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600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1
本申请涉及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梁柱施工技术领域,其中,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于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的安装框,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水平面呈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梁柱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梁柱相交的部位为梁柱节点,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相关技术中,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时,当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相差两个等级及以上时,通常会在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挂一道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钢丝网片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钢丝网片使得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不易出现微细裂缝。
[0004]然而,在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挂钢丝网片时,通常是由施工工人目测判断钢丝网片设置的倾斜角度,这种人工目测判断的方式不够准确,从而导致钢丝网片角度的设置不够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在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挂钢丝网片时,通常是由施工工人目测判断钢丝网片设置的倾斜角度,这种人工目测判断的方式不够准确,从而导致钢丝网片角度的设置不够规范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的目的一是提供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于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所述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梁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框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铺设有钢丝网片,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钢丝网片贴紧于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的第二固定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设置安装框,利用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自身形成的45
°
侧面,从而对钢丝网片进行安装。
[0008]钢丝网片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固定在安装框上,并且钢丝网片贴紧于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由此可见,在使用本申请的方法在安装钢丝网片时,无需工人目测判断钢丝网片设置的倾斜角度,利用安装框自身形成的45
°
侧面配合安装钢丝网片的方式较为准确,从而使得钢丝网片角度的设置较为规范。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以及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两根所述第一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两根所述第二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均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两根所述第二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均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
两根所述第一杆与两根所述第二杆依次围设成安装框,所述第二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两根所述第一杆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框拆分成两根第一杆与两根第二杆,第一杆与第二杆能够较为轻松的置入进梁内,从而使得在梁内设置安装框时较为便捷。第二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两根第一杆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杆与第二杆能够依次连接形成安装框。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上的插杆以及开设于第一杆上的插槽,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上,且用于将所述插杆锁定在所述插槽内的锁定组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杆与插槽的插接配合,从而从第一杆与第二杆进行初步固定。第一杆与第二杆初步固定后,锁合组件将插杆锁定在插槽内,以此使得第一杆与第二杆形成稳定的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插槽的槽壁的滑移槽以及滑移设置于所述滑移槽内的凸块,所述插杆的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凸块插入进所述凹槽内的弹性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驱动凸块在滑移槽内滑移,直至凸块插入进凹槽内。利用凸块与凹槽的插接配合,从而将插杆锁定在插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槽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块固定连接,所述凸块与凹槽插接配合时,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插接配合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从而使得弹簧的弹力能够始终驱动凸块插入进凹槽内,以令插杆锁定在插槽内时更加稳定。
[0017]优选的,梁的建造位置绑扎有梁钢筋,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若干根扎丝,若干根所述扎丝沿安装框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框通过扎丝与梁钢筋绑扎固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扎丝对安装框进行绑扎固定,方便快捷。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两根固定设置于所述钢丝网片上的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于所述钢丝网片的两个相对侧,两根所述第二杆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两根所述固定杆与两个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卡接配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设置在钢丝网片的两侧,从而使得固定杆不易影响钢丝网片置入进梁内。利用固定杆与固定槽的卡接配合,从而将钢丝网片初步固定在安装框上。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固定槽,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用于将固定杆锁定在固定槽内的螺栓,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用于供螺栓贯穿的穿孔,所述螺栓远离自身头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栓与第一螺母的螺纹配合,从而将固定杆锁定在固定槽内,以此使得钢丝网片与安装框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
[0023]优选的,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若干根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与所述安装框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容置钢丝网片的容置空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钢筋用于支撑固定钢丝网片,从而使得在浇筑混凝
土时,钢丝网片不易移位变形。
[0025]本申请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S1: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柱的建造位置绑扎柱钢筋,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柱钢筋周侧搭设柱模板;S2:搭设模板支撑架,模板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在模板支撑架上铺设梁板模板;S3:在梁板模板内绑扎梁钢筋,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梁板模板上绑扎板钢筋;S4:在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设置安装框,使用第一固定组件对安装框所在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S5:安装框设置完毕后在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铺设钢丝网片,使得钢丝网片贴紧于安装框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钢丝网片与安装框之间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固定连接;S6:先在核心区浇筑混凝土,再在非核心区浇筑混凝土;S7:混凝土养护后,拆除模板支撑架、梁板模板以及柱模板。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申请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时,依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即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梁内距梁柱接头处500mm的位置的安装框(7),所述安装框(7)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所述安装框(7)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梁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框(7)的第一固定组件(8);所述安装框(7)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铺设有钢丝网片(11),所述安装框(7)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钢丝网片(11)贴紧于安装框(7)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的第二固定组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7)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杆(71)以及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杆(72),两根所述第一杆(71)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两根所述第二杆(72)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均与水平面呈45
°
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杆(71)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与两根所述第二杆(72)背离梁柱接头处的一侧均自下而上朝靠近梁柱接头处的方向设置;两根所述第一杆(71)与两根所述第二杆(72)依次围设成安装框(7),所述第二杆(7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机构(9)与两根所述第一杆(7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9)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杆(72)上的插杆(91)以及开设于第一杆(71)上的插槽(92),所述插杆(91)与所述插槽(92)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机构(9)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杆(71)上,且用于将所述插杆(91)锁定在所述插槽(92)内的锁定组件(9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93)包括开设于所述插槽(92)的槽壁的滑移槽(931)以及滑移设置于所述滑移槽(931)内的凸块(932),所述插杆(91)的侧壁开设有凹槽(24),所述凸块(932)与所述凹槽(24)插接配合,所述滑移槽(93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凸块(932)插入进所述凹槽(24)内的弹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槽(931)内的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槽(931)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块(932)固定连接,所述凸块(932)与凹槽(24)插接配合时,所述弹簧(10)处于自然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梁的建造位置绑扎有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忠黄文昌周贵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惠阳区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