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31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流冷却器,包括冷却仓、冷却仓上部的进料口、冷却仓下部的集料斗,冷却仓和进料斗之间设过渡转换腔,过渡转换腔由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腔,冷却仓内由多个冷却板腔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冷却仓左右两侧壁外侧设辅助冷却腔,每个所述的冷却板腔和辅助冷却腔底部均与与冷风源连接的进气管连通,顶部均与出气管连通;通过设由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腔的过渡转换腔,由多个冷却板腔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的冷却仓,此在物料经过物料通道的过程中,物料由两侧的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进行冷却;此种将物料分成多股的形式,以及将冷却板腔设置为曲折迂回状的形状,加大物料与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流冷却器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逆流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逆流冷却器是冷却器的一种,其通过将冷却介质向与物料流动方向相反的反向流动,即与物料的流动产生对流(逆流)从而实现较好的冷却效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56040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逆流冷却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支撑机构(a)、设于支撑机构(a)上的集料斗(b)和冷却仓(c),以及设于所述冷却仓(c)上的出风口(d)和进料口(e),所述冷却仓(c)位于所述集料斗(b)的上方,所述冷却仓(c)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f)和第二进风口(g),所述冷却仓(c)的内部设有进风管道(h)和多个连接所述进风管道(h)的进料螺旋冷却板(k),所述第一进风口(f)连接所述进风管道(h),所述的进风管道(h)上开设有通风孔。
[0004]现有技术中类似上述技术方案的逆流冷却器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风由下至上吹入进料螺旋冷却板,冷却向下流动的物料,达到冷却的目的。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缺陷:一:冷风直接向上吹到向下流动的物料上,容易将物料向上吹散,增加物料向下流动的阻力,容易造成物料下料异常,二:向下流动的物料容易进入到进风管道内的通风孔中,使得通风孔堵塞,比较麻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冷却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逆流冷却器其冷风直接向上吹到向下流动的物料上,容易将物料向上吹散,增加物料向下流动的阻力,容易造成物料下料异常的问题以及向下流动的物料容易进入到进风管道内的通风孔中,使得通风孔堵塞,比较麻烦不便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流冷却器,包括冷却仓、冷却仓上部的进料口、冷却仓下部的集料斗和支撑冷却仓的支撑腿,所述的冷却仓和进料斗之间设置有过渡转换腔,过渡转换腔由平行设置在其内的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腔,所述的冷却仓内由截面形状为曲折迂回状的多个冷却板腔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冷却板腔的数量与隔板相同,每个所述的物料通道均对应的与分隔腔相连通,所述的冷却仓左右两侧壁外侧设有一个辅助冷却腔,每个所述的冷却板腔和辅助冷却腔底部均与与冷风源连接的进气管连通,顶部均与出气管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相对的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的进气管共同通过一个汇总管连接到同一个冷风源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板腔上部与隔板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渡尖角。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板腔由钢板拼焊制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板腔由耐磨钢板制作。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0013]1.通过在冷却仓和进料口之间设置过渡转换腔,并将过渡转换腔由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腔,冷却仓内由截面形状为曲折迂回状的多个冷却板腔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冷却仓左右两侧壁外侧设有一个辅助冷却腔,从而在物料进入到进料斗后,由隔板分流进入到各个分隔腔内后再经过物料通道最终进入到集料斗后排出,与此同时,冷风从进气管进入到冷却板腔和辅助冷却腔后向上流动并从上方的出气管排出,此在物料经过物料通道的过程中,物料由两侧的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进行冷却;此种将物料分成多股的形式,以及将冷却板腔设置为曲折迂回状的形状,加大物料与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且此过程中,因为冷风不与物料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冷风直接吹响物料从而将物料向上吹散或造成物料进入到通风孔避免通风孔堵塞的问题。
[0014]2.通过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相对的一侧,使得冷风从一侧进入,然后从另一侧排出,加大冷风在冷却板腔或辅助冷却腔的填充均匀性,提高对物料的冷却的均匀程度。
[0015]3.通过将冷却板腔上部与隔板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渡尖角,使得物料顺畅的向下流动,避免物料在冷却板腔上部堆积。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冷却仓;2、进料口;3、集料斗;4、支撑腿;5、过渡转换腔;6、隔板;7、分隔腔;8、物料通道;9、冷却板腔;10、辅助冷却腔;11、进气管;12、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更清楚地示意,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有关的结构。
[0023]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2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00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逆流冷却器。参照图2,一种逆流冷却器,包括冷却仓1、冷却仓1上部的进料口2、冷却仓1下部的集料斗3和支撑冷却仓1的支撑腿4,所述的冷却仓1和进料斗之间设置有过渡转换腔5,如图3所示,过渡转换腔5由平行设置在其内的多个隔板6分隔成多个分隔腔7,所述的冷却仓1内由截面形状为曲折迂回状的多个冷却板腔9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8,所述的冷却板腔9由钢板拼焊制作,且此处钢板最好选择耐磨钢板。冷却板腔9的数量与隔板6相同,每个所述的物料通道8均对应的与分隔腔7相连通,所述的冷却仓1左右两侧壁外侧设有一个辅助冷却腔10,每个所述的冷却板腔9和辅助冷却腔10底
部均与与冷风源(冷风源在附图中未示意)连接的进气管11连通,顶部均与出气管12连通,上述冷风源为冷风机或其他可以发出冷风的设备,多个所述的进气管11共同通过一个汇总管连接到同一个冷风源上。
[0025]在设置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时,如图1所示,所述的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分别设置在冷却板腔9或辅助冷却腔10相对的一侧。即进气管11设置在冷却板腔9或辅助冷却腔10的底部前侧,则出气管12设置在冷却板腔9或辅助冷却腔10的底部后侧,使得冷风从一侧进入,然后从另一侧排出,加大冷风在冷却板腔9或辅助冷却腔10的填充均匀性,提高冷却的均匀程度。
[0026]另外,如图4所示,冷却板腔9上部与隔板6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渡尖角,使得物料顺畅的向下流动,避免物料在冷却板腔9上部堆积。
[0027]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冷却仓1和进料口2之间设置过渡转换腔5,并将过渡转换腔5由多个隔板6分隔成多个分隔腔7,冷却仓1内由截面形状为曲折迂回状的多个冷却板腔9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8,冷却仓1左右两侧壁外侧设有一个辅助冷却腔10,从而在物料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流冷却器,包括冷却仓、冷却仓上部的进料口、冷却仓下部的集料斗和支撑冷却仓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仓和进料斗之间设置有过渡转换腔,过渡转换腔由平行设置在其内的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腔,所述的冷却仓内由截面形状为曲折迂回状的多个冷却板腔分隔成多个物料通道,冷却板腔的数量与隔板相同,每个所述的物料通道均对应的与分隔腔相连通,所述的冷却仓左右两侧壁外侧设有一个辅助冷却腔,每个所述的冷却板腔和辅助冷却腔底部均与冷风源连接的进气管连通,顶部均与出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宁波景奉国赵峰卢玉丽宁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章丘丰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