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0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该方法为:选择玉米和大豆品种;在播种前一周进行深翻,并施入基肥;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播种,形成2行玉米带和4行大豆带的复合种植带;播种时,种肥同播施入种肥,播种后进行追肥;播种后,玉米带间和大豆带间均铺设滴灌带,实现玉米、大豆分带精准灌水施肥;同时进行科学除草和病虫害预防,最后进行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玉米大豆精量播种施肥,一次性实现了精量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同时将玉米行设置在中间,避免了玉米在边行来回往复玉米窄行宽度由机手操作带来的误差,造成玉米密度难以控制的问题。造成玉米密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在种植玉米的同时,利用中间的空隙种植大豆,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缩株扩距、扩间增光,利用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栽植空间和玉米后期成熟时有光照的特点来进行的,使得这一块地能够同时产出玉米和大豆,能够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常见的种植模式多为玉米、大豆单作,或种植2行玉米,2

4行大豆,或者4行玉米4行大豆,但该种植模式均通过边行种植玉米1

2行,来回往复实现两行或四行玉米种植,容易出现玉米窄行行距不一,玉米种植密度难以保证,很难发挥玉米边际效益,加之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降雨相对集中,容易造成玉米中后期脱肥和“卡脖旱”。即使布设滴灌带,玉米大豆需水需肥规律不同,单一管道供水肥难以满足玉米大豆肥水需求,影响玉米大豆产量。
[0003]因此,急需一种适宜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解决目前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该方法将玉米行设置在中间,避免了玉米在边行来回往复玉米窄行宽度由机手操作带来的误差,造成玉米密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且通过玉米大豆精量播种施肥,一次性实现了精量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该方法为:
[0006]S1、选种:
[0007]玉米选择高产、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大豆选用耐阴抗倒直立、豆荚多、粒大的品种;
[0008]S2、整地:
[0009]在播种前一周,深翻土壤,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耕层,晾晒1~2天,再进行旋耕;
[0010]S3、精量播种:
[0011]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以中间2行播种玉米,2行玉米的两边分别播种2行大豆,所述播种施肥一体机回往返作业形成2行玉米带和4行大豆带的复合种植带,2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0cm,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行距为70cm,大豆与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5cm;玉米株距为11~15cm,大豆株距为18~24cm,玉米和大豆的播种深度均为3~5cm;
[0012]S4、合理施肥:
[0013]播种前,结合耕翻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耕层底部;
[0014]播种时,种肥同播施入种肥,玉米以高氮复合肥或混配单质肥料为种肥,大豆以平衡复合肥为种肥;
[0015]追肥通过滴灌带随水施入,玉米从拔节期到孕穗期施肥5~8次,每次施入尿素20~30kg/亩、磷酸二氢钾5~10kg/亩和锌硼肥各1kg/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硫酸钾3~5kg;在大豆初花期~鼓粒期施肥2~3次,每次施入尿素5~10kg/亩;
[0016]S5、节水灌溉:
[0017]播种后,玉米带间和大豆带间均铺设滴灌带,实现玉米、大豆分带精准灌水施肥;
[0018]S6、科学除草:
[0019]在播种后3天内,用混合除草剂进行均匀喷雾除草;在玉米3~5叶、大豆3~4片复叶苗后,采用分带式喷雾机定向喷雾,玉米采用75%烟嘧磺隆稀释液进行喷雾除草,大豆采用25%氟磺胺草醚进行喷雾除草;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且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除草;
[0020]S7、病虫害防治:
[0021]在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及开花成熟期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0022]S8、收获:
[0023]当大豆叶片脱落80%以上,秸秆变黄,籽粒呈现原有品种色泽,含水量降至25%以下,进行收割,收割时应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减少炸荚损失;当玉米底叶干枯,苞叶变黄,玉米籽粒乳腺消失三分之二以上,进行收割。
[0024]优选地,S1中所述玉米的品种为先玉335、延科288或陕单650;所述大豆的品种为中黄30、延豆6号或齐黄34。
[0025]优选地,S2中所述腐熟的有机肥为农家肥,所述腐熟的有机肥的用量为2000kg/亩~3000kg/亩。
[0026]优选地,S2中所述深翻的深度为30cm。
[0027]优选地,S3中所述种植复合带的带型为285cm。
[0028]优选地,S3中所述玉米的播种密度为3000~4000株/亩,所述大豆的播种密度为8000~10000株/亩,所述玉米采用单粒播种,大豆采用双粒播种。
[0029]优选地,S4中所述高氮复合肥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28:8:6,所述高氮复合肥的用量为40~50kg/亩;所述混配单质肥料由磷酸二铵和硫酸锌制成,所述磷酸二铵的用量为20kg/亩,所述硫酸锌的用量为30kg/亩。
[0030]优选地,S4中所述平衡复合肥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5:15:15或,所述平衡复合肥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8:18:18;所述平衡复合肥的用量为15~20kg/亩。
[0031]优选地,S6中所述混合除草剂由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和水制成,所述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和水的固液比为(60~80)ml:(8~10)g:(45~60)kg,所述混合除草剂的用量为50kg/亩;所述75%烟嘧磺隆稀释液中75%烟嘧磺隆和水的用量比为1:(30~40),所述75%烟嘧磺隆稀释液的用量为2~3g/亩;所述25%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80~100g/亩。
[0032]优选地,S7中所述病虫害防治重点对玉米螟、二代粘虫、蚜虫、红蜘蛛,双斑萤叶甲、孢囊线虫,玉米大斑病、青枯病、粗缩病,大豆叶斑病和茎腐病进行防治;所述二代粘虫、
玉米螟、食心虫和卷叶螟采取统防统治,采用氯虫苯
·
溴氰、5%甲维盐、40%阿维菌素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蚜虫采取统防统治,采用75%吡蚜
·
螺虫酯和7.5%氯氟
·
吡虫啉,所述75%吡蚜
·
螺虫酯的用量为10g/亩,所述7.5%氯氟
·
吡虫啉的用量为40~50g/亩;螨虫采取统防统治,采用30%苯丁
·
联苯肼、30%乙螨唑、240g/升螺螨酯和40%阿维菌素。
[003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4]1、本专利技术玉米大豆2:4间作模式采用2BMQ

6A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经改造设置玉米大豆分段式肥箱、玉米大豆播种单体、滴灌带支架、施肥开沟轮、播种轮、覆土镇压轮、滴灌带覆土盘,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铺设滴灌带等工序。通过该种种植技术,将玉米行设置在中间,避免了玉米在边行来回往复玉米窄行宽度由机手操作带来的误差,造成玉米密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该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S1、选种:玉米选择高产、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大豆选用耐阴抗倒直立、豆荚多、粒大的品种;S2、整地:在播种前一周,深翻土壤,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耕层,晾晒1~2天,再进行旋耕;S3、精量播种: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以中间2行播种玉米,2行玉米的两边分别播种2行大豆,所述播种施肥一体机回往返作业形成2行玉米带和4行大豆带的复合种植带,2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0cm,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行距为70cm,大豆与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5cm;玉米株距为11~15cm,大豆株距为18~24cm,玉米和大豆的播种深度均为3~5cm;S4、合理施肥:播种前,结合耕翻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耕层底部;播种时,种肥同播施入种肥,玉米以高氮复合肥或混配单质肥料为种肥,大豆以平衡复合肥为种肥;追肥通过滴灌带随水施入,玉米从拔节期到孕穗期施肥5~8次,每次施入尿素20~30kg/亩、磷酸二氢钾5~10kg/亩和锌硼肥各1kg/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硫酸钾3~5kg;在大豆初花期~鼓粒期施肥2~3次,每次施入尿素5~10kg/亩;S5、节水灌溉:播种后,玉米带间和大豆带间均铺设滴灌带,实现玉米、大豆分带精准灌水施肥;S6、科学除草:在播种后3天内,用混合除草剂进行均匀喷雾除草;在玉米3~5叶、大豆3~4片复叶苗后,采用分带式喷雾机定向喷雾,玉米采用75%烟嘧磺隆稀释液进行喷雾除草,大豆采用25%氟磺胺草醚进行喷雾除草;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且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除草;S7、病虫害防治:在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及开花成熟期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病虫害防治;S8、收获:当大豆叶片脱落80%以上,秸秆变黄,籽粒呈现原有品种色泽,含水量降至25%以下,进行收割,收割时应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减少炸荚损失;当玉米底叶干枯,苞叶变黄,玉米籽粒乳腺消失三分之二以上,进行收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玉米的品种为先玉335、延科288或陕单650;所述大豆的品种为中黄30、延豆6号或齐黄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腐熟的有机肥为农家肥,所述腐熟的有机肥的用量为2000kg/亩~3000kg/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深翻的深度为30c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军高成平陈芳飞张瑞丁美玲呼丽霞杨林焦调霞
申请(专利权)人: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