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密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56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密封组件,涉及管道密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组件不耐用的问题。该种管道密封组件中,套管同轴地套设于直管的中段;上端板和下端板同轴地套设于直管,上端板外沿与套管顶端口沿密封连接,上端板内沿与直管外壁密封连接,下端板外沿与套管底端口沿密封连接,下端板内沿与直管外壁密封连接;上挡板和下挡板沿轴向依序套设于套管,上挡板内沿与套管外壁密封连接,下挡板内沿与套管外壁密封连接;密封圈套设于套管,密封圈的上端面与上挡板的底端面接触连接,密封圈的下端面与下挡板的顶端面接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密封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密封
,具体的说,是一种管道密封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水修复工程中,通常利用阻隔器等密封组件与内井井壁接触,将内井分为彼此气密隔绝的上下两段固定井内管道,现有的阻隔器通常将一个或多个密封圈固定在一个套筒上,套筒连接在井内管道上,使得套筒上没有为密封圈提供支撑和保护的结构。
[0003]在80m的深井中,自然水压会达到8公斤以上,加上设备加压,阻隔器将受到更大的压力,无法很好保证在承受较高压力下的气密性。地下水流对阻隔器会产生强的冲击力,导致阻隔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被推动与井壁产生摩擦,无法保证长期使用。阻隔器的应用环境存在严重污染,所接触水体中含有有机物苯、萘,油类物质严重超标,并且水体中会投入大量氧化剂(27.5%双氧水),水体呈弱酸性环境,现已尝试的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均无法很好地耐有机腐蚀和氧化腐蚀。因此导致了现有的阻隔器不够坚固耐用的问题。
[0004]在下井安装过程中密封圈会与井壁发生摩擦碰撞造成损伤,影响后期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性,使得阻隔器不够耐用,因此,在安装阻隔器的时候会十分小心,导致安装过程困难。在更换阻隔器时,由于密封圈比较柔软,与井壁摩擦碰撞会造成上提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管道密封组件,用以解决密封组件不够坚固耐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管道密封组件,包括直管、套管和圆环状的上端板、下端板、上挡板、下挡板和密封圈;所述套管与所述直管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的中段位置;所述上端板与所述直管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所述上端板的外沿与所述套管的顶端口沿密封连接,所述上端板的内沿与所述直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下端板与所述直管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所述下端板的外沿与所述套管的底端口沿密封连接,所述下端板的内沿与所述直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沿所述套管轴向依序设置并套设于所述套管,所述上挡板的内沿与所述套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下挡板的内沿与所述套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套管,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挡板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挡板的顶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密封圈的注气孔朝所述套管的顶端延伸设置。
[0008]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直管独立于套管,用于作为水管或气管与井内管道对接以此来使管道密封组件固定。套管套设在直管上并通过两块端板固定在直管上,可使套管连接稳固。密封圈套设在套管上并通过上挡板和下挡板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上挡板和下挡板可对密封圈的上下端面提供保护,可避免水流冲击力对密封圈的上下端面造成冲击,可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气密性,也可避免被推动与井壁产生摩擦。因此,该种管道密封组
件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另外,此种结构的管道密封组件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密封圈可在出厂时硫化到套管上,减小生产难度,增加设计空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在非膨胀状态下的直径小于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外缘直径。
[001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挡板外缘直径大于密封圈非膨胀状态下的直径可以在下井安装过程中对密封圈外侧面进行保护,防止下井过程中密封圈接触井壁被井壁划伤划破。使得该种管道密封组件的下井安装更便捷,更换更方便,可以更好地保证密封效果,提高耐用性。
[0011]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密封圈的外侧面设置有沿其轴向依序排布的多条环形沟槽。
[0012]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环形沟槽的设置可以让密封圈充气膨胀后与井壁接触面之间形成多道密封,可以在每个沟槽处形成一个气密带,相当于设置多个密封圈的效果,提高了管道密封组件的密封效果。由于环形沟槽的存在,当密封圈的外侧面与井壁之间夹有石子时,也不容易影响密封圈与井壁的气密性。
[0013]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挡板的顶端面与所述套管的外壁之间焊接有绕周向依序排布的多个三角加强筋。
[0014]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三角加强筋可加强上挡板与套管的结构强度。
[0015]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下挡板的底端面与所述套管的外壁之间焊接有绕周向依序排布的多个三角加强筋。
[0016]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三角加强筋可加强下挡板与套管的结构强度。
[0017]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挡板设置有一通孔,所述密封圈的注气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密封圈的注气孔端部位于所述上挡板的上方。
[001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直管的端部设置有法兰盘。
[0019]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单边膨胀行程设定为10

15mm。
[002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密封圈的单侧壁厚设置为30mm。
[0021]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密封圈设置为丁基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0022]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丁基橡胶材料的密封圈对于氧化剂和酸碱腐蚀具有较好的抗性,可提高在井下环境中的耐用程度和可靠性。
[0023]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套管相接触的面设置有经过硫化加强处理的加强层。
[002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设置有内衬加强网。
[0025]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设置有内衬加强网的密封圈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更大的膨胀行程。
[002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中,直管独立于套管,用于作为水管或气管与井内管道对接以此来使管道
密封组件固定。套管套设在直管上并通过两块端板固定在直管上,可使套管连接稳固。密封圈套设在套管上并通过上挡板和下挡板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上挡板和下挡板可对密封圈的上下端面提供保护,可避免水流冲击力对密封圈的上下端面造成冲击,可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气密性,也可避免被推动与井壁产生摩擦。因此,该种管道密封组件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管道密封组件的结构;
[0030]图2示出了图1中管道密封组件的主视图;
[0031]图3示出了图1中管道密封组件的俯视图;
[0032]图4示出了图1中管道密封组件的仰视图;
[0033]图5示出了设置环形沟槽的密封圈的结构。
[0034]图中标记为: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管(1)、套管(2)和圆环状的上端板(3)、下端板(4)、上挡板(5)、下挡板(6)和密封圈(7);所述套管(2)与所述直管(1)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1)的中段位置;所述上端板(3)与所述直管(1)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1),所述上端板(3)的外沿与所述套管(2)的顶端口沿密封连接,所述上端板(3)的内沿与所述直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下端板(4)与所述直管(1)同轴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直管(1),所述下端板(4)的外沿与所述套管(2)的底端口沿密封连接,所述下端板(4)的内沿与所述直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上挡板(5)和所述下挡板(6)沿所述套管(2)轴向依序设置并套设于所述套管(2),所述上挡板(5)的内沿与所述套管(2)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下挡板(6)的内沿与所述套管(2)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7)套设于所述套管(2),所述密封圈(7)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挡板(5)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密封圈(7)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挡板(6)的顶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密封圈(7)的注气孔朝所述套管(2)的顶端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5)的顶端面与所述套管(2)的外壁之间焊接有绕周向依序排布的多个三角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杰牛耕李雪王文正赵一郭晶鑫张有利张艺嘉林威丁爱中程莉蓉贾文娟钟伯浩焦庆睿刘博杨超群林雪冰蒙劲夏宝坤郑仔弟马晓春徐耕李静刘志和王晓军聂晓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