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92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1
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至少一纱窗框架,至少一张铺于纱窗框架内的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局部或全部粘附有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拥有70%以上的开孔率、800nm以下的孔径,且纳米纤维膜厚度在2um以下。所述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通过喷涂的方式直接喷附于纱网表面。本专利直接喷涂,无需对喷涂的膜进行复合、焊接、夹层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在纱窗上进行纺丝覆膜,操作便捷,撕扯更换十分方便,成本低;对0.7um粉尘粒子拦截率高达99%,对PM2.5粒子拦截100%,且拥有长效性,同时可针对室内环境杀菌、除味、除醛,保持室内环境高品质的空气。室内环境高品质的空气。室内环境高品质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家居行业,尤其适用于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济的发展,工厂、道路施工等使得城市的飞灰一直存在,房屋的门窗如长时间不关闭,屋外的飞灰极易飘进屋内,积在屋内各个角落。针对此情况,一般离屋会关闭窗户,如屋内有人,才会开窗通风透气,当屋内有人开窗通风情况下,屋外的粉尘就会持续飘入,如当屋外PM2.5含量较高时,对屋内人员产生较大的伤害。若长时间关闭窗户,室内的木制家具、木质地板、粉刷的白墙等等产生的甲醛不易散开,会随着关闭时间越长,累积越高的浓度,也产生一定的异味。
[0003]新风系统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家用新风系统常用荷电的无纺布作为过滤材料,荷电无纺布在初始过滤效率高,当荷电的电荷衰减时,过滤效率随着降低,温湿度等对电荷衰减影响极大,当湿度大于70%以上,电荷衰减急剧下降,如沿海城市或者雨季湿度较大情况下,荷电的无纺布因电荷衰减,过滤效率降到较低水平,且是不可逆的。细粉尘在无纺布的低过滤效率状态下穿透无纺布,进入到内部管道,长此以往,管道以积灰及细菌。另一方面,荷电无纺布是通过静电吸附方式对粉尘进行拦截,实现过滤,吸附的粉尘在潮湿环境下极易滋生细菌,以上两种情况对屋内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0004]近几年受大众欢迎的空气净化器,过滤原理与新风系统一样,而空气净化器更局限,只针对屋内环境的粉尘净化,无屋内外空气对流作用。其他一些方案中,如防雾霾纱窗方案,大多是将无纺布夹层静电纺丝膜固定在纱窗上(下文称之为夹层式纺丝膜),由于是多层复合,透气性小,夹层表面无纺布极易积灰,容尘量小,且影响光照,成本高,又极其不易更换。
[0005]综上,当下能够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对光照影响小,可持续高效拦截PM2.5粉尘颗粒进入屋内的方案还未有有效方案,本专利技术针对该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极为便利的、易于更替防霾纳米纤维膜的、透光性较好的防雾霾纱窗以及该纱窗的使用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方案为,一种防雾霾纱窗,包括至少一纱窗框架,至少一张铺于纱窗框架内的纱网,所述纱网局部或全部粘附有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拥有70%以上的开孔率、800nm以下的孔径,且纳米纤维膜厚度在2um以下。
[0008]进一步,所述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通过喷涂的方式直接喷附于纱网表面。
[0009]进一步,所述可撕性纳米纤维膜的喷涂于纱网上的过程为:
[0010]步骤一:配置纺丝液,所述纺丝液中包含纺丝材料、溶剂以及电气石;其中纺丝材料为8%~20%重量比浓度,所述纺丝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氨酯、聚乳酸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纺丝液的溶剂为79%~91.9%重量比浓度,所述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氯
仿、丙酮、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电气石为0.1%~1%重量比浓度,所述电气石尺寸为1000~4000目;将上述组分在25~80℃水浴温度下搅拌4~8小时获得纺丝液;
[0011]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纺丝液利用纺丝喷涂设备进行纺丝,纺丝后喷涂于纱窗的纱网指定区域上,与纱网纵横纱线之间形成勾芡作用,进而形成可撕性纳米纤维膜黏附于纱网表面;所述纺丝喷涂设备的纺丝工艺参数为:纺丝间距为5~20cm,纺丝电压为10~30kv;纺丝喷涂时的喷涂速度0.3~10m/min。
[0012]进一步,步骤二纺丝后喷涂时,将纺丝液喷涂于纱网的迎风面处,形成的可撕性纳米纤维膜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受到风向推力,与纱网形成进一步的黏附效果。
[0013]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纺丝喷涂时的喷涂速度为2~6m/min。
[0014]进一步,所述纺丝喷涂设备为静电纺丝设备、手持式静电纺丝设备、手持式纺丝设备其中一种。
[0015]进一步,所述纱网的纱线采用201不锈钢、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其中的一种,所述纱线直径为5~25丝,纱网的网孔尺寸为5~30目。
[0016]进一步,所述纱网的纱窗材料采用PVC、PP、亚克力其中一种。
[0017]进一步,所述纳米纤维膜在纱网上的黏附强度为4~17N/mm。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使用方法:所述纳米纤维膜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黏附较多粉尘,取下纱窗,撕下旧的纳米纤维膜,重新喷涂新的一层纳米纤维膜。
[0019]进一步,所述一段时间为7~25天。
[0020]本专利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优选材料与纱网纱线直径、纱网目数,使得直接喷涂在纱窗表面的膜有足够的黏附强度及支撑,无需对喷涂的膜进行复合、焊接、夹层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2]2.本专利技术专利产品操作简单,直接在纱窗上进行纺丝覆膜,操作便捷,撕扯更换十分方便,成本低;
[0023]3.本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在对0.7um粉尘粒子拦截率高达99%,对PM2.5粒子拦截100%,且拥有长效性,优于新风系统采用的荷电滤芯过滤效率实时衰减;
[0024]4.本专利技术专利产品拥有高过滤效率同时,保持高的透气性与高透光性,保持室内环境与室外的的空气对流,优于现有的多层复合静电纺布料;
[0025]5.本专利技术专利产品除以上功能外,还可释放负离子,可针对室内环境杀菌、除味、除醛,保持室内环境高品质的空气。
附图说明
[0026]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配置纺丝液,取500ml烧杯,加入纺丝材料为55g的200目聚氨酯树脂粉末(在本专利中50~400目皆为合适的尺寸),加入2000目5g的电气石,再加入纺丝液溶剂为440g的N~甲基吡咯烷酮,将上述组分在70℃水浴温度下按400转/分钟下搅拌5小时,获得纺丝液。本实施例中所述纺丝喷涂设备采用静电纺丝设备,首先用5ml针筒抽取纺丝液,针头垂直朝上,推动活塞排除针筒内气体,将针筒固定到纺丝设备备用。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可取式纱窗1,所述纱窗1的纱窗框架2为PVC树脂,所述纱网3的纱线为10丝的304不锈钢,纱网3的网孔尺寸为10目。
[0032]先判断室内外风向,判断风是由室外朝屋内吹后,将可取式纱窗1取下,将纺丝设备针头垂直于纱窗,按针头与纱窗朝外的纱网面间距为15
±
2cm,纺丝电压为25kv,以5m/min喷涂速度在纱窗的纱网上沿着横向匀速喷涂,横向喷满后沿垂直方向下移到临近的未喷涂部位,依此喷涂完整面纱网,以形成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4,将喷涂面的纱网朝屋外,安装好纱窗。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霾纱窗,包括至少一纱窗框架,至少一张铺于纱窗框架内的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局部或全部粘附有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拥有70%以上的开孔率、800nm以下的孔径,且纳米纤维膜厚度在2um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可撕性的纳米纤维膜通过喷涂的方式直接喷附于纱网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性纳米纤维膜的喷涂于纱网上的过程为:步骤一:配置纺丝液,所述纺丝液中包含纺丝材料、溶剂以及电气石;其中纺丝材料为8%~20%重量比浓度,所述纺丝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氨酯、聚乳酸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纺丝液的溶剂为79%~91.9%重量比浓度,所述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丙酮、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电气石为0.1%~1%重量比浓度,所述电气石尺寸为1000~4000目;将上述组分在25~80℃水浴温度下搅拌4~8小时获得纺丝液;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纺丝液利用纺丝喷涂设备进行纺丝,纺丝后喷涂于纱窗的纱网指定区域上,与纱网纵横纱线之间形成勾芡作用,进而形成可撕性纳米纤维膜黏附于纱网表面;所述纺丝喷涂设备的纺丝工艺参数为:纺丝间距为5~20cm,纺丝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吴新谦房忠民张恒刘向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数字智造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