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20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包括护框,所述护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护框与支架焊接连接,且支架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与电摩的表面固定安装;脚踏板,设置在所述护框的内侧,所述脚踏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且脚踏板与护框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所述护框的内侧壁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与所述脚踏板对应;防护板,设置在所述护框的外侧壁,所述防护板与护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该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当脚部放置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受到向下的压力,使得活动套在固定杆上移动,从而来带动夹持垫的相向移动,从而来对驾驶员的脚部两侧进行夹持限位,减少脚部与脚踏板的滑脱现象,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脚踏护板
,具体为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

技术介绍

[0002]电摩即电动摩托车,其中摩托车的搁脚件多为圆辊状零件,搁脚件连接到车架上以后,在使用时再使其平放在车架上,然后再将脚放上去,从而来对脚部进行支撑;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3094283U的一种摩托车的脚踏板,其支架固定在摩托车后部,又在支架上设置有脚踏板本体,增大了搁脚的承载面积,可以使乘客的脚有比较宽裕的放置位置,增加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从而来增加驾驶的安全性;
[0004]然而上述摩托车的脚踏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驾驶员的脚部仅仅与脚踏板本体的表面相贴合,配合脚踏板本体表面的防滑凸棱起到防滑的作用,然而仅仅依靠防滑凸棱的防滑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能够在与脚部贴合的时候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但是脚部与脚踏板容易产生垂直方向的滑脱,影响骑行;
[000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电摩脚踏左右护板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上述摩托车的脚踏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驾驶员的脚部仅仅与脚踏板本体的表面相贴合,配合脚踏板本体表面的防滑凸棱起到防滑的作用,然而仅仅依靠防滑凸棱的防滑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能够在与脚部贴合的时候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但是脚部与脚踏板容易产生垂直方向的滑脱,影响骑行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包括护框,所述护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护框与支架焊接连接,且支架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与电摩的表面固定安装;
[0008]还包括:
[0009]脚踏板,设置在所述护框的内侧,所述脚踏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且脚踏板与护框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所述护框的内侧壁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与所述脚踏板对应;
[0010]防护板,设置在所述护框的外侧壁,所述防护板与护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护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中心处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与固定杆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的顶部活动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脚踏板的底部活动轴连接,活动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护框的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和滑槽对应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滑块和滑槽的侧视均为“T”字形结构。
[0013]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T”字形结构的滑块和滑槽的作用,使得滑块和滑槽的滑动,能够提高活动套在固定杆上左右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的两侧外壁均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活动套的一端活动轴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心处与护框的内部构成转动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软胶杆,所述软胶杆延伸至护框的外部,且软胶杆与所述夹持垫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安装杆的移动,能够带动转杆转动,从而来带动两个夹持垫的相向移动,进一步的来对驾驶员的脚部两侧进行夹持限位,减少脚部与脚踏板的滑脱现象,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
[0017]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强层,且加强层为蜂巢状结构,所述加强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柱,所述加强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和阻尼柱交错分布在防护板的内部。
[0018]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板内部的缓冲弹簧和阻尼柱的作用,使得电摩摔倒时,防护板首先与地面接触,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效果,来对电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防护板内部设置有蜂巢状结构的加强层,蜂巢状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增加防护板结构的稳定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当脚部放置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受到向下的压力,使得活动套在固定杆上移动,从而来带动夹持垫的相向移动,从而来对驾驶员的脚部两侧进行夹持限位,减少脚部与脚踏板的滑脱现象,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0](1)该电摩脚踏左右护板,设置有活动套,当行驶员的脚部放置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受到向下的压力,从而会压动连杆,使得连杆扩张,来带动活动套在固定杆上的移动,进一步的对安装杆进行挤压,来带动转杆转动,从而来带动两个夹持垫的相向移动,进一步的来对驾驶员的脚部两侧进行夹持限位,减少脚部与脚踏板的滑脱现象,骑行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1](2)该电摩脚踏左右护板,设置有防护板,通过防护板内部的缓冲弹簧和阻尼柱的作用,使得电摩摔倒时,防护板首先与地面接触,此时,防护板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效果,来保护电摩,并且防护板内部设置有蜂巢状结构的加强层,蜂巢状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增加防护板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滑块和滑槽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防护板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护框;2、支架;3、防护板;4、脚踏板;5、防滑垫;6、夹持垫;7、固定杆;8、活动套;9、复位弹簧;10、滑块;11、滑槽;12、连杆;13、转杆;14、软胶杆;15、加强层;16、阻尼柱;17、缓冲弹簧;18、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包括护框1,护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护框1与支架2焊接连接,且支架2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与电摩的表面固定安装;
[0030]如图2,还包括:脚踏板4,设置在护框1的内侧,脚踏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5,且脚踏板4与护框1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护框1的内侧壁设置有夹持垫6,夹持垫6与脚踏板4对应;
[0031]如图3,护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中心处套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8,活动套8与固定杆7构成左右滑动结构。活动套8的顶部活动轴连接有连杆12,连杆12的顶部与脚踏板4的底部活动轴连接。活动套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10,护框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11,滑块10和滑槽11对应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如图4,且滑块10和滑槽11的侧视均为“T”字形结构,通过“T”字形结构的滑块10和滑槽11的作用,能够提高活动套8在固定杆7上左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包括护框(1),所述护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护框(1)与支架(2)焊接连接,且支架(2)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与电摩的表面固定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板(4),设置在所述护框(1)的内侧,所述脚踏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5),且脚踏板(4)与护框(1)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所述护框(1)的内侧壁设置有夹持垫(6),所述夹持垫(6)与所述脚踏板(4)对应;防护板(3),设置在所述护框(1)的外侧壁,所述防护板(3)与护框(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中心处套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8),所述活动套(8)与固定杆(7)构成左右滑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8)的顶部活动轴连接有连杆(12),所述连杆(12)的顶部与所述脚踏板(4)的底部活动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摩脚踏左右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康陈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玖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