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31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结构一致的设置在两轴转台上的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对端光发射端、对端光接受端和本端光发射端、本端光接受端,所述方法为将本端信标光接收探测器的超阈值点个数数值以及信号光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功率数值传输至对端,对端接收信息后,主控根据超阈值点个数数值和信号光探测器检测的光功率数值与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反馈计算,使得对端上报的数据满足最佳通信指标,即可实现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激光发射功率自适应,这种方法能节省人工操作、能够在设备通信范围内以及复杂通信环境条件下灵活应用,能提高设备通信效率。能提高设备通信效率。能提高设备通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由空间中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具体是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空间激光通信利用窄波束激光实现信息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和高保密性,同时还具有通信速率高、通信容量大以及功耗低等优点,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以及水下等应用场合,凭借其构建网络灵活快捷等优点,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12436892的一种无线光通信自动扫描捕获跟踪系统及其方法公开了常规无线激光通信链路的建立过程,目前常规的无线激光通信扫描捕获跟踪系统主要由二级扫描捕获系统构成,主要由粗跟踪位置探测器、粗跟踪单元、精跟踪位置探测器、精跟踪单元、信标光发射模块、信号光发射模块、信号光接收单元、惯性导航及数传天线模块构成。常规的无线激光通信扫描捕获跟踪系统建立通信链路过程如下:首先利用数传或者GPS/北斗短报文将本端设备坐标和姿态数据发送至对端设备,两端设备通过获取对端设备位置和姿态信息实现初始指向;然后一端保持指向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一致的设置在两轴转台上的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对端光发射端、对端光接受端和本端光发射端、本端光接受端,其中,对端光发射端、本端光发射端均设有信标光发射模块和信号光发射模块,本端光接受端、对端光接受端均设有顺序连接的粗跟踪位置探测器、粗跟踪单元、精跟踪位置探测器、精跟踪单元、信号光接收单元,粗跟踪单元还与惯性导航及数传天线模块连接,粗跟踪单元连接驱动电路驱动两轴伺服电机,精跟踪单元连接驱动电路驱动压电或音圈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跟踪位置探测器、精跟踪位置探测器均为具有大视场接收范围的CCD阵列探测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跟踪单元、精跟踪单元均采用ARM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光接收单元为光电探测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导航及数传天线模块为XW

GI565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光发射模块、信号光发射模块均为半导体激光器。7.采用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系统的激光功率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端设备分别放置在它们能最大通信范围内的距离上,上电待设备自检成功后首先执行设备定位,即本端获取到北斗或GPS定位和姿态数据后将数据采用卫通或数传手段传送至对端,同时再采用卫通或数传接收对端发送过来的北斗或GPS定位和姿态数据,通过主控制器将本端和对端定位和姿态数据进行解算,利用两轴转台伺服电机引导天线指向对端设备方向;2)两台设备完成指向动作后,以设备所能设置的最大信标光功率值对设备的信标光进行设置,同时开启粗跟踪扫描模式对指向方位进行小范围扫描,扫描方式用螺旋扫描法或栅格扫描法,扫描捕获模式采用一端凝视、一端扫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从杰徐林杨乾远申永蒋祖运蒋宇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