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13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涉及隧道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收敛变形区域进行砂石回填,并对在收敛变形区域范围内回填的砂石进行压实处理,并形成核心土,核心土用于对收敛变形区域形成一种横向的压力以抵抗收敛变形区域的围岩变形;S2.对隧道掌子面、收敛变形区域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S3.向收敛变形区域内安装自进式锚杆,并对自进式锚杆注浆固化以稳定收敛变形区域的围岩;S4.对收敛变形区域内的钢拱架进行更换,每更换一定数量的钢拱架时,及时安装锁脚锚杆并注浆对其加固,减小收敛变形区域的后续变形,降低施工的风险,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加固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质因素(如高地应力、地下水或自身膨胀性能)所导致的不确定偏压、变形及失稳破坏现象发生,此时作用于隧道围岩的荷载具有不对称的特点,极易引起偏压侧软岩发生剪切破坏,诱发偏压侧围岩由原有的稳定状态破坏演化至围岩变形侵限破坏。锚固和注浆是控制偏压隧道围岩开裂变形最有效的工程手段,针对隧道偏压岩层的特性,隧道掌子面岩层揭露后,应力快速释放,岩层揭露初期变形速率快,早期控制围岩的松动圈扩展以尽量维持原岩的完整性尤为重要。
[0003]高地应力碎裂围岩隧道,其拱顶及两侧易发生破坏,当偏压侧围岩发生侵限变形时,导致初支收敛变形,需要进行换拱作业,人工拆除初期支护已经侵限变形的围岩,拆除侵限围岩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围岩扰动,不宜大面积作业,以防塌方和冒顶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收敛变形区域进行砂石回填,并对在所述收敛变形区域范围内回填的所述砂石进行压实处理,并形成核心土,所述核心土用于对所述收敛变形区域形成一种横向的压力以抵抗所述收敛变形区域的围岩变形;S2.对隧道掌子面、所述收敛变形区域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S3.向所述收敛变形区域内安装自进式锚杆,并对所述自进式锚杆注浆固化以稳定所述收敛变形区域的围岩;S4.根据“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对所述收敛变形区域内的钢拱架进行更换,每更换一定数量的所述钢拱架时,及时安装锁脚锚杆并注浆对其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砂石的回填长度和回填高度为所述收敛变形区域或根据所述收敛变形区域的收敛情况确定,所述砂石的回填宽度为隧道的初支净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对回填的所述砂石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且喷射的所述混凝土的厚度为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确定所述自进式锚杆的长度:对所述收敛变形区域后方围岩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雷达探测,确定硬质岩层深度,进而钻设锚杆孔,从而确定所述自进式锚杆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地应力围岩下隧道侧壁初支收敛变形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直腿部分自进式锚杆应从核心土处钻进,钻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旭孙加奇许菲鹭吴育晖雷少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鹭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旷博福建有限公司宇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