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60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润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后的A组分;将氢氧化钡、12羟基硬脂酸和矿物基础油混合皂化后逐步升温并加入A组分,保持恒温得到复合钡基增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增稠剂造化纤维复杂,其对基础油的吸附力强,明显提高了润滑脂的滴点,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和抗极压耐磨性,而且与基础油炼制的工艺简单,方便快捷。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润滑油本身易滴落以及不具有密封等作用,因此使用受限制,基于此,润滑脂应运而生,润滑脂主要由基础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其中稠化剂在基础油中分散和形成结构骨架,并使基础油被吸附和固定在结构骨架之中,从而形成具有塑性的半固体状润滑脂,在常温和静止状态时它象固体,能保持自己的形状而不流动,能粘附在金属上而不滑落,在高温或受到超过一定限度的外力时,它又象液体能产生流动,甚至稠化剂具有提高润滑脂的滴点以及提高抗磨能力等力。
[0003]目前稠化剂存在存放时间较短,所制备的润滑脂滴点不能达到要求,使用寿命短,与基础油混合炼制效果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增稠剂与础油混合炼制效果好,滴点高,储存和混炼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由以下质量份原料组成:
[0007]氢氧化钡20

40份、12羟基硬脂酸20

30份、壬二酸4

8份、癸二酸4
r/>8份、改性多孔微碳球1

2份、和矿物基础油5

10份。
[0008]优选地,所述改性多孔微碳球的制备方法为:将多孔微碳球通过超声分散在油酸溶液中经过离心、洗涤和干燥后后得到改性多孔微碳球;所述多孔微碳球的粒径为50

150nm。
[0009]优选地,所述油酸溶液浓度为2

5%。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按所述质量份称取原料;
[0012]将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后得到A组分;
[0013]将氢氧化钡、12羟基硬脂酸和矿物基础油混合皂化后逐步升温并加入A组分,保持恒温得到复合钡基增稠剂。
[0014]优选地,所述皂化温度为140

160℃,造化时间为1

3h,所述皂化在反应釜中进行。
[0015]优选地,所述加入A组分的方式为每升温10℃加入1/3的A组分。
[0016]优选地,所述升温速率为1

3℃/min。
[0017]优选地,所述保持恒温的时间为3

6h,恒温温度为170

190℃。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钡基增稠剂在制备润滑脂中的应用。
[0019]优选地,所述增稠剂的加入量为润滑脂质量的20

30%。
[0020]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后的A组分;将氢氧化钡、12羟基硬脂酸和矿物基础油混合皂化后逐步升温并加入A组分,保持恒温得到复合钡基增稠剂。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增稠剂造化纤维复杂,其对基础油的吸附力强,明显提高了润滑脂的滴点,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和抗极压耐磨性,而且与基础油炼制的工艺简单,方便快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由以下质量份原料组成:
[0022]氢氧化钡20

40份、12羟基硬脂酸20

30份、壬二酸4

8份、癸二酸4

8份、改性多孔微碳球1

2份和矿物基础油5

10份。
[0023]所述原料的质量份优选为:氢氧化钡25

35份、12羟基硬脂酸22

28份、壬二酸5

7份、癸二酸5

7份、改性多孔微碳球1.2

1.6份和矿物基础油6

8份;进一步优选为:氢氧化钡30份、12羟基硬脂酸25份、壬二酸6份、癸二酸6份、改性多孔微碳球1.5份和矿物基础油7份。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氢氧化钡优选为氢氧化钡粉末或者氢氧化钡水溶液;更优选为氢氧化钡粉末。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氢氧化钡粉末时注意增加反应时间和混合时的搅拌频率,使充分反应;当采用氢氧化钡水溶液时由于皂化反应产生的水分较多注意排水。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改性多孔微碳球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将多孔微碳球通过超声分散在油酸溶液中经过离心、洗涤和干燥后后得到改性多孔微碳球;所述多孔微碳球的粒径优选为50

150nm,更优选为80

120nm,进一步优选为100nm;所述油酸溶液浓度优选为2

5%,更优选为3

4%。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多孔微碳球具有丰富的表面积,可以达到储油的功能,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油能力。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按所述质量份称取原料;
[0030]将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后得到A组分;
[0031]将氢氧化钡、12羟基硬脂酸和矿物基础油混合皂化后逐步升温并加入A组分,保持恒温得到复合钡基增稠剂。
[0032]首先,按所述质量份称取原料;将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后得到A组分。
[0033]本专利技术先将二元酸与改性多孔微碳球混合充分分散,改性多孔微碳球表面已吸附二元酸,后续参与皂化反应是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
[0034]其次,将氢氧化钡、12羟基硬脂酸和矿物基础油混合皂化后逐步升温并加入A组分,保持恒温得到复合钡基增稠剂。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皂化温度优选为140

160℃,更优选为145

155℃;造化时间优选为1

3h,更优选为1.5

2.5h;所述皂化在反应釜中进行。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入A组分的方式优选为每升温10℃加入1/3的A组分。本专利技术A组分的多孔微碳球表面负载二元酸,二元酸又与氢氧化钡皂化产生新的造化纤维,多孔的
微碳球将皂化纤维构成网络,多种不同的皂化纤维又构成多种形貌的纤维网络,这样的纤维网络对基础油具有很强的对吸附力,多孔微碳球充分分散到基础油中既能提高润滑性能,又提高抗极压性能,同时较好的导热性不会使部件局部高温。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升温速率优选为1

3℃/min,更优选为2℃/min。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钡基增稠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原料组成:氢氧化钡20

40份、12

羟基硬脂酸20

30份、壬二酸4

8份、癸二酸4

8份、改性多孔微碳球1

2份和矿物基础油5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多孔微碳球的制备方法为:将多孔微碳球通过超声分散在油酸溶液中经过离心、洗涤和干燥后后得到改性多孔微碳球;所述多孔微碳球的粒径为50

150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溶液浓度为2

5%。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钡基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所述质量份称取原料;将壬二酸、癸二酸和改性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煜博陈煜东
申请(专利权)人:吉诺润滑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