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52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絮凝剂调节阀和PLC控制屏,所述混合筒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筒,所述混合筒底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口,所述混合筒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液板,所述混合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可将半水原酸和调制好的絮凝剂在混合筒中混合均匀,并促使半水原酸中的细小固体杂质颗粒团聚成粗大颗粒,再输入至稠厚器进行沉降,从而完成半水原酸固体杂质的去除,该装置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并且不使用任何电机等动力装置即可进行搅拌混合均匀,成本低廉。廉。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为使高倍差液体之间实现均匀混合,例如絮凝剂和半水磷酸按1:500以上倍的比例进行混合,通常的操作模式是特制较大的容器或者反应釜,并为其加装电机、减速装置和搅拌机构。将液体泵送入特定的容器或反应釜,然后通过电机驱动机构使不同的液体充分混合,这种操作模式为保证混合均匀要么单罐间隙操作,要么大循环量连续操作,不仅设备投入成本较高,而且需要较多的动力装置进行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具有体积小巧,成本低廉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絮凝剂调节阀和PLC控制屏,所述混合筒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筒,所述混合筒底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口,所述混合筒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液板,所述混合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料浆进口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流量计,所述料浆流量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调节阀,所述料浆调节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料管,所述混合筒底端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排尽口,所述混合筒内腔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絮凝剂加注管,所述絮凝剂调节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絮凝剂流量计,所述絮凝剂流量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絮凝剂进口。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凝剂加注管的底端为45度斜口,所述絮凝剂加注管的斜口方向与料浆进口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絮凝剂加注管的底端位于混合筒内腔的底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料浆流量计、料浆调节阀、絮凝剂调节阀和絮凝剂流量计均与PLC控制屏电性连接,所述絮凝剂进口的底端位于絮凝剂加注管顶端的内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液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压液板均固定安装在混合筒内腔的顶端,所述折流挡板共有四个,四个所述折流挡板均固定安装在混合筒的内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筒内腔底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中心筒固定安装在圆孔处,所述中心筒的底端延伸至混合筒的下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专利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可将半水原酸和调制好的絮凝剂在混合筒中混合均匀,并促使半水原酸中的细小固体杂质颗粒团聚成粗大颗粒,再输入至稠厚器进行沉降,
从而完成半水原酸固体杂质的去除,该装置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并且不使用任何电机等动力装置即可进行搅拌混合均匀,成本低廉。
[0012]2、本专利技术通过PLC控制屏控制料浆流量计、料浆调节阀、絮凝剂调节阀和絮凝剂流量计自动定量进料,从而可以连续进料、连续混合,可与后端生产系统实现联动,实现生产一体化,同时由于混合筒的顶端为敞口设计,从而方便取样观察评估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物料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物料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压液板连接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絮凝剂加注管连接示意图。
[0017]图中:1、混合筒;2、中心筒;3、料浆进口;4、料浆流量计;5、料浆调节阀;6、料浆进料管;7、压液板;8、折流挡板;9、排尽口;10、絮凝剂加注管;101、进料斗;11、絮凝剂调节阀;12、絮凝剂流量计;13、絮凝剂进口;14、PLC控制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混合筒1和中心筒2,其中,混合筒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筒2,混合筒1底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口3,混合筒1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液板7,混合筒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8;
[0021]其中,混合筒1上部固定安装有絮凝剂加注管10,絮凝剂加注管10下端伸入混合筒1与中心筒2之间环形部分,絮凝剂加注管10底部开口与料浆进口3的开口靠近。
[0022]可选地,絮凝剂加注管10上可设置进料斗101,以便更好的控制絮凝剂的流量。
[0023]絮凝剂加注管10底部开口为45度角斜开口,料浆进口3的开口为45度角斜开口,絮凝剂加注管10底部开口的斜角部分、料浆进口3的开口的斜角部分均与料浆进口3的开口进料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一中的这种开口设计可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以及更加有利于涡流的形成,减少絮凝剂加注管10及料浆进口3中液体的流入阻力。
[0024]半水原酸从混合筒1切线方向的料浆进口3连续进入,从而为液体装置中的混合提供了推动力,通过混合筒1内壁的折流挡板8提高液体流动的横向扰流,为了防止液体流出混合筒1的内腔,通过混合筒1顶端压液板7使得液体受到向下的阻力,从而改变流向,从中心筒2溢流。底部开口与料浆进口3的开口靠近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为两层圆筒结构(混合筒1和中心筒2),在两层圆筒中间的同心圆为混合部位,内层圆筒称为中心桶,中心桶底部空,且高度低于外侧圆筒高度,同心圆中混合好的液体从中心桶向内溢流进入本装置下方的稠厚器。
[0026]较优地,为达到良好的混酸效果且方便清理,混合筒1直径可以等于中心筒2的2.5
倍。
[0027]下面以磷酸制备中半水原酸和絮凝剂的混合为例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如下:
[0028]半水原酸和絮凝剂不需搅拌,半水原酸以2.5m/s(连续混合、连续进料,可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定量控制)的速度从料浆进口3即圆周的切线方向进入本专利技术的同心圆部分,进入的半水原酸为同心圆部分中的液体提供了在同心圆中运动的推动力,使得液体形成旋转涡流)。提前配制好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加注管10进入同心圆部分,絮凝剂加注管10上可设置进料斗101,絮凝剂流量约0.059m3/h,通过连续混合、连续进料,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定量控制,可与后端生成系统实现联动,实现生产一体化,进料斗中心部位有一根下液管,直接插入到同心圆部分底部,该底部开口与料浆进口3的开口靠近,以便提升更好的混合效果,下液管中的絮凝剂以1m/s的速度进入同心圆部分底部与半水原酸混合,絮凝剂下液高管高0.6m。半水原酸与絮凝剂混合后,再沿涡流的方向在同心圆旋转上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混合均匀,为保证混合效果,在本装置内壁设置扰流板或折流挡板,以提高液体流动的横向扰流,使本装置中的液相以湍流的形式进一步增大混合程度。从本装置底部到达中心桶位置的混合液相向内测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1)、絮凝剂调节阀(11)和PLC控制屏(1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筒(2),所述混合筒(1)底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口(3),所述混合筒(1)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液板(7),所述混合筒(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浆进口(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流量计(4),所述料浆流量计(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调节阀(5),所述料浆调节阀(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浆进料管(6),所述混合筒(1)底端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排尽口(9),所述混合筒(1)内腔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絮凝剂加注管(10),所述絮凝剂调节阀(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絮凝剂流量计(12),所述絮凝剂流量计(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絮凝剂进口(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加注管(10)的底端为45度斜口,所述絮凝剂加注管(10)的斜口方向与料浆进口(3)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絮凝剂加注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军王凯陈磊文军尹波
申请(专利权)人:川恒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