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66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包括驱动机构和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两个定位清理机构分别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两侧;定位清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在给排水管道内均匀分布的结晶铲除块,定位清理机构还包括带动所有的结晶铲除块在给排水管道直径方向移动的伸缩结构;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和两个各自驱动一个伸缩结构动作的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外壳内,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各自与一个伸缩结构螺纹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交替进行,最终稳定的实现整个给排水管道内结晶物的清除,整体结构简单且清理效果好。结构简单且清理效果好。结构简单且清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排水系统堵塞处理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有运营隧道存在严重的病害,尤其是渗漏水病害,受石灰岩岩溶特性影响,无论是公路隧道、铁路隧道、还是城市地铁,均存在严重的渗漏水问题。渗漏水不但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还会引起路面潮湿,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亟待解决。由于喀斯特地貌特殊的地下水渗流运动在隧道排水管中产生了沉淀结晶物,并且管道内的沉淀结晶物与泥沙及围岩碎石、围岩颗粒等共同作用堵塞隧道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堵塞是引起隧道渗漏水的首要原因,所以必须进入排水管道内部定期的对其进行检修,必要时进行疏通。
[0003]然而由于管道内部作业环境恶劣,作业难度也相对较大,并且大多数排水管道为盲管,管径偏小,内部结晶沉淀物难以去除,给排水管道的检测和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现有的管道机器人,虽然可实现的功能多样,但是普遍存在小管道内部行走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包括驱动机构和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两个定位清理机构分别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定位清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在给排水管道内均匀分布的结晶铲除块,定位清理机构还包括带动所有的结晶铲除块在给排水管道直径方向移动的伸缩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和两个各自驱动一个伸缩结构动作的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外壳内,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各自与一个伸缩结构螺纹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结晶铲除块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给排水管道的内壁匹配贴合的切削刃,结晶铲除块的中部与伸缩结构铰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结构包括连接盘、限位盘、限位环、伸缩调节杆和弹性伸缩杆,连接盘与转轴螺纹连接,限位盘套接于驱动机构和连接盘之间的转轴外,限位盘和连接盘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伸缩调节杆,每个伸缩调节杆均包括固定套筒和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筒内的滑动杆,固定套筒和滑动杆各自与一个弹性伸缩杆的一端相铰接,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结晶铲除块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限位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限位盘两侧的转轴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杆外安装有空心套筒,空心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预留有伸缩间距,空心套筒的外径与固定套筒的外径相等,空心套筒与固定
套筒上均安装有第一角耳,两个弹性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角耳相铰接;所述结晶铲除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角耳,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角耳相铰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第一铰接部、伸缩杆、第二铰接部和第一弹簧,第一铰接部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角耳相铰接,第一铰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T型滑槽,伸缩杆的一端为匹配滑动连接于T型滑槽内的T型结构,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部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铰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角耳相铰接,第一弹簧套接于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的伸缩杆上,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相抵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滑动杆的外壁安装有至少两排沿滑动杆轴向均匀排布的弹性定位机构,空心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排沿空心套筒轴向均匀排布的定位槽,位于空心套筒内的每个弹性定位机构与一个定位槽弹性卡接,且在相邻的两排弹性定位机构中,一排弹性定位机构与另一排弹性定位机构沿滑动杆的轴向交错排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套筒、定位滑块和第二弹簧,安装套筒螺纹连接或嵌设于滑动杆上,安装套筒朝外的一端设置有T型滑槽,定位滑块的一端设置有与定位槽匹配卡接的半球形凸块,定位滑块的中部设置有匹配滑动于安装套筒的T型滑槽内的环形凸起,第二弹簧抵接于定位滑块的环形凸起与安装套筒的内底面之间;所述定位滑块的另一端套接于第二弹簧内,且定位滑块的另一端与安装套筒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使半球形凸块缩回至安装套筒内的预留间距。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连接盘且设置有环形挡块,环形挡块朝向连接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弹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盘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通孔的内壁相连接,轴承的内圈与两个限位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转轴穿过轴承的内圈且与转轴的内圈间隔设置。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驱动机构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定位清理机构,每个定位清理机构利用伸缩结构控制结晶铲除块靠近给排水管道的内壁并抵紧给排水管道的内壁,方便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进行结晶物的清理,同时也方便抵紧给排水管道后进行定位操作,这样利用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交替进行,最终稳定的实现整个给排水管道内结晶物的清除,整体结构简单且清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弹性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驱动机构;2

结晶铲除块;3

转轴;4

连接盘;5

限位盘;6

限位环;7

伸缩调节杆;701

固定套筒;702

滑动杆;703

空心套筒;8

弹性伸缩杆;801

第一铰接部;802

伸缩杆;803

第二铰接部;804

第一弹簧;9

环形挡块;10

安装套筒;11

定位滑块;12

第二弹簧;13

第三弹簧;14

轴承;15

给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包括驱动机构1和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两个定位清理机构分别设置于驱动机构1的两侧;所述定位清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在给排水管道15内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和两个定位清理机构,两个定位清理机构分别设置于驱动机构(1)的两侧;所述定位清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在给排水管道(15)内均匀分布的结晶铲除块(2),定位清理机构还包括带动所有的结晶铲除块(2)在给排水管道(15)直径方向移动的伸缩结构;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外壳和两个各自驱动一个伸缩结构动作的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外壳内,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均连接有转轴(3),两个转轴(3)各自与一个伸缩结构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铲除块(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给排水管道(15)的内壁匹配贴合的切削刃,结晶铲除块(2)的中部与伸缩结构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包括连接盘(4)、限位盘(5)、限位环(6)、伸缩调节杆(7)和弹性伸缩杆(8),连接盘(4)与转轴(3)螺纹连接,限位盘(5)套接于驱动机构(1)和连接盘(4)之间的转轴(3)外,限位盘(5)和连接盘(4)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伸缩调节杆(7),每个伸缩调节杆(7)均包括固定套筒(701)和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筒(701)内的滑动杆(702),固定套筒(701)和滑动杆(702)各自与一个弹性伸缩杆(8)的一端相铰接,两个弹性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结晶铲除块(2)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限位环(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限位盘(5)两侧的转轴(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702)外安装有空心套筒(703),空心套筒(703)与固定套筒(701)之间预留有伸缩间距,空心套筒(703)的外径与固定套筒(701)的外径相等,空心套筒(703)与固定套筒(701)上均安装有第一角耳,两个弹性伸缩杆(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角耳相铰接;所述结晶铲除块(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角耳,两个弹性伸缩杆(8)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角耳相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晶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杆(8)包括第一铰接部(801)、伸缩杆(802)、第二铰接部(803)和第一弹簧(804),第一铰接部(8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洋张学富刘真周元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