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公开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可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规格制作单元或构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就位,如可提前生产预制梁与预制柱,并通过安装组件将预制梁与预制柱进行连接形成整体式梁柱结构,也便于对此整体式梁柱结构进行运输。
[0003]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梁柱结构在运输时一般是将预制梁与预制柱分开运输,运输结束后再卸下预制梁与预制柱然后通过人工将预制梁与预制柱进行对接,过程较为繁琐,尤其是当一根预制柱需要跟多跟预制梁进行对接时,导致可能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将预制柱与预制梁进行对接时由于对接过程的繁琐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5]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预制柱,预制柱的一端安装有预制环,预制环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包括预制柱,其特征在于,预制柱(12)的一端安装有预制环(13),预制环(13)外侧可拆卸式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座(15);预制柱(12)的下方放置有第一支撑部(1),第一支撑部(1)的顶部放置有运输箱(2),运输箱(2)的底端开设有插槽,预制柱(12)放置于运输箱(2)内,且预制柱(12)安装有预制环(13)的一端插入插槽;运输箱(2)包括箱盖(3)、底板、多个侧板,侧板中部远离第一支撑部(1)的一端皆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10),第一转动件(10)靠近预制柱(12)的一端皆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皆放置有预制梁(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运输箱(2)的一侧放置有升降件(4),升降件(4)上设置有升降台(5),升降台(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件(6),升降台(5)的底部放置有第二支撑部(7),第二支撑部(7)安装于升降件(4)上,第二支撑部(7)与第一支撑部(1)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撑部;箱盖(3)顶部连接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的两端皆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11),第二转动件(11)远离预制柱(12)的一侧与靠近其的第一转动件(10)远离预制柱(12)的一侧之间皆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转动件(11)靠近预制柱(12)的一侧皆连接有第一中空件(17),第一中空件(17)的一端与靠近其的第二转动件(11)连接,第一中空件(17)的另一端向远离与其相连的第二转动件(11)的方向延伸,第一中空件(17)内侧的底端皆滑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滑动件(34),第一滑动件(34)的中部皆连接有第二伸缩连接件(31),相邻两个第二伸缩连接件(31)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第二伸缩连接件(31)靠近预制梁(14)的一端皆连接有推板(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件(11)连接有第一中空件(17)的一侧靠近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皆放置有第一限位件(33),第一限位件(33)皆与靠近其的侧板连接,且第一限位件(33)皆放置于对应侧板靠近预制柱(12)的一侧;靠近同一侧板的两个第一中空件(17)远离第一支撑部(1)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靠近其的第一滑动件(34)之间连接有第八连接件,箱盖(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第四连接件远离侧板的一端皆穿过靠近其的第一穿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远离预制柱(12)的一侧的一端皆自下而上放置有多个限位单元,且靠近同一侧板的多个限位单元与此侧板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限位单元包括第一放置板(20),第一放置板(20)皆放置于侧板远离预制柱(12)的一侧的一端,第一放置板(20)的顶部皆连接有第二放置板(21),第二放置板(21)远离第一放置板(20)的一端皆向与靠近其的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件(10)的方向延伸,第一放置板(20)中部远离与其相连的第二放置板(21)延伸方向的一端皆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放置板(21)中部远离第一支撑部(1)的一端皆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皆与靠近其的第三凹槽连通;第四凹槽的底部放置有第二限位件(18),第二限位件(18)与靠近其的第二放置板(21)
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第四凹槽底端远离侧板的一端皆放置有第三转动件(22),第三转动件(22)与靠近其的第二放置板(21)转动连接;第三凹槽远离侧板的一端皆放置有中空圆弧板(23),中空圆弧板(23)皆连接于靠近其的第一放置板(20)的底端,中空圆弧板(23)内皆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件(24),第五转动件(24)与靠近其的中空圆弧板(23)靠近第一支撑部(1)的一端之间皆连接有复位弹簧,第五转动件(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栋,高国威,汪挺,陈祺,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