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61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该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先行施工隔离层,隔离层后实现塔楼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该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在超高层结构施工时采用中间设隔离层封闭,分段进行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经过工程实践可以明显的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模板支撑的工作量最大幅度的减小,能够为以后类似含大量劲性结构的超高层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以来,我国建筑正向着综合化、大型化、高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其中,不等高同步攀升工法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该工法是指在结构类型多样的复合型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通过合理组织,使不同区域不同高度施工作业面上工序同时进行,同步攀升,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节奏的施工组织方法。
[0003]劲性结构作为超高层常用受力构件,一般来说其施工方法并不特殊,随钢结构安装插入进行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对于大截面柱、梁甚至异形节点结构,其钢筋与钢结构碰撞极多,施工难度极大,采用外框内筒不等高同步施工方式,核心筒与外框结构施工工期间隔过长,大大增加了主体结构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以缓解核心筒与外框结构施工工期间隔过长,大大增加了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先行施工隔离层,隔离层后实现塔楼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具体步骤为:
[0006]步骤1,对应隔离层以下劲性结构钢柱和劲性结构钢梁安装;劲性结构钢梁安装在劲性结构钢柱上,且劲性结构钢梁焊接闭合形成巨型钢桁架体系;
[0007]在劲性结构钢柱安装过程中核心筒区域按标准层施工时间施工至隔离层,且与隔离层下挂免支撑体系连接位置做好预留预埋;
[0008]步骤2,在所述劲性结构钢梁上进行梁模板下挂免支撑体系安装;
[0009]下挂免支撑体系的顶部支撑件和连接件将梁投影外荷载传递至劲性结构钢梁顶部,下挂免支撑体系的底部支撑件和底模组件将劲性结构钢梁投影内荷载直接由劲性结构钢梁底部拉结,下挂免支撑体系的侧部支撑件和侧模组件承受劲性梁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向荷载;
[0010]步骤3,劲性结构钢柱的钢骨上将同柱截面尺寸的截断钢板与钢骨进行焊接连接,在截断钢板上方柱竖向钢筋位置处焊接钢筋套筒,然后进行柱上部竖向钢筋绑扎,并将截断钢板与柱上部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用木模板封闭柱脚侧模并加固,最后进行劲性梁柱节点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
[0011]步骤4,隔离层为桁架楼承板或支设下挂免支撑体系支撑隔离层楼板结构;劲性结构钢梁上悬挑的顶部设置的连接件和核心筒的预埋连接件支承隔离层的楼板的下挂免支撑体系;
[0012]所述下挂免支撑体系上焊接有若干个竖直的焊接钢管内设有向上伸出并可通过螺纹方式调节高度的U型顶托,用于支撑调节楼板底模;
[0013]步骤5,完成隔离层的楼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此时塔楼的主体结构被水平分割为两个区域;
[0014]隔离层下部区域胎架拆除完成后搭设满堂支撑体系逐层绑扎钢筋浇筑外包混凝土结构;
[0015]隔离层上部区域按常规平板楼板标准层工序施工,分别自下而上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形成塔楼结构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劲性结构钢梁焊接闭合形成巨型钢桁架体系后,劲性结构仅靠自身即可承受上部楼层自重荷载,根据现有桁架支撑体系进行施工模拟,将钢桁架受力与上部塔楼施工荷载相结合,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逐层生成、逐步加载,对钢桁架体系结构刚度、受力影响,确认隔离层下部结构封闭前,上部结构可施工层数。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使用塔吊或汽车吊在性结构钢柱设计位置分段吊装焊接,过程中复核性结构钢柱安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劲性结构钢柱构件复核为对劲性结构钢柱进行探伤检测、焊缝的外观检查以及精度测量校正。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隔离层逐层向上进行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多层楼板全过程受力变形监测。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中,隔离层的上部的上部结构和隔离层的下部的下部结构分别向上逐层进行结构施工,实现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部结构施工至隔离层,钢桁架体系外包混凝土结构完全封闭。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结构按每层结构自重逐层增加荷载,每层结构施工完毕,均应对钢桁架体系变形和受力情况复核。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和步骤3中,隔离层需经过承载力复核,确定上荷载前的结构强度,当逐层向上进行结构施工时,施工荷载通过不同强度楼板向下传递,设计协同施工场景模拟验算。
[00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下挂免支撑体系的不同应用场景部位进行设计选型、复核验算、保障加固。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隔离层施工不需要使用型钢、满堂脚手架等支撑体系进行支承,仅在施工层结构中增加钢骨梁,梁上下挂以利用钢结构承受自身施工荷载,节约了大量的加固材料、施工时间以及人工成本,在进一步采用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缩短工期的同时,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
[0027]2)超高层结构施工时采用中间设隔离层封闭,分段进行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经过工程实践可以明显的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模板支撑的工作量最大幅度的减小,能够为以后类似含大量劲性结构的超高层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的劲性结构钢柱和劲性结构钢梁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的隔离层加固形成结构分隔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的隔离层上下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的示意图。
[0032]图标:100

核心筒;200

劲性结构钢柱;300

劲性结构钢梁;400

钢桁架体系;500

下挂免支撑体系;600

隔离层;700

下部结构;800

上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参照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楼分离式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楼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行施工隔离层(600),隔离层(600)后实现塔楼上部结构(800)和下部结构(700)分离式同步生长施工,具体步骤为:步骤1,对应隔离层(600)以下劲性结构钢柱(200)和劲性结构钢梁(300)安装;劲性结构钢梁(300)安装在劲性结构钢柱(200)上,且劲性结构钢梁(300)焊接闭合形成巨型钢桁架体系(400);在劲性结构钢柱(200)安装过程中核心筒(100)区域按标准层施工时间施工至隔离层(600),且与隔离层(600)下挂免支撑体系(500)连接位置做好预留预埋;步骤2,在所述劲性结构钢梁(300)上进行梁模板下挂免支撑体系(500)安装;下挂免支撑体系(500)的顶部支撑件和连接件将梁投影外荷载传递至劲性结构钢梁(300)顶部,下挂免支撑体系(500)的底部支撑件和底模组件将劲性结构钢梁(300)投影内荷载直接由劲性结构钢梁(300)底部拉结,下挂免支撑体系(500)的侧部支撑件和侧模组件承受劲性梁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向荷载;步骤3,劲性结构钢柱(200)的钢骨上将同柱截面尺寸的截断钢板与钢骨进行焊接连接,在截断钢板上方柱竖向钢筋位置处焊接钢筋套筒,然后进行柱上部竖向钢筋绑扎,并将截断钢板与柱上部竖向钢筋通过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用木模板封闭柱脚侧模并加固,最后进行劲性梁柱节点上部结构(800)混凝土浇筑;步骤4,隔离层(600)为桁架楼承板或支设下挂免支撑体系(500)支撑隔离层(600)楼板结构;劲性结构钢梁(300)上悬挑的顶部设置的连接件和核心筒(100)的预埋连接件支承隔离层(600)的楼板的下挂免支撑体系(500);所述下挂免支撑体系(500)上焊接有若干个竖直的焊接钢管内设有向上伸出并可通过螺纹方式调节高度的U型顶托,用于支撑调节楼板底模;步骤5,完成隔离层(600)的楼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此时塔楼的主体结构被水平分割为两个区域;隔离层(600)下部区域胎架拆除完成后搭设满堂支撑体系逐层绑扎钢筋浇筑外包混凝土结构;隔离层(600)上部区域按常规平板楼板标准层工序施工,分别自下而上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形成塔楼结构分离式同步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赵星辰吴亮亮张丹富郭金威刘子初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