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69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气囊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移送机构、机械臂与压紧台,移送机构包括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输入机构包括支撑架与倾斜固定在支撑架顶端的滑道;滑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延伸至滑道内部的限位杆,第一气缸上安装有用于对气囊方向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滑道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机械臂抓取的滞留部。本装置通过输入机构对折叠后的气囊进行移送,在输入机构的起始端通过检测装置对气囊的方向进行检测后,限位杆打开对气囊进行移送,整个移送过程中能使气囊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在移送后能准确的保证气囊在机械臂的抓取点,从而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动强度。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气囊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自动充气,减缓车辆内乘员的碰撞力度,并缩短乘员受伤的时间和程度,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汽车气囊一般分为驾驶员气囊、副驾驶员气囊、侧面气囊、头部气囊等类型,其作用也有所不同。汽车气囊的原理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控制单元会通过传感器感知到碰撞的程度和角度,然后迅速控制气囊充气,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0003]汽车气囊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使折叠后的气囊更为紧实,需要采用压紧设备对气囊进行压实,以便于后期对气囊进行安装;目前,在对气囊进行折叠后,是采用传输带进行输送至其末端,然后再由人工放置至机械臂的抓取点,但是,为了保证气囊与压紧模具的同步性,在把气囊放置在机械臂的抓取点时,需要保证气囊的方向与位置的准确度,而现有的输送带功能单一,气囊在输送带上会发生不定向的转动,无法保证气囊的方向与位置,需要手动对每个气囊进行调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出错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气囊进行折叠后,是采用放置框对折叠好的气囊进行放置,然后再通过手动的方式把气囊放置在压紧台上对气囊进行压实,此种方式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且在人工压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包括移送机构、机械臂与压紧台,所述移送机构包括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支撑架与倾斜固定在支撑架顶端的滑道;所述滑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延伸至滑道内部的限位杆,且第一气缸上安装有用于对气囊方向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且滑道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所述机械臂抓取的滞留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滞留部包括固定在滑道上的底板,底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推板,且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滞留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倾斜设置,底板与所述滑道的底面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使气囊更好的移动至滞留部中。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滞留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抓取槽,抓取槽与所述机械臂上的抓取爪相适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板包括竖板与顶板,且顶板靠近所述滑道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导向板,通过顶板对滑动的气囊进行阻挡,避免其滑动至底部
时向上翻转。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滑道的一侧设置有侧板,侧板上安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伸缩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插设在所述滞留腔中,侧板上开设有供限位板滑动的通槽,在由推板把气囊推送至滞留腔中后,通过第三气缸带动限位板插设在滞留腔中,对气囊进行阻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滞留部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内部设置有计时模块,由控制模块对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进行控制,且在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气缸对推板进行推动时,由计时模块控制推板移动后停留2—4秒后再带动推板复位,通过推板的停留对气囊挤压滞留腔内壁的缓冲力进行释放,避免在推板复位时气囊向后回弹,提高了气囊的位置精度,从而便于机械臂的抓取。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道的上端设置有盖板,且滑道起始端的底部设置有气管,气管的端部延伸至滑道内侧,在把气囊放置在滑道的起始端时,起始处由于不存在滑动的惯性,气囊在限位杆打开后存在无法向下滑动的因素,通过添设气管可对起始端的气囊施加一定的推力,从而便于在限位杆打开后气囊向下滑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台设置有两台至六台,且压紧台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两侧,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机械臂抓取滞留腔中的气囊输送到压紧台中进行压紧操作,且在压紧后再由机械臂取出并放置在输出机构上,通过设置有多台压紧台可提高工作效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出机构为传输带,用于把压紧后的气囊移送至外部收纳框中。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输入机构对折叠后的气囊进行移送,在输入机构的起始端通过检测装置对气囊的方向进行检测后,限位杆打开对气囊进行移送,整个移送过程中能使气囊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在移送后能准确的保证气囊在机械臂的抓取点,避免了人工对气囊的位置与方向进行调节,从而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
[0016]本装置相对现有的输送带,在对气囊进行移送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气囊储存,便于机械臂有序的抓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气囊压紧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中输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输入机构;11、支撑架;12、滑道;13、第一气缸;14、限位杆;15、滞留部;151、底板;1511、滞留腔;1512、抓取槽;152、侧板;153、第二气缸;154、推板;155、限位板;156、第三气缸;16、气管;2、输出机构;3、机械臂;4、压紧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参照图1

6,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包括移送机构、机械臂3与压紧台4,机械臂3为六轴机器人,移送机构包括输入机构1与输出机构2,输入机构1包括支撑架11与倾斜固定在支撑架11顶端的滑道12,在对气囊进行折叠后,把气囊放置在滑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包括移送机构、机械臂(3)与压紧台(4),所述移送机构包括输入机构(1)与输出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1)包括支撑架(11)与倾斜固定在支撑架(11)顶端的滑道(12);所述滑道(12)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气缸(13),第一气缸(13)的伸缩端固定有延伸至滑道(12)内部的限位杆(14),且第一气缸(13)上安装有用于对气囊方向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且滑道(12)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所述机械臂(3)抓取的滞留部(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部(15)包括固定在滑道(12)上的底板(151),底板(15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缸(153),第二气缸(153)的伸缩端固定有推板(154),且底板(151)的另一端设置有滞留腔(15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51)倾斜设置,底板(151)与所述滑道(12)的底面处于同一条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腔(1511)的侧壁上开设有抓取槽(1512),抓取槽(1512)与所述机械臂(3)上的抓取爪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自动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54)包括竖板与顶板,且顶板靠近所述滑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张卫星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