.10~14min,100%B;14~14.10min,100%~3%B;后运行9min,检测波长为260nm。
[0015]所述步骤S4中,HPLC分析时,待仪器基线平稳后,进样标样溶液,保证其峰面积RSD小于1.2%后,再对各供试样品溶液进行测试。
[0016]所述步骤S5中函数判别式为:
[0017]Y1=

3.114+0.010
×
X
尿苷
+0.010
×
X
肌苷
+0.008
×
X2’
,3
’‑
二脱氧腺苷
[0018]Y2=

10.654+0.025
×
X
尿苷
+0.052
×
X
肌苷
+0.028
×
X2’
,3
’‑
二脱氧腺苷
[0019]当Y1>Y2,判定为川贝母,当Y1<Y2时判定为非川贝母。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充分地利用了检测数据,建立了能够对川贝母真伪进行可靠鉴别的数学模型,通过将检测数值代入判别函数方程得到判别函数值Y1和Y2,通过比较两个得数大小,可准确地鉴别川贝母物种与其他易混淆品和伪品。从核苷类物质中筛选出川贝母特征物质标记,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了川贝母真伪鉴别数学模型,可准确地鉴别川贝母物种与其他易混淆品和伪品。该技术简单、快速、高效,且易推广运用,可作为现有其他川贝母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检测川贝母中特征性核苷物质的色谱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基于核苷类物质的贝母鉴别分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0026](a1)标准溶液的配制
[0027]分别精密称取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三种对照品5mg于5mL容量瓶中,加入4mL水,超声10min使之完全溶解后,再加水至刻度定容,配成浓度分别为1000μg
·
mL
‑1单标储备液,过0.22μm微孔滤膜后贮存于密封的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标准溶液的配制:将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分别置于容量瓶中,加水、超声溶解,溶解后加水定容,配置成单标储备液,过滤密封存储备用;S2:供试样本制备:将供试贝母样品粉碎成细粉,过筛置入离心管加水混匀,进行超声处理后静置冷却后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过滤,分装至色谱上样瓶中,待测;S3:色谱条件设置:选取色谱柱,设定柱温、进样体积、流动相、流速、洗脱程序,检测波长;S4:数据采集:每个样本设置3次重复,按设定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根据对应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等三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求三次重复平均值;S5:代入判别函数模型:将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含量值代入函数判别式,判断川贝母药材是否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中列出的川贝母基源,以此判别川贝母药材真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尿苷、肌苷、2

,3
’‑
二脱氧腺苷均为5mg,容量瓶为5mL,加水4mL,超声时间10min,定容浓度均为1000μg
·
mL
‑1,过滤材料为0.22μm微孔滤膜,密封存储容器为棕色玻璃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贝母药材真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过筛为80目,用量为1.0g,离心管为50mL带盖塑料离心管,加水位10mL纯水,超声条件为室温60min,离心分离条件为转速5000rpm、时间10min;过滤材料为0.22μm微孔滤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苷类物质构建数学模型鉴别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丽杨晓凤刘炜尹全刘茜毛建霏陈龙飞张义蓉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