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李强专利>正文

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91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涉及于农业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小麦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小麦采用缩行起垄种植模式,每四行小麦为一组,每组内相邻两行小麦之间的间距均为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于农业
,具体涉及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作为主粮被全世界广泛种植,我国每年的种植面积3.5亿亩左右,仅新疆每年的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年均蒸发量近200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左右,农业灌溉节水尤为重要。
[0003]滴灌技术因其精量、可控的特点,被认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曾因其较高的价格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随着一次性薄壁滴灌带的广泛应用,逐步推广应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上。
[0004]目前,新疆小麦栽培普遍采取了节水滴灌技术的传统技术,具体方法为:机械式条播机播种,15厘米均行,每4行敷设一根滴灌带,化肥随水滴入田间。该传统滴灌技术其滴水面宽需达到60cm,下渗30cm以上,在断面形成的下渗面积在0.14m2左右(详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灌溉一次用时18至24小时,亩用水量80m3至120m3。但是该传统滴灌技术耗时费水的同时,还会造成麦田长势不均衡。首先,机井灌溉时出苗不齐。比如:单井出水量100m3,一次灌溉20亩,120亩的麦田需4.5

6天才能完成,出苗时间相差4.5

6天。其次,靠近滴灌带的两行小麦距滴灌带7.5cm,其水肥优先长势旺盛,远离滴灌带的两行小麦距滴灌带22.5cm,其水肥滞后长势较弱,结果是两行强两行弱的现象普遍存在。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目的是解决传统滴灌技术耗时费水,还会造成麦田长势不均衡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小麦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小麦采用缩行起垄种植模式,每四行小麦为一组,每组内相邻两行小麦之间的间距均为12
±
0.5cm,相邻两组小麦之间的间距为24
±
1cm,相邻两组小麦之间起垄,一条滴灌带灌溉一组小麦,两个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
±
1cm;
[0009]步骤2,精量播种:按照步骤1中小麦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利用精量播种的播种机先进行苗床的分组、起垄、滴灌带布置及压平压实,后进行小麦种的精量播种;
[0010]步骤3,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在小麦的出苗期、出苗补充期、冬灌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麦黄期等生育期通过滴灌带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
[0011]步骤4,收割:在小麦进入麦黄期末期,茎叶已黄干,麦粒变硬,便可收割。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节水滴灌技术的15厘米均行,每4行敷设一根滴灌带改为分组起垄缩行灌溉,在不改变亩行数、株数的情况下,将组内行距缩至12
±
0.5cm,组间距24
±
1cm,且组间起垄,使滴水面宽降至50cm左右,下渗降至25cm左右,在断面形成的下渗面积降至0.098m2左右,当亩用水量60m3,灌溉一次的时间缩短至12小时左右。
[0013](2)本专利技术省时节水的同时,麦田长势相对均衡。原因在于:一方面,例如同条件机井灌溉时,单井出水量100m3,一次灌溉20亩,120亩的麦田只需3天即可完成,可使出苗时间相差减少2.5

3天。另一方面,远离滴灌带的两行小麦与滴灌带的距离减小至18cm,并享有了组间24cm左右的边际效应,可形成了靠近滴灌带的两行小麦水肥优先,远离滴灌带的两行小麦风光优先,实现了四行小麦长势均衡的目的。
[0014](3)本专利技术组间起垄的有益效果在于:a.减小幼苗期的风沙伤害;b.减少滴灌带破漏和春雪融化形成的横流。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精量播种的播种机使用的是本申请人已经授权的专利公开的精量播种的播种机,详见CN111165127A、CN112205130A。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7]进一步,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为冬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或春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所述冬小麦的播种时间9月15日至9月30日,在7月13日前收割,从出苗到成熟269~296天;所述春小麦的播种时间为在3月25日至4月10日,在7月25日前收割,从出苗到成熟91~110天。
[0018]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中起垄形成的垄的宽度为14

20cm,峰高为6~10cm。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好的实现减小幼苗期的风沙伤害及减少滴灌带破漏和春雪融化形成的横流。
[0020]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滴灌带选择管径为27mm、管壁壁厚为0.18mm、滴灌带上的相邻两个灌水器的间距为0.25m,灌水器流量为28~32L/h,所述滴灌带布置长度为70~80m,滴灌带浅埋于土壤1~3cm深度处。
[0021]进一步,步骤2中冬小麦精量播种的具体要求同时满足(1)和(2):
[0022](1)冬小麦种的播种密度:播可发芽粒12万/亩,保成穗43万;
[0023](2)冬小麦种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2.5~3.5cm,确保出苗率;
[0024]步骤2中春小麦精量播种的具体要求同时满足(3)和(4):
[0025](3)春小麦种的播种密度:播可发芽粒24万/亩,保成穗45万;
[0026](4)春小麦种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2.5~3.5cm,确保出苗率。
[0027]进一步,步骤3中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中的冬小麦施肥方案如下:
[0028]冬小麦播种时施底肥,所述底肥为磷酸二胺,底肥施入量为20~25kg/亩,在冬小麦返青期后实施追肥处理,每次实施追肥处理时,随水滴施,保证停水前20~30min结束施肥,施肥次数与各生育期灌水次数相同;返青期滴施量:尿素10~12kg/亩磷酸二氢钾1.5~2.5kg/亩;拔节期滴施量:尿素10~12kg/亩、磷酸钾2~3kg/亩;孕穗期滴施量:尿素8~10kg/亩、磷酸钾2~3kg/亩;抽穗扬花期滴施量:尿素8~10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灌浆期滴施总量:尿素6~8kg/亩,磷酸二氢钾1.5~2.5kg/亩;
[0029]步骤3中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中的春小麦施肥方案如下:
[0030]春小麦播种时施底肥,所述底肥为磷酸二铵,底肥施入量为20~25kg/亩,在春小麦分蘖期后实施追肥处理,每次实施追肥处理时,随水滴施,保证停水前120~180min结束施肥,施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小麦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小麦采用缩行起垄种植模式,每四行小麦为一组,每组内相邻两行小麦之间的间距均为12
±
0.5cm,相邻两组小麦之间的间距为24
±
1cm,相邻两组小麦之间起垄,一条滴灌带灌溉一组小麦,两个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
±
1cm;步骤2,精量播种:按照步骤1中小麦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利用精量播种的播种机先进行苗床的分组、起垄、滴灌带布置及压平压实;步骤3,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在小麦的生育期通过滴灌带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步骤4,收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为冬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或春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所述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15日至9月30日,在7月13日前收割,从出苗到成熟269~296天;所述春小麦的播种时间为在3月25日至4月10日,在7月25日前收割,从出苗到成熟91~110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起垄形成的垄的宽度为14

20cm,峰高为6~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滴灌带选择管径为27mm、管壁壁厚为0.18mm、滴灌带上的相邻两个灌水器的间距为0.25m,灌水器流量为28~32L/h,所述滴灌带布置长度为70~80m,滴灌带浅埋于土壤1~3cm深度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冬小麦精量播种的具体要求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条件(1)冬小麦种的播种密度:播可发芽粒12万/亩,保成穗43万;条件(2)冬小麦种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2.5~3.5cm;步骤2中春小麦精量播种的具体要求同时满足条件(3)和条件(4):条件(3)春小麦种的播种密度:播可发芽粒24万/亩,保成穗45万;条件(4)春小麦种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2.5~3.5c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麦节水增效的滴灌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业中的冬小麦施肥方案如下:冬小麦播种时施底肥,所述底肥为磷酸二胺,底肥施入量为20~25kg/亩,在冬小麦返青期后实施追肥处理,每次实施追肥处理时,随水滴施,保证停水前120~180min结束施肥,施肥次数与各生育期灌水次数相同;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李强候立华李明敏周盈颖
申请(专利权)人:周李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