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李强专利>正文

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12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每亩籽种投放粒数的计算: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确定最佳收获穗数,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和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基本苗成穗率,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最佳收获穗数/(基本苗成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作为主粮被全世界广泛种植,我国每年的种植面积3.5亿亩左右,仅新疆每年的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平均产量均不足400公斤/亩。
[0003]目前,我国小麦栽培技术大多采用15厘米等行距,采用机械式条播机播种,也被称为传统技术。但是在有效保障小麦生长的本质需求方面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有分蘖成穗的特性,分蘖多少受多种条件影响很难把握。小麦单穗产能有限,种植密度较高,有农谚称“有钱买种,没钱买苗”,故为了保障足够的收获穗数,麦农普遍采用加大投种量的方式,导致存在用种过量的现象。在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每亩籽种投放量在8至18公斤,在新疆冬麦籽种投放量23

28公斤、春麦30公斤以上。由于投种过量,无法满足小麦生长本质所需的合理空间,造成籽种、水、肥、光等效能转换偏低,难以实现稳产高产。
[0004]鉴于此,提供一种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目的是研发一种能充分保障小麦生长本质需求的统一栽培技术,实现小麦生产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每亩籽种投放粒数的计算: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确定最佳收获穗数,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和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基本苗成穗率,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最佳收获穗数/(基本苗成穗率
×
发芽率);
[0008]步骤2,精准播种:根据步骤1计算得到的每亩籽种投放粒数,通过精量播种的播种机按照以下条件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3~4cm;
[0009]步骤3,进行水肥作业:在小麦的生育期进行水肥作业;
[0010]步骤4,机械收割。
[0011]关于发芽率和基本苗成穗率,1.实际发芽率往往高于国家规定,最好以实测为准。2.基本苗成穗率与密度反相关,本专利技术中的成穗率只适用于高质效栽培技术。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新疆呼图壁县选用“新冬52”、“新冬43”等小麦品种进行了多次同条件下,与传统技术的栽培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存在明显优势:成苗率高90%左右,节种40~60%,降肥20%左右,减药50%以上,增产5%

15%,节本增收262元/亩。
[0013]本专利技术的“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除含有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表层意思,含有更
深刻的涵义,就是满足小麦生长与生俱来的本质需求,使之发挥最大效能,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0014]具体就是: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地域气候、土壤肥力、土壤墒情、气象趋势、播种时间等相关条件,制定小麦的密度计划。以科学的籽种投放量、合理的籽种分布及深度将籽种均匀的植入土壤,使每一粒发芽的籽种都能形成壮实的基本苗,在保证群体数量的前提下,使每一株基本苗都平均享有所需的生长空间,充分发挥个体对水、肥、风、光等能效转换,提高自身抗逆性,确保收获穗数,增加单穗产能,最终实现群体产量最大化。
[0015]本专利技术的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就是对这些条件逐一分析,并做出相应对策。
[0016](1)品种特性:小麦品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种植区域等内容均有详细介绍。在小麦栽培前,首先选择适宜拟种植区域的品种,次选择产量及品质表现,再根据其穗粒数、千粒重或单穗重及目标产量等指标计算出最佳收获穗数。目前所有的小麦品种介绍中,对分蘖成穗的描述都比较模糊,针对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予以量化。
[0017]例如1:“新冬43”号。特征特性:冬性、早熟,生育期273天。芽鞘绿色,幼苗直立。株高93.09cm左右,茎秆较粗,分蘖力强。穗纺锤形,长芒;护颖白色,无茸毛;穗长8.94cm,每穗小穗数21.14个,结实小穗数18.47个,主穗粒数39.20粒,千粒重42.12g左右。籽粒白色、角质,饱满度较好,落粒性紧,容重782g/l以上。产量表现: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5.2kg,较对照新冬18号增产10.55%。适宜种植区域:北疆冬麦区种植。
[0018]例如2:“新冬52”号。特征特性:春季返青较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17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白壳、长芒,小穗排列较紧密。穗长9.2cm,穗粒数49.32个,穗粒重3.04g。籽粒长圆形、白色、角质、饱满度好,无黑胚,落粒性中偏紧,千粒重50.54g,容重809.85g/L。粗蛋白质(干基)13.31%,湿面筋28.6%,降落数值470s,面团形成时间4.5min,面团稳定时间5.8min,面团最大拉伸阻力370EU,面团拉伸面积106cm2,面团延伸性209mm,属中筋小麦品种。高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抗寒性好,抗倒性一般;稳产性和丰产性很好,适应性强。产量表现:2012年

2013年自治区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79.4千克,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5.8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0.54千克,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16.95%。2022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新冬52号亩产达到863.8公斤。适宜种植区域:北疆中晚熟冬麦区种植。
[0019](2)地域气候: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状况和特征,是确定不同麦区的重要条件,也是小麦栽培的重要依据。
[0020]例如3:黄淮海麦区的最佳适播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20日,冬眠前有一个较长的适宜小麦分蘖的温度区间(13

18℃),大部分冬小麦品种在冬眠前都可形成3个以上甚至5

8个有效分蘖。
[0021]例如4:天山北坡冬、春麦区的冬麦最佳适播期为9月上旬至9月25日,入冬前适宜小麦分蘖的温度区间期较短,大部分冬小麦品种在冬眠前形成的有效分蘖不超过3个。
[0022](3)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0023](4)土壤墒情: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墒情对分蘖成穗的影响可以人为干预。
[0024](5)播种时间:小麦栽培首先应根据所处麦区的气候特征选择最佳适播期。但在生产实践中,因各种原因,往往会错过最佳适播期,这就需要根据播种后的气象趋势做出相应的对策。
[0025](6)气象趋势:根据天气变化趋势,预判小麦播种后至冬眠前的有效积温。因为积温是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的主要条件。冬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每亩籽种投放粒数的计算: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确定最佳收获穗数,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和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基本苗成穗率,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每亩籽种投放粒数=最佳收获穗数/(基本苗成穗率
×
发芽率);步骤2,精准播种:根据步骤1计算得到的每亩籽种投放粒数,通过精量播种的播种机按照以下条件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3~4cm;步骤3,进行水肥作业:在小麦的生育期进行水肥作业;步骤4,机械收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包括冬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和春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亩籽种投放量的计算: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确定最佳收获穗数和千粒重,根据小麦籽种的品种和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基本苗成穗率,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亩籽种投放量:每亩籽种投放量=(最佳收获穗数
×
千粒重)/(基本苗成穗率
×
发芽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高质效精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若小麦籽种的品种为新冬43号,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为550~700℃,则基本苗成穗率为3.5
±
0.1;若小麦籽种的品种为新冬43号,播种后的气象趋势显示的冬前有效积温为400~550℃,则基本苗成穗率为2.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李强候立华李明敏周盈颖
申请(专利权)人:周李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