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壳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00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硬壳轮箱,包含:一中框、一固设在中框其中一侧的箱壳、一对固设在中框另一侧的护壳、一设置在护壳之间的箱盖及一滚轮单元,所述中框呈中空框状,并具有一第一边、一与该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及衔接在该第一、二边之间的一第三、四边,在中框的一侧固设一箱壳,在中框的另一侧固设一对护壳呈间隔地分设在中框的第三、四边,且在对护壳之间形成一开口,箱盖设置在护壳之间且可遮蔽开口,箱盖的一侧为枢转侧枢设于该第一边,另一侧为活动侧相对于第二边靠合或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该等护壳与中框连结,且使中框、箱壳及该等护框整体的结构强度佳,且开启箱盖时,轮箱内部的物品具有较佳定位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旅行箱,特别是一种硬壳带有轮子的旅行箱。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硬壳轮箱,包含有一中框l、 一固设在该中框1 一侧的箱壳2、 一对应该箱壳2枢设在中框另一侧的箱盖3及多个 安装在箱壳2与箱盖3对应侧的滚轮4。箱盖3是利用铰炼枢接在该中 框l (图未示),所以可相对于该中框l产生开启或闭合。虽然这种硬壳轮箱已被普遍使用,但是在使用时仍有下列缺点-一、 箱盖3只利用铰炼枢接在该中框1,且为了有效利用空间,箱 盖3内侧也都会装盛物品,因此箱盖3本身及装盛在箱盖3内侧之衣物 的重量,容易造成铰炼变形,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导致箱盖3无法与该 中框l准确对合,故整体结构强度不佳。二、 硬壳轮箱在站立的状态下(即滚轮4抵靠于地面的状态)若开启箱盖3,则因箱盖3已相对于中框1开启,轮箱内部所盛装的衣物容易掉出,所以一般都是将箱壳2平放后再开启箱盖3,但是,平放后开启箱盖3还是可能使堆积较高的衣物从两侧(指朝箱顶及箱底)掉出,此外,当轮箱拖移中需要开启时,就必须将箱壳2放倒于地上,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硬壳箱,本技术包含 一中框、 一固设在该中框其中一侧的箱壳、 一对固设在该 中框另一侧的护壳、 一设置在该护壳之间的箱盖及一滚轮单元,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框呈中空框状,并具有一第一边、 一与该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及4衔接在该第一、二边之间的一第三、四边,在该中框的一侧固设一箱壳, 在该中框的另一侧固设一对护壳,该对护壳呈间隔地分设在该中框的第 三、四边,且在该对护壳之间形成一开口,并各具有一可延伸至该第一、 二边的遮蔽部, 一箱盖,设置在该对护壳之间且可遮蔽护壳之间的开口, 箱盖的一侧为枢转侧枢设于该第一边,箱盖的另一侧为活动侧相对于该 第二边靠合或远离, 一滚轮单元,对应该中框的第四边且设置在该箱壳 与其中一护壳上。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该等护壳与中框连结,且使中框、箱壳及该 等护框整体的结构强度佳,且开启箱盖时,轮箱内部的物品具有较佳定 位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硬壳轮箱的平面图2是本技术的硬壳轮箱立体结构示意图3是图2的仰视立体图4是本技术硬壳轮箱的箱盖开启状态示意图5是本技术拉杆单元、第一、二把手拉出状态示意图6是本技术资料匣设置位置局部立体示意图7是本技术资料匣的名片板抽出示意图示意图。图中IO中框、ll第一边、12第二边、13第三边、14第四边、15 铰链、20箱壳、21第一侧部、22第二侧部、23顶部、24底部、25侧 凹槽、26沉凹部、31上护壳、311遮蔽部、312上凹槽、32下护壳、321 遮蔽部、30箱盖、310枢转侧、320活动侧、40锁扣单元、41锁具、42 扣勾件、50第一把手、60第二把手、70拉杆单元、71伸縮杆件、72 拉把、80滚轮单元、81滚轮、90辅助把手、100定位单元、101定位块、 110资料匣、111插槽、112名片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硬壳轮箱包含一中框10、 一固设 在该中框10其中一侧的箱壳20、 一相反于该箱壳20固设在该中框10 另一侧顶部的上护壳31、 一与该上护壳31间隔设置且固设在该中框10 另一侧底部的下护壳32、 一设置在该上、下护壳31、 32之间的箱盖30, 在上、下护壳31、 32 —侧设有一锁扣单元40, 一设置在该上护壳31 的第一把手50、 一设置在该箱壳20的第二把手60、 一设置在该箱壳20 的拉杆单元70、 一滚轮单元80、 一设置在该箱壳20的辅助把手90,在 上、下护壳31、 32另一侧设有定位单元100及一设置在该箱壳20的资 料匣110 (见图6、图7)。该中框IO呈矩形中空框状,并具有一第一边ll、 一与该第一边ll 相对的第二边12、 一衔接在该第一、二边12之间的第三边13及一与该 第三边13相对且衔接在该第一、二边12之间的第四边14。该第一边 11安装有多个铰链15。箱壳20具有一对应第一边11的第一侧部21、 一对应第二边12的 第二侧部22、 一对应第三边13的顶部23、 一对应第四边14的底部24、 一设于第二侧部22的侧凹槽25及一设于顶部23的沉凹部26。上护壳31对应箱壳20的顶部23固设在中框10的第三边13上, 并具有一可延伸至第一、二边11、 12的遮蔽部311及一凹设于遮蔽部 311的上凹槽312。下护壳32对应箱壳20的底部24固设在中框10的第四边14上, 且与上护壳31间隔设置,且在上、下护壳31、 32之间形成一开口 33 (见图4),并具有一可延伸至第一、二边ll、 12的遮蔽部321。箱盖30设置在上、下护壳31、 32之间且可遮蔽开口 33,箱盖30的一侧为枢转侧310枢设于多个铰链15,箱盖30的另一侧为活动侧320可相对于该第二边12靠合或远离的。锁扣单元40具有一对应开口 33且安装于中框10上的锁具41及多个固设在箱盖30之活动侧320的扣勾件42 (见图4),藉该锁具41锁住扣勾件42,可使该箱盖30保持在闭合状态。第一把手50呈可枢转地设置在该上护壳31的上凹槽312中。 第二把手60呈可枢转地对应开口 33设置在该箱壳20的侧凹槽25中。 参阅图5,拉杆单元70具有二可相对于箱壳20之沉凹部26伸出或縮入的伸縮杆件71及一连接于伸縮杆件71末端且保持位于箱壳20外部的拉把72,伸縮杆件71呈縮入状态时,拉把72完全收纳在该沉凹部26中。 滚轮单元80具有四个分别安装在箱壳20之底部24及下护壳32的滚 轮81。辅助把手90设置在箱壳20的近底部24处,且是朝箱壳20内部凹陷 而形成。定位单元100对应中框10的第一边11,且具有多个凸出于箱壳20之 第一侧部21及箱盖30的枢转侧310的定位块101 。参见图6及图7所示,资料匣110具有一具单向开放且设置在箱壳20 之沉凹部26的插槽111及一可自插槽111抽出及推入的名片板112,名片 板112抽出时底端卡制在插槽111中,顶端位在拉杆单元70的外侧。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硬壳轮箱在站立的状态下,利用滚轮单 元80抵止于地面,可稳定站立及可供推移。当使用者开启锁扣单元40的 锁具41,且使扣勾件42脱离于锁具41的锁扣,则箱盖30可由图2的闭 合状态操作成图4的开启状态,使用者可方便地自开口 33取放物品,使用 后再将箱盖30盖合,又可利用锁具41对扣勾件42的锁住而使得箱盖30保持在闭合状态。参见图5所示,利用拉杆单元70自沉凹部26中拉出以延长使用长度, 以及将第一、二把手50、 60枢转呈直立状,即可方便拖行及提携。参见图6及图7所示,资料匣110设置在沉凹部26,不仅能有效利用 空间、不妨碍拉杆单元70的操作及使用,更可方便使用者将个人资料书写 在名片板112上。且,利用辅助把手90的设置(如图3所示),方便使用 者自底部搬起时的施力定位,使用相当方便。本技术的硬壳轮箱不仅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且具有下列功效-一、 中框IO、箱壳20与上、下护壳31、 32所固结而成的整体具有较 佳的结构强度,且箱盖30利用铰炼15枢接在中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壳轮箱,包含:一中框、一固设在该中框其中一侧的箱壳、一对固设在该中框另一侧的护壳、一设置在该护壳之间的箱盖及一滚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呈中空框状,并具有一第一边、一与该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及衔接在该第一、二边之间的一第三、四边,在该中框的一侧固设一箱壳,在该中框的另一侧固设一对护壳,该对护壳呈间隔地分设在该中框的第三、四边,且在该对护壳之间形成一开口,并各具有一可延伸至该第一、二边的遮蔽部,一箱盖,设置在该对护壳之间且可遮蔽护壳之间的开口,箱盖的一侧为枢转侧枢设于该第一边,箱盖的另一侧为活动侧相对于该第二边靠合或远离,一滚轮单元,对应该中框的第四边且设置在该箱壳与其中一护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崇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丰箱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