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59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属于轴套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包括轴套主体;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轴套主体的顶部;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固定安装所述轴套主体的底部;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夹持组件等距离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的内壁;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设置有两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整个自润滑轴套的稳定性能,挤压润滑料使得润滑料充分与发动机转轴相接触,保证自润滑轴套与发动机转轴之间的充分润滑,并使得整个轴套具有自动补偿的特点,实现了持续供应润滑油的效果,充分保证发动机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润滑性能,提升了自润滑轴套与不同工作需求的兼容性值。兼容性值。兼容性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套加工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自润滑轴套相当于滑动轴承的外环,轴套是整体的,并且相对轴是运动的。在发动机转轴进行运动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它因为振动而出现方向偏移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自润滑铜轴套来帮助其固定。铜轴套在机械中的最重要作用便是固定位置,这是铜轴套的所有的性能。
[0003]事实上铜轴套就是一种滑动轴承,当机械的转动比较低,间隙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环境下可以用铜轴套来代替滚动轴承进行运作。铜轴套具有耐磨性,能够使用的时间比较长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样便可以帮助其节约成本费用了。铜套主要应用于机械、印染、造纸、化工、航天、煤炭、石油、汽车、工程机械、治金等行业。
[0004]目前,轴套与发动机转轴在配套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摩擦,采用在轴套和转轴之间添加润滑料的方式来保证二者之间的充分润滑,进一步的延长轴套与转轴的使用寿命,然而在转轴或轴套某一结构因较大振动或硬力撞击等因素出现偏移时,转轴相对于轴套的旋转将产生较大摩擦,此时会造成轴套内壁产生细微的摩擦消磨处理,使得被消磨处的润滑料不再于转轴接触,难以保证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润滑性能,而且,也不能保证转轴的稳定性能。
[0005]同时,在现有专利CN208040924U中,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轴套,它包括轴套本体(1),轴套本体(1)的左右端部均开设有台阶孔(2),两个台阶孔(2)内均设置有防尘圈(3),轴套本体(1)轴孔的内壁上且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条形槽(4),条形槽(4)沿着轴套本体(1)轴向布置,条形槽(4)内设置有弹簧(5)和泡沫铜(6),弹簧(5)固定于条形槽(4)的底部,泡沫铜(6)固设于弹簧(5)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耐磨损、持久补润滑油、具有防尘功。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在轴套内壁产生细微的消磨后进行补偿的问题,但是,在补偿后,轴套内壁仍紧固贴合在转轴的外壁上,并未将润滑料继续充满在转轴与轴套之间,使得摩擦系数变大,反而使得轴套的磨损程度更高,因此亟需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轴套及其生产工艺,通过充气嘴对气动组件内的充气压力容器圈的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得充气压力容器圈的内部产生正压,此时正压气体将通过L型充气管和分气竖管分别进入充气囊和活动框的内部,一方面挤压活动框和夹持垫的位置,使得夹持垫充分与发动机转轴外壁接触,保证了整个自润滑轴套的稳定性能,另一方面正压气体将通过挤压孔挤压润滑料,使得润滑料充分与发动机转轴相接触,保证自润滑轴套与发动机转轴之间的充分润滑,并使得整个轴套具有自动补偿的特点,实现了持续供应润滑油的效果,充分保证发
动机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润滑性能,提升了自润滑轴套与不同工作需求的兼容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润滑轴套,包括轴套主体;
[0008]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轴套主体的顶部;
[0009]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固定安装所述轴套主体的底部;
[0010]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夹持组件等距离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的内壁;
[0011]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气动组件分别设置在轴套主体与上端盖之间和轴套主体与下端盖之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盖的顶部四角和下端盖的底部四角之间开设有贯穿上端盖、轴套主体和下端盖的安装通孔,且安装通孔的横截面设计成“工”字型,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均插接有安装螺杆,且安装螺杆的底部均螺接有螺帽,用于将上端盖、轴套主体和下端盖三者进行组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主体的圆周内壁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数量为八个,安装槽的位置与安装通孔的位置相交错,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呈矩形状,且夹持组件分布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贴合在八个安装槽内壁的活动框,且活动框的侧视图呈“T”型,所述活动框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垫,且夹持垫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结构,夹持垫的弧形面侧开设有两组等距离呈垂直分布的润滑口,润滑口的内壁均填充有润滑料,用于轴套主体内壁的自润滑操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开设在轴套主体顶部和轴套主体底部以及上端盖底部和下端盖顶部的环形槽,且环形槽被安装槽分隔成多个等距离的隔断,环形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相靠近的两组所述环形槽的内壁贴合有同一个充气压力容器圈,且充气压力容器圈的横截面呈圆形,两个充气压力容器圈的相对侧均固定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L型充气管,L型充气管均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框顶部拐角处的一侧和底部拐角处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用于位于安装槽内部的充气囊,且L型充气管的一端与充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对充气囊进行充气操作。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型充气管的拐角处均固定有插入活动框内部的分气竖管,且润滑口的一端与夹持垫的另一侧之间均开设有挤压孔,通过分气竖管对活动框和挤压孔内部进行鼓气操作,用于将润滑料从润滑口内挤出。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主体的一侧顶部和底部与上端盖的一侧底部和下端盖的一侧顶部之间均开设有充气口,且充气压力容器圈的一端均固定有插入充气口内的充气嘴,充气口的内部均贴合有密封垫。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主体的圆周内壁和圆周外壁之间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散热通口,且散热通口的位置与安装槽和安装通孔的位置均交错,散热通口的四周内壁两端均固定有导热金属片,导热金属片的规格与轴套主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相适配,用于轴套主体的自散热操作。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盖的底部和下端盖的顶部均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对接卡槽,且活动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贴合在上下两组的对接卡槽的内部,用于保持活动框处于稳定状态。
[0019]一种自润滑轴套的生产工艺,应用于一种自润滑轴套,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制备各组件:通过胚料制备轴套主体、导热金属片、上端盖、安装螺杆、充气压力容器圈、L型充气管、分气竖管、活动框、夹持垫和下端盖等各组件的模具,并通过各模具制备相关组件,采用轴承钢材料制得轴套主体、上端盖、下端盖、安装螺杆、充气压力容器圈、L型充气管、分气竖管和活动框,采用耐高温塑胶材料制得夹持垫,采用石墨等材料制得润滑料;
[0021]S2、各组件加工:分别采用钻铣机床设备在轴套主体上开设散热通口、安装槽、环形槽、充气口和安装通孔,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开设环形槽、充气口、安装通孔和对接卡槽,在充气压力容器圈上开设用于对接L型充气管的第一通孔,在L型充气管上开设用于对接分气竖管的第二通孔,在活动框上开设用于对接分气竖管的第三通孔,在活动框上开设用于对接充气囊的第四通孔,在充气压力容器圈上开设用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主体(1);上端盖(5),所述上端盖(5)固定安装在所述轴套主体(1)的顶部;下端盖(9),所述下端盖(9)固定安装所述轴套主体(1)的底部;夹持组件(8),所述夹持组件(8)的数量为多个,且夹持组件(8)等距离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1)的内壁;气动组件(7),所述气动组件(7)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气动组件(7)分别设置在轴套主体(1)与上端盖(5)之间和轴套主体(1)与下端盖(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5)的顶部四角和下端盖(9)的底部四角之间开设有贯穿上端盖(5)、轴套主体(1)和下端盖(9)的安装通孔(12),且安装通孔(12)的横截面设计成“工”字型,所述安装通孔(12)的内壁均插接有安装螺杆(6),且安装螺杆(6)的底部均螺接有螺帽,用于将上端盖(5)、轴套主体(1)和下端盖(9)三者进行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主体(1)的圆周内壁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安装槽(4),且安装槽(4)的数量为八个,安装槽(4)的位置与安装通孔(12)的位置相交错,所述安装槽(4)的横截面呈矩形状,且夹持组件(8)分布在安装槽(4)的内部,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贴合在八个安装槽(4)内壁的活动框(801),且活动框(801)的侧视图呈“T”型,所述活动框(801)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垫(802),且夹持垫(802)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结构,夹持垫(802)的弧形面侧开设有两组等距离呈垂直分布的润滑口(803),润滑口(803)的内壁均填充有润滑料(11),用于轴套主体(1)内壁的自润滑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7)包括开设在轴套主体(1)顶部和轴套主体(1)底部以及上端盖(5)底部和下端盖(9)顶部的环形槽(704),且环形槽(704)被安装槽(4)分隔成多个等距离的隔断,环形槽(70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相靠近的两组所述环形槽(704)的内壁贴合有同一个充气压力容器圈(702),且充气压力容器圈(702)的横截面呈圆形,两个充气压力容器圈(70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L型充气管(705),L型充气管(705)均插入安装槽(4)的内部,所述活动框(801)顶部拐角处的一侧和底部拐角处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用于位于安装槽(4)内部的充气囊(703),且L型充气管(705)的一端与充气囊(703)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对充气囊(703)进行充气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充气管(705)的拐角处均固定有插入活动框(801)内部的分气竖管(706),且润滑口(803)的一端与夹持垫(802)的另一侧之间均开设有挤压孔(707),通过分气竖管(706)对活动框(801)和挤压孔(707)内部进行鼓气操作,用于将润滑料(11)从润滑口(803)内挤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主体(1)的一侧顶部和底部与上端盖(5)的一侧底部和下端盖(9)的一侧顶部之间均开设有充气口(10),且充气压力容器圈(702)的一端均固定有插入充气口(10)内的充气嘴(701),充气口(10)的内部均贴合有密封垫。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主体(1)的圆周内壁和圆周外壁之间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散热通口(2),且散热通口(2)的位置与安装槽
(4)和安装通孔(12)的位置均交错,散热通口(2)的四周内壁两端均固定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祝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荣昌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