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97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边框梁、柔性填充件、预制叠合隔震板和隔音柔性填充件,隔震支座和隔音柔性填充件通过主体结构支承,预制叠合隔震板用于支承所述边框梁,边框梁被支承在隔震支座上,柔性填充件设置在主体结构和隔震结构之间,用于封堵主体结构的侧面和隔震结构侧面的空隙,隔震支座减低了预制叠合隔震板的竖直方向的地震加速度,隔震支座加上柔性填充件的缓冲作用减低了预制叠合隔震板的水平方向的地震加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隔震结构及隔震结构上的设备所受到的地震加速度减少。受到的地震加速度减少。受到的地震加速度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抗震结构体系的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除了传统抗震设计,各类耗能减振装置和新型结构体系日益受到学术和工程界的关注,如采用阻尼器的耗能减震技术、采用隔震支座的隔震技术、采用吸振器的调频减震以及自复位结构、摇摆结构等,积极应对这些地震灾害是构建城乡防震减灾体系的重要工作。在土木工程领域,应对地震灾害的抗震理念经历了从增大截面的“抗震”、到附加耗散能量的“减震”和隔离地面振动的“隔震”的发展,近年来,又朝着“可恢复功能”的方向发展。
[000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实践中较为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主要是被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隔震、消能减震和调谐减震等。
[0004]地震过程中的建筑结构会受到地震力的作用,地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力有竖直方向的力和水平方向的力,使建筑结构具有地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隔震结构;所述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1)、边框梁(3)、柔性填充件(4)、预制叠合隔震板(5)和隔音柔性填充件(6);所述隔震支座(1)和隔音柔性填充件(6)通过主体结构支承,预制叠合隔震板(5)用于支承所述边框梁(3),边框梁(3)被支承在所述隔震支座(1)上;所述柔性填充件(4)设置在主体结构和隔震结构之间,用于封堵主体结构的侧面和隔震结构侧面的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牛腿(7)、预制防水板(9)、支撑梁(10)、框架柱(11)和隔墙(12);所述支撑梁(10)插接设置在所述框架柱(11)的内侧,支撑梁(10)的一端连接设置有所述牛腿(7),牛腿(7)用于支承部分所述隔震支座(1)和所述预制防水板(9)的前后左右四侧;预制防水板(9)支承隔震支座(1)剩下的部分,预制防水板(9)支承所述隔音柔性填充件(6);所述隔墙(12)设置在框架柱(11)的内侧面上,隔墙(12)与框架柱(11)一体成形设置,隔墙(12)与柔性填充件(4)紧贴,柔性填充件(4)用于封堵隔墙(12)与所述预制叠合隔震板(5),柔性填充件(4)用于封堵框架柱(11)与预制叠合隔震板(5),柔性填充件(4)还用于封堵隔震支座(1)和支撑梁(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局部房间地震加速度的模块化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梁(3)在所述预制叠合隔震板(5)前后左右四侧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设置,边框梁(3)的内侧面包围所述隔音柔性填充件(6)的四周外侧面,隔震板(5)的下端面与隔音柔性填充件(6)的上端面接触,隔音柔性填充件(6)为海绵材料,隔音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桢吴小宾周定松熊耀清秦攀涂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