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97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安装机构;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脚蹬机构。其中,脚蹬机构基本沿一预设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连接端,连接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连接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脚蹬机构包括支撑的第一状态和收起的第二状态,第一滑动组件处于第一限位部,第二滑动组件处于第三限位部,当脚蹬机构由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时,第一滑动组件转动至第二限位部,第二滑动组件同步转动至第四限位部。通过上述设置,脚蹬机构不易卡顿,转动灵活、平顺。平顺。平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是一种灵活快捷且应用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摩托车上设置有脚蹬以保证驾驶者或乘坐者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脚蹬包括摩托车工作时的第一状态和摩托车停放时第二状态,脚蹬的一侧通常设置有滚珠,并设置有弹性件将滚珠压紧至车架。这种结构的脚蹬的另一侧和车架直接贴合,导致脚蹬转动时摩擦力大,且这种结构的脚蹬受力平衡性差,钢珠滑动时容易发生卡滞或卡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脚蹬转动灵活、不易卡顿的摩托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安装机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系统,行走系统传动连接至动力系统;脚蹬机构,脚蹬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其中,脚蹬机构基本沿一预设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连接端,连接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连接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脚蹬机构包括支撑的第一状态和收起的第二状态,当脚蹬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滑动组件处于第一限位部,第二滑动组件处于第三限位部,当脚蹬机构由第一状态至所第二状态时,第一滑动组件转动至第二限位部,第二滑动组件同步转动至第四限位部。
[0006]进一步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滚动件,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部,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部中,第一滚动件设置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一限位组件之间。
[0007]进一步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滚动件,连接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部,第二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纳部中,第二滚动件设置在第二弹性件和第二限位组件之间。
[0008]进一步地,安装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形成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容纳空间,连接端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和安装机构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孔,脚蹬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0010]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通孔,连接组件还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0011]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抵接至安装机构的第一抵接端,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抵接至安装机构的第二抵接端,第一抵接端的端面和第二抵接端的端面均设置为平面。
[0012]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设置为销轴和卡簧。
[0013]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设置为限位孔和/或限位槽。
[0014]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均设置有锥形的内孔面,内孔面的延伸方向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0015]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在连接端的一侧设置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在连接端的另一侧设置第二滑动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连接端和安装机构之间全部为滚动摩擦,且脚蹬机构受力更加平衡,转动灵活,不易卡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脚蹬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脚蹬机构安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脚蹬机构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脚蹬机构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脚蹬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动力系统12、行走系统13、转向系统14和车身覆盖件15,动力系统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行走系统13传动连接至动力系统12,动力系统12输出摩托车100的驱动力并将输出的驱动力传递至行走系统13,以使行走系统13驱动摩托车100行驶。转向系统14至少部分和行走系统13连接,转向系统14用于控制摩托车100的行驶方向。车身覆盖件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车身覆盖件15用于覆盖摩托车100的内部零件。为了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
[0025]如图2至图5所示,摩托车100还包括脚蹬机构16,脚蹬机构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脚蹬机构16包括连接端161和支撑端162,连接端161设置为脚蹬机构16靠近车架11的一端,支撑端162设置为脚蹬机构16远离车架11的一端,将由连接端161至支撑端162的方向设置为脚蹬机构16的延伸方向,即脚蹬机构16基本沿一预设直线方向延伸。脚蹬机构16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脚蹬机构16处于第一状态时,脚蹬机构16基本沿左右方向延伸,此时脚蹬机构16能够起到支撑驾驶者或乘坐者的作用,从而便于驾驶者或乘坐者登上摩托车100,并便于驾驶者或乘坐者登下摩托车100,还能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舒适性和乘坐者的乘坐舒适性;当脚蹬机构16处于第二状态时,脚蹬机构16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或基本沿
上下方向延伸,此时摩托车100左右方向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减少了摩托车100的干涉,便于摩托车100的存放和推行。
[0026]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车架11上设置有安装机构111,连接端161和安装机构111转动连接,通过连接端161相对安装机构111转动使脚蹬机构16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安装机构1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11和第二安装部1112,第一安装部1111和第二安装部1112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1113,连接端161设置在容纳空间1113中。第一安装部11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1a,第二安装部11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112a,连接端161上设置有连接孔1611,脚蹬机构16还包括连接组件163,连接组件16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111a、连接孔1611和第二安装孔1112a中,且连接端161能够围绕连接组件163转动,从而实现连接端161和安装机构111的转动连接。在本技术中,连接组件163设置为销轴1631和卡簧1632,该设置方式便于连接端161连接于安装机构111,且卡簧1632可以缓冲销轴1631和安装机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安装机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传动连接至所述动力系统;脚蹬机构,所述脚蹬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机构基本沿一预设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连接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脚蹬机构包括支撑的第一状态和收起的第二状态,当所述脚蹬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处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当所述脚蹬机构由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同步转动至所述第四限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滚动件,所述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所述第一滚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滚动件,所述连接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所述第二滚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跃柯王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