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92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底座上侧连接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固定组件;使用时管道内部形成空气对流,对定位元件与蓄电池进行散热,且此散热过程伴随人工移动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电力驱动,提高单兵训练续航性能,同时,通过叶片驱动拨杆运动,将附着在第二防尘网前侧面的粉尘刮下,避免因此第二防尘网上附着的粉尘过多而降低管道中空气对流的流量,从而避免降低散热效果,同时,通过钢丝网对树枝进行阻拦,避免了因树枝将第二防尘网刺破而导致的散热效果降低的问题,同时,叶片也用于将卡入钢丝网的网孔中的树枝扯出,防止干扰移动散热操作,且通过叶片上的尖刺避免打滑,提高清理效率。提高清理效率。提高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中国专利: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野外单兵作战头盔(CN105411078A),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便于单兵或者后勤系统通过其上的各个终端,在野外作战后或者战时,找回遗失的护具,获取重要的战斗情报信息,便于分析和保留作战数据,并且实现了与指挥系统或者后勤系统寻找必要的情报信息,然而,其将北斗接收天线、存储单元和微型定位器等电器元件设置在头盔夹层内部,当电器元件出现故障时,需要对头盔进行拆卸再将发生故障的电气元件从夹层中取出,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同时,电气元件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头盔夹层无法将热量及时散出,导致电气元件过热,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电气元件出现故障时维修更换操作繁琐,以及散热性能低下的缺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包括有头盔本体、底座、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头盔本体上侧固接有底座;底座上侧连接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底座相连接。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一外壳、顶盖、第一连接块、罩壳、管道、第一防尘网、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电气单元、过滤单元、刮除单元、动力单元、拨动单元和清理单元;底座上侧连接有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上侧固接有顶盖;顶盖上侧后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前侧固接有罩壳;第一连接块内部穿设有管道;管道与罩壳相连通;管道穿过顶盖;管道穿过第一外壳;管道后端固接有第一防尘网;管道下侧固接有五个第一翅片;五个第一翅片下侧之间固接有第二翅片;第一外壳内侧连接有电气单元;罩壳内侧连接有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上连接有刮除单元;罩壳前侧连接有动力单元;刮除单元上连接有拨动单元;罩壳下侧连接有清理单元。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电气单元包括有定位元件、天线和蓄电池;第一外壳内侧底部固接有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后侧连接有天线;天线穿过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内侧连接有蓄电池,并且蓄电池位于定位元件后方;定位元件与蓄电池电连接。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过滤单元包括有钢丝网、支撑架和第二防尘网;罩壳中部固接有钢丝网;罩壳上固接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位于钢丝网后方;罩壳内侧后部固接有第二防尘网。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刮除单元包括有第一圆杆、叶片和拨杆;支撑架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第一圆杆前侧固接有三个叶片;第一圆杆后端固接有拨杆;拨杆与第二防尘
网相接触。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叶片靠近钢丝网一侧开设有一排尖刺。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动力单元包括有第二连接块、第二外壳和电机;罩壳前侧中部固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内侧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圆杆固接;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拨动单元包括有滑杆、第三连接块、第二圆杆、第一电磁铁、多级伸缩杆、联动块和第二电磁铁;三个叶片中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杆;三个滑杆靠近第一圆杆的一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三连接块;三个第三连接块上均固接有三个第二圆杆;三个滑杆远离第一圆杆的一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一电磁铁;三个第一电磁铁均与蓄电池电连接;三个第一电磁铁分别与相邻的叶片磁性连接;罩壳左侧固接有多级伸缩杆;多级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联动块;联动块与罩壳滑动连接;联动块右侧固接有第二电磁铁;第二电磁铁与蓄电池电连接。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清理单元包括有第三圆杆、第一挡块、第四连接块、第四圆杆、第一拨块和第一弹簧;顶盖上侧前部固接有第三圆杆;第三圆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与罩壳相接触;第一挡块与顶盖相接触;顶盖上侧前部固接有第四连接块,并且第四连接块位于第三圆杆后方;第四连接块中部滑动连接有第四圆杆;第四圆杆与第一挡块插接;第四圆杆后端固接有第一拨块;第四圆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四连接块固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拨块固接。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杆、固定块、第二弹簧、第二拨块、弹力伸缩杆、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底座内侧左部和内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固定杆;第一外壳穿设于两个固定杆上;底座前侧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前侧相向部均为斜面;两个固定块中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均与底座固接;两个固定块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拨块;两个第二拨块均与底座相接触;底座上侧左部和上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弹力伸缩杆;两个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挡块;两个第二挡块分别与相邻的第二拨块相接触;底座后侧固接有第三挡块;第三挡块与第一外壳相接触。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内部形成空气对流,对定位元件与蓄电池进行散热,且此散热过程伴随人工移动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电力驱动,提高单兵训练续航性能,同时,通过叶片驱动拨杆运动,将附着在第二防尘网前侧面的粉尘刮下,避免因此第二防尘网上附着的粉尘过多而降低管道中空气对流的流量,从而避免降低散热效果,同时,通过钢丝网对树枝进行阻拦,避免了因树枝将第二防尘网刺破而导致的散热效果降低的问题,同时,叶片也用于将卡入钢丝网的网孔中的树枝扯出,防止干扰移动散热操作,且通过叶片上的尖刺避免打滑,提高清理效率,同时,通过第二圆杆将卡在叶片与钢丝网的间隙中的树枝向左推除,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
[0016]维护时,通过固定杆、固定块和第三挡块相配合,实现对第一外壳的快速拆卸和安装,同时,通过第二挡块对第二拨块靠近第一外壳一侧进行阻挡,避免单兵训练时外力推动第二拨块而导致第一外壳脱落的现象,大大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定位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定位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定位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刮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拨动单元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拨动单元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清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固定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为:
[0031]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包括有头盔本体(1)和底座(2);头盔本体(1)上侧固接有底座(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底座(2)上侧连接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底座(2)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一外壳(201)、顶盖(202)、第一连接块(203)、罩壳(204)、管道(205)、第一防尘网(206)、第一翅片(207)、第二翅片(208)、电气单元、过滤单元、刮除单元、动力单元、拨动单元和清理单元;底座(2)上侧连接有第一外壳(201);第一外壳(201)上侧固接有顶盖(202);顶盖(202)上侧后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块(203);第一连接块(203)前侧固接有罩壳(204);第一连接块(203)内部穿设有管道(205);管道(205)与罩壳(204)相连通;管道(205)穿过顶盖(202);管道(205)穿过第一外壳(201);管道(205)后端固接有第一防尘网(206);管道(205)下侧固接有五个第一翅片(207);五个第一翅片(207)下侧之间固接有第二翅片(208);第一外壳(201)内侧连接有电气单元;罩壳(204)内侧连接有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上连接有刮除单元;罩壳(204)前侧连接有动力单元;刮除单元上连接有拨动单元;罩壳(204)下侧连接有清理单元。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电气单元包括有定位元件(209)、天线(2010)和蓄电池(2011);第一外壳(201)内侧底部固接有定位元件(209);定位元件(209)后侧连接有天线(2010);天线(2010)穿过第一外壳(201);第一外壳(201)内侧连接有蓄电池(2011),并且蓄电池(2011)位于定位元件(209)后方;定位元件(209)与蓄电池(2011)电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过滤单元包括有钢丝网(2012)、支撑架(2013)和第二防尘网(2014);罩壳(204)中部固接有钢丝网(2012);罩壳(204)上固接有支撑架(2013),并且支撑架(2013)位于钢丝网(2012)后方;罩壳(204)内侧后部固接有第二防尘网(2014)。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刮除单元包括有第一圆杆(2015)、叶片(2016)和拨杆(2017);支撑架(2013)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2015);第一圆杆(2015)前侧固接有三个叶片(2016);第一圆杆(2015)后端固接有拨杆(2017);拨杆(2017)与第二防尘网(2014)相接触。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叶片(2016)靠近钢丝网(2012)一侧开设有一排尖刺。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动力单元包括有第二连接块(2018)、第二外壳(2019)和电机(2020);罩壳(204)前侧中部固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2018);两个第二连接块(2018)之间固接有第二外壳(2019);第二外壳(2019)内侧固接有电机(2020);电机(20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弥孙德全徐舒豪张亮陈浩胡广彬张可薇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金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