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36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式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于充电桩本体底面的上平台,上平台的下方平行设置有下平台,下平台与上平台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杆一,下平台与上平台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连杆二,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均交叉设置,下平台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的夹角变化来控制充电桩的升降。相比现有的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在同等实现避光防晒的功能的前提下,利用连杆带动充电桩本体上下平移,环境适应能力强,不需要经常更换维护,在保障设备稳定的情况下又能降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式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充电桩一般为直接竖直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充电桩在户外被太阳暴晒会加速充电桩的线路、外壳的老化,而充电桩的老化可能会发生漏电的风险,极易产生安全事故,加装遮阳棚会增加安装资金,而且众多的充电桩与遮阳棚在路边会占用路边的空间,让城市显得更加的拥挤。解决办法可以采用升降式的充电桩,将充电桩安装于地面之下,在需要的时候让其升起,实现既能遮阳避光防止充电桩的线路及外壳因太阳暴晒而加速老化,又能节省城市空间。
[0003]现有专利技术的升降式充电桩,长期沉于地面之下,地下环境恶劣,容易有水、灰尘堆积,升降式充电桩的传动结构容易因灰尘、自身锈蚀而卡死,传动机构损坏后充电桩无法正常升起使用,如申请号为CN202020394756.X的一种地埋式充电桩,该专利为解决充电桩暴晒老化的问题,采用是电机、齿轮组驱动充电桩升降,采用电机、齿轮组等传动装置、机构,在地下环境中容易因下雨潮湿、闷热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而极易发生损坏,且电机、齿轮的更换复杂,加工、更换成本高,不利于充电桩的大量安装、推广。申请号为CN202210264809.X的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同样是为了解决充电桩被暴晒加速老化的问题,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是齿轮、齿条配合停车的车辆,利用停车时车辆的运动来带动充电桩升降,齿轮齿条加工、维护成本高,且配合易卡死,齿轮齿条等在地下的环境中容易因潮湿而生锈损坏,同时也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从而使得传动不稳定,升降式充电桩的使用效果降低。
[0004]现有的许多充电桩的体积与质量并不是很大,如有的充电桩的长宽高仅为25x11x30cm,无需采用电机、齿轮、液压杆等复杂结构,采用人力即可随便控制其升降。为此,提出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采用结构简单的构件实现在地下等恶劣环境中使用,降低充电桩在升降过程中因构件生锈、灰尘卡死的可能,提高升降式充电桩在实际环境使用的适应能力,便于充电桩的推广使用,同时,在能实现升降减小地面安装空间以及防止充电桩被暴晒老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装置的加工、更换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通过设置人工手动控制的升降装置,将充电桩安装于地面之下,在需要的时候由人工将其抬升,减小充电桩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避免其因阳光暴晒而老化的同时简化升降装置的结构,使其易于更换,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又能适应地下的恶劣环境,提高升降装置的稳定性,保障充电桩在升降使用时的稳定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包括:
[0008]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用于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0009]地上开设地坑,地坑底部用排水管道连接市政排水系统,避免雨水渗入并在其中积攒,充电桩本体水平设置于地坑内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安装有一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底下的下平台与上平台,上平台与下平台水平平行布置,所述上平台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杆一与连杆二,两个连杆一与两个连杆二均可以采用不锈钢、耐候钢等钢材,也可以采用普通钢材涂上防锈涂层,每侧的连杆一与连杆二的中部均如剪刀一样铰接在一起,所述上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所述下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槽一相同的滑槽二,两个所述连杆一的一端均转动安装于上平台的一根转轴上,两个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滑动安装于下平台的两个滑槽二内,两个所述连杆一安装在滑槽二内的一端之间安装有圆杆一,圆杆一将两个连杆一在滑槽二内的一端连接起来,使得两个连杆一在两个滑槽二内部滑动的时候为同步进行,避免两个连杆一的滑动不同步导致上平台歪斜或者移动过程中卡死,两个所述连杆二的一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滑槽一内,两个所述连杆二安装在滑槽一内的一端之间安装有圆杆二,圆杆二同圆杆一一样,将两个连杆二在滑槽一内的一端连接起来,同样避免两个连杆二滑动的不同步,两个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均转动安装于下平台的转轴上,所述上平台上还固定安装有盖板,盖板为球墨铸铁,所述盖板将充电桩本体的顶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罩住,顶部的盖板每边的边长大小比地坑的每边的边长大2

3cm,地坑的地面边缘还开设有于顶层盖板相互匹配的凹陷,使得顶部盖板的上表面在充电桩本体完全沉入地面之下的时候与地表平齐,且充电桩本体完全沉入地面之下的时候顶部盖板将地坑口密封,顶面的盖板是在充电桩本体收入地下的时候能够确保不会被人直接踩到充电桩本体上以及尽可能地减少灰尘与雨水进入地坑之中,同时盖板也是为了避免充电桩本体被太阳直接照射,侧面和顶面的盖板在充电桩本体升起对车辆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太阳的直射,所述盖板与充电桩本体的每个面之间均相隔3

5cm以确保充电桩本体的散热,盖板上还可以开设小孔以方便充电桩本体在工作的时候散热,同时在太阳暴晒的时候也能避免热量直接传递至充电桩本体处加速充电桩本体的老化。需要注意的是,下平台在能实现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镂空钢板以减少材料消耗,上平台需采用完整平面的钢板,不可镂空,防止杂物从镂空处掉入下平台上,影响上平台的移动,所述下平台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者连杆以及其它能驱动物体水平移动的装置或者机构,上平台与下平台左右两侧布置的连杆一与连杆二,用驱动装置驱动滑槽一中的连杆二的一端在滑槽一中水平移动,或者用驱动装置驱动滑槽二中的连杆一的一端在滑槽二中水平移动,又或者直接驱动上平台上下移动,即可实现带动充电桩本体的上下移动,在不使用的时候将充电桩本体藏入地下,同时配合盖板避免充电桩本体被人踩踏或者太阳暴晒,在使用的时候利用驱动装置带动上平台上升,最终带动充电桩本体升出地面即可使用充电桩本体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同时三面环绕的盖板使得即使是在太阳底下对汽车进行充电,也能避免充电桩本体被直接暴晒导致充电桩本体老化加快,而且利用连杆升降的方式,相比齿轮齿条等传动升降来说,结构简单,生产、更换、维护等成本更加低廉,安装配合所需的精度也不需要很高,不容易像齿轮齿条一样被灰尘等杂物磨损甚至卡死。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竖直开设在升降装置侧边的滑槽三,所述圆杆一水平穿入滑槽三内部,且能在滑槽三内水平移动,所述滑槽三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滑槽三的底部,所述拉杆与圆杆一接触且相切,所述拉杆在滑槽三内摆动的时候能
够带动圆杆一在滑槽二内左右滑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伸出滑槽三外部,所述拉杆伸出滑槽三的一端到与圆杆一的接触点的距离大于拉杆位于滑槽三底端到与圆杆一接触点的距离。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将拉杆从初始位沿着滑槽三拉动,随后拉杆会在滑槽三内部扇形摆动,随着拉杆的摆动,圆杆一会沿着滑槽二水平移动,水平移动的圆杆一会带动两个连杆一的一端朝着两个连杆二的一端水平靠近,此时中点铰接在一起的两个连杆一与连杆二会带动上平台水平向上平移,固定安装在上平台上的充电桩本体也随着上平台水平向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用于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升降装置,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于充电桩本体(1)底面的上平台(3),所述上平台(3)的下方平行设置有下平台(2),所述下平台(2)与上平台(3)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杆一(4),所述下平台(2)与上平台(3)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连杆二(5),一个所述连杆一(4)对应一个连杆二(5),且连杆一(4)与连杆二(5)之间交叉设置,所述下平台(2)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控制连杆一(4)与连杆二(5)之间的夹角变化来控制充电桩本体(1)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一(4)分别设置于上平台(3)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杆二(5)同样设置于上平台(3)的左右两侧,每侧的连杆一(4)与连杆二(5)的中部均于中部交叉铰接在一起,所述上平台(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6),所述下平台(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槽一(6)相同的滑槽二(7),两个所述滑槽二(7)之间滑动安装有圆杆一(8),两个所述滑槽一(6)内滑动安装有圆杆二(9),两个所述连杆一(4)的一端均转动安装于上平台(3)上,两个所述连杆一(4)的另一端均转动安装于圆杆一(8)上,两个所述连杆二(5)的一端转动安装于下平台(2)上,两个所述连杆二(5)的另一端均转动安装于圆杆二(9)上,所述上平台(3)上还固定安装有盖板(10),所述下平台(2)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平台(3)与充电桩本体(1)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避光防晒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竖直开设在地面上的滑槽三(11),所述滑槽三(11)位于充电桩本体(1)旁边,所述圆杆一(8)水平穿入滑槽三(11)内部,且能在滑槽三(11)内水平移动,所述滑槽三(11)内部设置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一端铰接于滑槽三(11)的底部,另一端伸出滑槽三(11)外部,所述滑槽三(11)侧边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装置误开的锁紧装置一以及用于保证充电桩本体(1)在充电的时候上平台(3)一直处于上升的最高点的锁紧装置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晔高飞梁克靖郝运达王祎诚朱首行谭孝璟伍辛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