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技术_技高网

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13280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申请提供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涉及建筑施工领域;该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将滑模的提升架与伞状钢桁架固定连接,并将布料机装设于伞状钢桁架上;对布料机、提升架和伞状钢桁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筒状建筑结构特性、布料机浇筑范围以及运行方式、地泵布设位置确定泵管布设位置;将吊环焊接至伞状钢桁架的辐射梁,并将泵管的水平泵管穿过吊环后,水平泵管与布料机连通实现接驳;在仓壁外侧预埋钢板,并将固定件焊接至钢板上,泵管的竖向泵管穿过固定件后与水平泵管实现接驳;布料机通过水平泵管向竖向泵管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在提升架内。本申请通过滑模实现了布料机和伞状钢桁架的提升,能够解决筒状建筑的施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筒体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滑模施工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滑模施工采用天泵泵送或塔吊吊运料斗的方式浇筑混凝土,天泵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受场地条件制约较大,且设备租赁成本高;而塔吊吊运料斗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因塔吊吊运速度慢,导致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易产生质量缺陷,且受塔吊附墙条件制约,导致滑模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能够提高筒状建筑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和浇筑设备,该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包括:

3、将滑模的提升架与伞状钢桁架固定连接,并将布料机装设于伞状钢桁架上;

4、以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的尺寸建立midas gen模型,并对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进行受力分析;

5、根据筒状建筑结构特性、布料机浇筑范围以及运行方式、地泵布设位置确定泵管布设位置;

6、将吊环焊接至所述伞状钢桁架的辐射梁,并将所述泵管的水平泵管穿过吊环后,所述水平泵管与布料机连通实现接驳;

7、在仓壁外侧预埋钢板,并将固定件焊接至钢板上,所述泵管的竖向泵管穿过固定件后与水平泵管实现接驳;

8、布料机通过水平泵管向竖向泵管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在提升架内。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混凝土凝结后,所述滑模的液压千斤顶将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整体向上提升预设高度,分段地重复进行浇筑。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分段进行浇筑时,需要调节转角位置的泵管方向,并对竖向泵管进行接长。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进行受力分析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对承载力较弱的位置采取加固措施。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伞状钢桁架的上环梁焊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实现加固,且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纵横交错布置。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布料机的底座与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槽钢固定连接。

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浇筑设备,用于实施前述实施方式的筒状建筑施工,所述浇筑设备包括滑模、伞状钢桁架和布料机,所述滑模包括提升架,所述伞状钢桁架与所述提升架固定连接,所述布料机装设于所述伞状钢桁架上,所述布料机向所述提升架内输送混凝土。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筑设备还包括泵管和吊环,所述泵管穿设于所述吊环内,且所述泵管与所述布料机连通,所述伞状钢桁架包括辐射梁,所述吊环与所述辐射梁焊接。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筑设备还包括钢板和固定件,所述筒状建筑设有仓壁,所述钢板预埋于所述仓壁外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钢板焊接,所述泵管穿设于所述固定件内。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伞状钢桁架上设有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纵横交错布置。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9、本申请通过滑模实现了布料机和伞状钢桁架的提升,将布料机设置在伞状钢桁架上,能够解决混凝土的输送问题,进而解决筒状建筑的施工问题,且本申请减少墙面对施工的影响,提高筒状建筑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从而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混凝土凝结后,所述滑模的液压千斤顶将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整体向上提升预设高度,分段地重复进行浇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段进行浇筑时,需要调节转角位置的泵管方向,并对竖向泵管进行接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进行受力分析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对承载力较弱的位置采取加固措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伞状钢桁架的上环梁焊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实现加固,且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纵横交错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布料机的底座与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槽钢固定连接。

7.一种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所述浇筑设备包括滑模、伞状钢桁架和布料机,所述滑模包括提升架,所述伞状钢桁架与所述提升架固定连接,所述布料机装设于所述伞状钢桁架上,所述布料机向所述提升架内输送混凝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管和吊环,所述泵管穿设于所述吊环内,且所述泵管与所述布料机连通,所述伞状钢桁架包括辐射梁,所述吊环与所述辐射梁焊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和固定件,所述筒状建筑设有仓壁,所述钢板预埋于所述仓壁外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钢板焊接,所述泵管穿设于所述固定件内。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浇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钢桁架上设有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纵横交错布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混凝土凝结后,所述滑模的液压千斤顶将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整体向上提升预设高度,分段地重复进行浇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段进行浇筑时,需要调节转角位置的泵管方向,并对竖向泵管进行接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布料机、所述提升架和所述伞状钢桁架进行受力分析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对承载力较弱的位置采取加固措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伞状钢桁架的上环梁焊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实现加固,且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纵横交错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状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布料机的底座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科仪王文斌张欣吴亮亮黄正达刘晓鸿刘宇航眭宇恒刘金铨吴诚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