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17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涉及道路桥梁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浮桥包括多节桥体,其中相邻两节桥体锚固拼接,每节桥体设有桥体控制装置;每节桥体由多个预制单元体固接构成,其中每个预制单元体包括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多个浮筒;其中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每个浮筒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浮桥结构承载力强,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作为临时应急装备,快速组成通道,供车辆、行人通行,中部浮筒间留有一定间距,可供水流通过,减小水流对铺设桥体的冲击力,每节桥体两侧安装电机、充气泵与空气管,通过空气在空气管中的充放气,实现桥体横向自动展开与折叠,方便运输,达到快速铺装的效果。达到快速铺装的效果。达到快速铺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上应急通行装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属于道路桥梁工程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浮桥的主体称为浮筒(水上浮筒),是由高分子聚乙烯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加工而成。浮桥的构造和老式浮桥类似,但是在特点和功能上有很大区别:1、浮筒主体之间无缝连接,稳定性好。
[0003]2、浮筒表面花纹设计,防滑。
[0004]3、材料稳定性好,防腐蚀、抗冲击性强等特点,适于常年置于室外水域中。
[0005]4、浮桥建成后无需保养维护。
[0006]5、现代浮桥主要功能不再是人们渡水的重要工具,更多的用于景区浮桥,观光走廊等。
[0007]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我们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发生诸如地震、山洪、暴雨、泥石流等灾害时,如何尽快地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将救援力量运送至受灾地区、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首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对我们的道路通行保障能力提出了考验,如2020年高考期间,安徽受暴雨影响,安徽歙县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为让歙县高三学子能全部参加高考,当地武装部连夜搭建浮桥,让考生正常参加考试,因此有必要快速对遭受破坏的道路、桥梁进行补救措施,保障道路基本通行能力。
[0008]针对道路、桥梁受损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铺设临时填充物、搭建浮桥等措施,而此类方式存在填充物及浮桥质量大、应急施工速度慢等问题,且普遍需要大型器械开道,然后由运输车辆运至受损道路,因此在应急装备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上还存在很大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现有应急水上浮桥存在单节桥体质量大、拼装速度慢、承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
[001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浮桥包括多节桥体,其中相邻两节桥体锚固拼接,每节桥体设有桥体控制装置;每节桥体由多个预制单元体固接构成,其中每个预制单元体包括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多个浮筒,其中每个浮筒为中空六棱柱体,多个浮筒设置在上部盖板和下部承载板之间且三者可拆卸连接,多个浮筒等间距排列设置,相邻预制单元体的对应的浮筒紧密连接;其中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每个浮筒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树脂为基体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树脂基体选用热固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即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其中碳纤维
复合材料组成原料各组分按体积份数配比如下:碳纤维60~70份,热固性双组份聚氨酯体系30~40份。
[0012]进一步的,上部盖板的长细比范围在1.2~2.8,沿板体垂直于行车道方向可手风琴式折叠;下部承载板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内部为中空体结构,边界厚度范围在3~8cm,并与一组浮筒紧密连接。
[0013]进一步的,每个浮筒的顶部与底部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封,浮筒高度范围在20~50cm,每个浮筒的顶部与底部的厚度范围在5~15cm。
[0014]进一步的,每节桥体控制装置包括充气泵、空气管和两个电机,电机和充气泵安装于每节桥体双侧侧边的中部浮筒中,空气管呈T字型布置,其中水平段设在桥体的一侧且与预制单元体垂直设置,竖直段的一端设置在每节桥体位于中心相邻预制单元体的连接处,电机驱动充气泵为空气管充气或者抽气,从而实现桥体的折叠或者展开。
[0015]进一步的,每节桥体接触面上侧预留旋转套环,将桥体推入水面上后,通过人工定位的方式旋转套环,插入无螺纹螺栓,固定桥体结构。
[0016]进一步的,在浮桥外侧折叠开口端内侧两节桥段下底面预留螺孔,空气通道与对应的电机和充气泵连通,当桥体折叠时推动活塞推出螺栓进入螺孔,进行折叠接触面的固定。
[0017]进一步的,内侧折叠接触面直接通过螺栓锚固拼接,在浮桥内侧折叠开口端上顶面预留锯齿状拼接结构,当桥体横向展开时插入无螺纹螺栓,固定桥体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浮桥桥体,其主要浮体结构由上部盖板、中部蜂窝状浮筒、下部承载板三部分组成,采用真空灌注的工艺成型桥体,其中上部盖板与中部浮筒、中部浮筒与下部承载板均在接触面密封,中部浮筒之间沿桥体横向留有空隙,供水流通过,减小水流对铺设桥体的冲击力,在每节桥体两侧安装电机、充气泵以及空气管,通过空气在空气管中的充放气,实现桥体横向自动展开与折叠,每节桥体之间由螺栓锚固拼接。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作为临时应急装备,快速组成通道,供车辆、行人通行,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身的材料优越性,增强了桥体的承压能力,同时本水上浮桥可重复拆卸使用,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2、采用碳纤维作为增强体复合聚氨酯、以树脂为基体形成的复合材料作为浮桥主体材料,材料质量轻,耐腐蚀不生锈,在复杂水质环境中使用寿命比钢制件长得多,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异,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抗疲劳性,抗蠕变性;3、应急救援速度快,每节桥体都是预制生产,无需再进行其他的加工制作,直接就可投入使用;4、拼接工艺简单,每节桥体都可沿桥体横向气压自动展开,只需在现场完成每节桥体间的拼接工作即可投入使用。占据空间小、方便运输,每节桥体都可沿桥体横向气压自动折叠,便于装车运输。绿色环保,全桥不采用钢材等其他材料,全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且在完成工作后可将浮桥拆卸收装,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专利技术中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桥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桥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桥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桥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上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浮桥包括多节桥体,其中相邻两节桥体锚固拼接,每节桥体设有桥体控制装置;每节桥体由多个预制单元体固接构成,其中每个预制单元体包括上部盖板1、下部承载板3和多个浮筒2,其中每个浮筒2为中空六棱柱体,多个浮筒2设置在上部盖板1和下部承载板3之间且三者可拆卸连接,多个浮筒2等间距排列设置,相邻预制单元体的对应的浮筒2紧密连接;其中上部盖板1、下部承载板3和每个浮筒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树脂为基体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树脂基体选用热固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即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原料各组分按体积份数配比如下:碳纤维60~70份,热固性双组份聚氨酯体系30~40份,其中,热固性双组份聚氨酯体系为商用产品。
[0021]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规格为大丝束PANEX 35K。
[0022]进一步的,上部盖板1长细比范围在1.2~2.8,沿板体垂直于行车道方向可手风琴式折叠。
[0023]进一步的,下部承载板3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内部为中空体结构,边界厚度范围在3~8cm,并与一组浮筒紧密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桥包括多节桥体,其中相邻两节桥体锚固拼接,每节桥体设有桥体控制装置;每节桥体由多个预制单元体固接构成,其中每个预制单元体包括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多个浮筒,其中每个浮筒为中空六棱柱体,多个浮筒设置在上部盖板和下部承载板之间且三者可拆卸连接,多个浮筒等间距排列设置,相邻预制单元体的对应的浮筒紧密连接;其中上部盖板、下部承载板和每个浮筒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其特征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树脂为基体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树脂基体选用热固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即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原料各组分按体积份数配比如下:碳纤维60~70份,热固性双组份聚氨酯体系30~4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其特征在于,上部盖板的长细比范围在1.2~2.8,沿板体垂直于行车道方向可手风琴式折叠;下部承载板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内部为中空体结构,边界厚度范围在3~8cm,并与一组浮筒紧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急水上浮桥,其特征在于,每个浮筒的顶部与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有伟孙洪鹏李升亮刘明陈博学张利先曹珊珊安国峰高歌邰云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