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应加热器的空调器除霜运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76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感应加热器的空调器除霜运行控制方法:1)运行压缩机的主控制程序开启感应加热器;2)判断输入电流的变化量的变化量;3)判断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时间;4)判断储液罐温度上升了设定温度;5)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低档运行后返回主控制程序;6)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7)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后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二设定温度;8)判断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9)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判断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断散热片的第二设定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停机除霜的前提下,既保证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又保证了空调器的运行安全。同时,也保证了冷媒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运行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确保空调器除霜性能的具 有感应加热器的空调器除霜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由加热器、制冷机、净化器等组成,可以为室内空气制冷或加热或净 化,为使用者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如果大体上分类,空调器可分为分体型空调器和一体型空调器。分体型和一体型 空调器具有相同功能。分体型空调器在室内侧设置具有冷却/放热的室内机,在室外侧设 置具有放热/冷却以及压缩机的室外机,并用冷媒管连结室外机和室内机。设置在室外的 室外机中设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中,设有蒸发器(室 内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对于分体型空调器来说,室外机大体上包括有构成壳体的前面和顶 面的前板1、风扇2、风扇电机3、冷凝器4、构成壳体的后面及两侧的后板5,构成壳体底面的 底板6,压缩机7以及冷媒流通口 8。如图2所示,当空调进行制冷运转时,冷媒流向是由压缩机7至冷凝器4,再由冷凝 器4通过节流阀9流向蒸发器10,从蒸发器10又返回压缩机7。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冷媒 流向是与制冷相反的流向,即,由压缩机7至蒸发器10,再由蒸发器10通过节流阀9流向冷 凝器4,从冷凝器4又返回到压缩机10。上述空调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冷凝器的表面会结霜,所结的霜阻碍了冷凝器的热 交换性能。因此,在冷凝器结了一定程度的霜之后,主控制程序就要执行运行除霜程序。目 前,空调的除霜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停机后先将四通阀关闭,并将四通阀换向到制冷运行状 态,运行制冷模式来除霜,同时室内外机的风机停止运行,在除霜过程中,空调停止制热运 行。由于停止制热运行,直接影响了空调的制热效果,而且除霜的周期也较长。为了克服空调除霜必须停机的问题,现在也研制出了不停机除霜的空调器。如专 利申请号为200810153761. 5,名称为“一种空调器的热气傍通不间断供热除霜循环结构”的 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复合除霜方式。是在压缩机旁增加一条热气傍通通路,热气傍通 阀设置在该通路上。具体是,压缩机的出口与热气傍通通路的进口相连接,热气傍通通路另 一端再通过热气傍通阀分两路,一路经过毛细管到蒸发器的进口,另一路经过毛细管到压 缩机的进口,并在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置感应加热器。但是,上述的复合除霜方式,对储液罐上的感应加热器没有进行控制,很容易造成 不良的后果。如,产生过载,因温度过高而产生火灾,或因温度过高使储液罐内的冷媒分解, 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空调器除霜性能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 包括如下步骤1)运行压缩机的主控制程序,同时开启感应加热器;2)感应加热器运行到第一设定时间后,判断输入电流的变化量是否小于设定的变 化量,是则启动四通阀除霜后返回主控制程序,否则进入第3步骤;3)判断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第二设定时间,是则进入第4步骤,否则继续判断 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设定的时间;4)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上升了设定的温度,不是进入第5步骤,是则进入第6步 骤;5)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低档运行,运行完成后返回主控制程序;6)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是进入第7步骤,否则进入 第8步骤;7)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 的第二设定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第2步骤重 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8)判断主控制板上的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断散热片的第一设定温度,是则进入 第9步骤,否则维持现有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9)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判断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 断散热片的第二设定的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 第2步骤重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第2步骤所述的感应加热器运行的第一设定时间是5秒钟,设定电流的变化量是1A。第3步骤所述的感应加热器运行的第二设定时间是2分钟。第4步骤所述的储液罐设定的上升温度是20°C。第6步骤所述的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是120°C。第7步骤所述的储液罐的第二设定温度是140°C。第8步骤所述的散热片的第一设定温度是70°C。第9步骤所述的散热片的第二设定温度是80°C。第7步骤和第9步骤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关闭的设定时间为30秒。本专利技术的,在现有的主控制程序中添 加了对感应加热器的温度的判断,并根判断结果控制感应加热器的加热档。从而,在不停机 除霜的前提下,即保证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又保证了空调器的运行安全。同时,也保证了 冷媒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空调室外机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空调运转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 1前板2 3风扇电机4 5后板6 7压缩机8 9节流阀10风扇 冷凝器 底板冷媒流通口 10 蒸发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是用于在空 调器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置有感应加热器的空调器上,如,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53761. 5, 名称为“一种空调器的热气傍通不间断供热除霜循环结构”所述的空调器上,包括如下步 骤1)运行压缩机的主控制程序,同时开启设置在储液罐上的感应加热器;2)感应加热器运行到第一设定时间后,判断输入电流的变化量是否小于设定的变 化量,是则启动四通阀除霜后返回主控制程序,否则进入第3步骤,这里所述的感应加热器 运行的第一设定时间是5秒钟,设定电流的变化量是1A ;3)判断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第二设定时间,是则进入第4步骤,否则继续判断 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设定的时间;这里所述的感应加热器运行的第二设定时间是2分钟。4)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上升了设定的温度,不是进入第5步骤,是则进入第6步 骤;这里所述的储液罐设定的上升温度是20°C,是将运行感应加热器后储液罐的温度与未 开启感应加热器时储液罐的温度进行比较,看其温度是否上升了 20°C。5)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低档运行,除霜运行完成后返回主控制程序;6)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是进入第7步骤,否则进入 第8步骤;这里所述的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是120°C。7)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 的第二设定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第2步骤重 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这里所述的储液罐的第 二设定温度是140°C,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关闭的设定时间为30秒。8)判断主控制板上的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断散热片的第一设定温度,是则进入 第9步骤,否则维持现有运行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这里所述的散热片的 第一设定温度是70°C。9)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判断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 断散热片的第二设定的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 第2步骤重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这里所述的 散热片的第二设定温度是80°C,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关闭的设定时间为30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感应加热器的空调器除霜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运行压缩机的主控制程序,同时开启感应加热器;  2)感应加热器运行到第一设定时间后,判断输入电流的变化量是否小于设定的变化量,是则启动四通阀除霜后返回主控制程序,否则进入第3步骤;  3)判断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第二设定时间,是则进入第4步骤,否则继续判断感应加热器是否运行到设定的时间;  4)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上升了设定的温度,不是进入第5步骤,是则进入第6步骤;  5)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低档运行,运行完成后返回主控制程序;  6)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一设定温度,是进入第7步骤,否则进入第8步骤;  7)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储液罐温度是否大于储液罐的第二设定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第2步骤重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  8)判断主控制板上的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散热片的第一设定温度,是则进入第9步骤,否则维持现有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  9)将感应加热器设置为超低档运行,运行后继续判断判断散热片的温度是否大于散热片的第二设定的温度,是则将感应加热器关闭设定的时间后再重新启动,同时返回第2步骤重新循环,否则,维持超低档除霜运行状态,结束后返回主控制程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