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94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囊生产技术领域,涉及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该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的交换支架、用于第一工作台在交换支架上水平移动的水平移载装置、用于第一工作台在竖直方向升降移动的竖直升降装置;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结构、大小相同,统称材料平台;材料平台包括平台托底、设置在平台托底上的多层夹板底板、外轮廓限位组件;外轮廓限位组件通过弹簧浮动结构固定在多层夹板底板上,外轮廓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面料放置底板。该种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实现放置气囊面料的双平台交替使用,一个工作台用于准备,一台用于气囊吸附取用,提高工作效率;材料平台对放置的气囊面料进行限位,一致性好。一致性好。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囊生产
,具体涉及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气囊是汽车上辅助安全系统的一种,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迅速充气的被动安全设施,用于保护乘员安全。气囊的生产加工要求严格,需要满足精度要求,确保气囊的品质,在生产时发生部分形变即会影响成品气囊的品质,从而导致气囊失效。
[0003]气囊面料,尤其是帘式气囊等大面积气囊面料,在备料时通常需要操作工人多人配合将面料在操作台上进行展开、整理平整后才可进行加工,每加工一张均需要拿取新的待加工气囊面料,重复上述步骤,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备料繁琐。
[0004]现有备料工作台大多仅具有一个台面的工作平台,无法满足机械化的生产效率,浪费生产时间,生产效率低。双平台工作通常是两个工作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占地面积广,需要高负载的转移装置在不同位置上停留,通常用于同一生产线的不同工序的加工,功能单一,大多仍是采用人工更换,无法满足更换操作中放置一致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通过一个平台的转移、升降实现另一个平台的暴露,实现放置气囊面料的双平台交替使用,一个工作台用于准备,一台用于气囊吸附取用,提高工作效率;材料平台对放置的气囊面料进行限位,一致性好。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包括:
[0007]交换支架,用于放置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统称材料平台;所述材料平台包括平台托底、设置在平台托底上的多层夹板底板、外轮廓限位组件;所述外轮廓限位组件通过弹簧浮动结构固定在多层夹板底板上,所述外轮廓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面料放置底板,所述面料放置底板通过弹簧定位销钉锁紧;
[0008]水平移载装置,用于第一工作台在交换支架上水平移动;
[0009]竖直升降装置,用于第一工作台在竖直方向升降移动。
[0010]该双平台交换装置通过两个结构、大小相同的工作台,其中第一工作台通过水平移载装置与竖直升降装置实现第二工作台的暴露,实现放置大面积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替使用,一个工作台用于准备,一台用于气囊取用,提高工作效率;引入的材料平台在面料放置底板上设置外轮廓限位组件用于对放置的气囊面料进行限位,气囊面料放置精度在0.05mm之内,气囊面料经后续吸附加工所得产品精度在0.5mm之内,产品一致性好,提高生产产品品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夹板底板通过设置在装夹孔内的夹紧装置与平台托底固定。
通过夹紧装置实现整体快速更换,当气囊取用完毕后,直接将多层夹板底板从平台托底上取下,然后通过夹紧装置锁紧,精度好,稳定可靠。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放置底板上具有设置在平台托底上激光传感器透过的激光传感器通孔。引入的激光传感器通孔便于激光传感器光线透过,用于判断面料放置底板上的气囊面料是否全部取用,判断精准,实现了两个工作台的快速更换,使用便捷。
[0013]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拉手,所述操作拉手设置在多层夹板底板上,所述操作拉手具有4个。引入的操作拉手便于对没有气囊面料的多层夹板底板从体系中抽拉,使用便捷。
[0014]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支架由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三骨架形成的凹形结构,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三骨架分别与第二骨架连接,所述第一骨架的左侧边与第二骨架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第三骨架的右侧边与第二骨架的右侧边齐平;
[0015]所述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左侧边固定有左框架,所述第三骨架与第二骨架的右侧边固定有右框架,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与第三骨架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上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第一工作台固定在上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工作台固定下支撑架上。
[0016]限定的交换支架结构紧凑,既满足了支撑要求,又确保水平移载装置和竖直升降装置的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和整机搬运、维修成本。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移载装置包括左交换滑轨、右交换滑轨、水平移载齿轮、与水平移载齿轮配合的水平移载齿条、驱动水平移载齿轮转动的水平移载电机、与左交换滑轨相对应的左交换滑块、与右交换滑轨相对应的右交换滑块;
[0018]所述左交换滑轨设置在左框架上表面,所述右交换滑轨设置在右框架上表面,所述左交换滑轨与右交换滑轨设置在与基准面平行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水平移载齿条具有两个,两个水平移载齿条分别设置在左交换滑轨、右交换滑轨相对的内侧表面;每个所述水平移载齿条与同侧的水平移载齿轮配合,所述水平移载齿轮通过水平移载电机联动控制。
[0019]限定的水平移载装置通过交换滑块与滑轨的配合,限定了水平移载装置移动方向,同时降低了移动时的摩擦力,移动顺畅;通过水平移载电机驱动水平移载齿轮在水平移载齿条上运动,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使用便捷,驱动平稳。
[0020]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水平移载弹性支撑件,所述左交换滑轨和右交换滑轨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水平移载弹性支撑件,所述水平移载弹性支撑件一侧端部固定在同侧的交换滑轨上、一侧端部固定在同侧的上支撑架上。在滑轨一侧端部引入水平移载弹性支撑件,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工作台在水平移载装置上出现晃动的情况,稳定可靠。
[0021]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升降装置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直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骨架和第三骨架上。限定两个竖直升降装置,两个竖直升降装置从两侧共同支撑第一工作台,支撑强度高,同步升降稳定性好。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升降装置包括竖直支架、竖直升降电机、竖直底板、竖直撑杆、竖直升降杆、竖直上撑板;
[0023]所述竖直底板固定在竖直支架上,所述竖直升降电机设置在竖直底板下表面,所述竖直升降电机的升降单元与设置在竖直底板上的竖直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升降杆具有若干个,所述竖直撑杆与若干竖直升降杆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竖直上撑板设置在竖直撑
杆和竖直升降杆上方。
[0024]该结构的竖直升降装置通过竖直升降电机工作带动竖直撑杆的升降,从而实现与之固定的竖直上撑板的升降;竖直上撑板下端还有竖直升降杆,与竖直撑杆共同分担第一工作台的重力,支撑性能稳定可靠。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上撑板均匀设置有若干万向轮。引入万向轮的便于材料平台的推进至相应位置,使用便捷。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该双平台交换装置通过两个结构、大小相同的工作台,其中第一工作台通过水平移载装置与竖直升降装置实现第二工作台的暴露,实现放置大面积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替使用,一个工作台用于准备,一台用于气囊取用,提高工作效率;引入的材料平台在面料放置底板上设置外轮廓限位组件用于对放置的气囊面料进行限位,气囊面料放置精度在0.05mm之内,气囊面料经后续吸附加工所得产品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支架(2),用于放置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1

),所述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1

)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1

)统称材料平台;所述材料平台包括平台托底(109)、设置在平台托底(109)上的多层夹板底板(101)、外轮廓限位组件(102);所述外轮廓限位组件(102)通过弹簧浮动结构(105)固定在多层夹板底板(101)上,所述外轮廓限位组件(102)之间设置有面料放置底板(106),所述面料放置底板(106)通过弹簧定位销钉(108)锁紧;水平移载装置(3),用于第一工作台(1)在交换支架(2)上水平移动;竖直升降装置(4),用于第一工作台(1)在竖直方向升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夹板底板(101)通过设置在装夹孔内的夹紧装置(104)与平台托底(109)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放置底板(106)上具有设置在平台托底(109)上激光传感器透过的激光传感器通孔(10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拉手(103),所述操作拉手(103)设置在多层夹板底板(101)上,所述操作拉手(103)具有4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面料双平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支架(2)由第一骨架(201)、第二骨架(202)、第三骨架(203)形成的凹形结构,所述第一骨架(201)和第三骨架(203)分别与第二骨架(202)连接,所述第一骨架(201)的左侧边与第二骨架(202)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第三骨架(203)的右侧边与第二骨架(202)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第一骨架(201)与第二骨架(202)左侧边固定有左框架(206),所述第三骨架(203)与第二骨架(202)的右侧边固定有右框架(207),所述左框架(206)与右框架(207)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骨架(201)、第二骨架(202)与第三骨架(203)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左框架(206)与右框架(207)上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架(204)和下支撑架(205),所述第一工作台(1)固定在上支撑架(204)上,所述第二工作台(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姬德旺刘金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