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33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包括电极仓,所述电极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和电极仓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体直线轴承、第二主体直线轴承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座,所述外壳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磁铁座底部的磁铁动圈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极仓、外壳、第一主体直线轴承、固定连接板、电极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小孔放电加工工程中,电极会不断发生损耗,频繁更换电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达到了能通过连续自动输送电极到达加工位置的装置,不间断的将电极送到加工部位。不间断的将电极送到加工部位。不间断的将电极送到加工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火花小孔
,具体为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小孔放电加工工程中,电极会不断发生损耗,当电极损耗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电极延伸出来或者更换补充电极,频繁更换电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极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延伸,或者自动替补,自动更换,则电加工小孔的效率将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具备了能通过连续自动输送电极到达加工位置的装置,不间断的将电极送到加工部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解决了在小孔放电加工工程中,电极会不断发生损耗,当电极损耗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电极延伸出来或者更换补充电极,频繁更换电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包括电极仓,所述电极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和电极仓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体直线轴承、第二主体直线轴承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座,所述外壳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磁铁座底部的磁铁动圈复位弹簧,所述磁铁座和磁铁动圈复位弹簧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复位弹簧,所述弹性夹头复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所述弹性夹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外壳,所述导向套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电极。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所述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吸合。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所述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磁吸释放。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极仓中存放有一定数量的电极。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极仓内部的电极数量设置有若干根。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腰型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极仓、外壳、第一主体直线轴承、固定连接板、磁铁动圈复位弹簧、磁铁座、磁铁动圈、第二主体直线轴承、弹性夹头复位弹簧、弹性夹头、导向套外壳、导向套、电极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小孔放电加工工程中,电极会不断发生损耗,当电极损耗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电极延伸出来或者更换补充电极,频繁更换电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达到了能通过连续自动输送电极到达加工位置的装置,不间断的将电极送到加工部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的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吸合,且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当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吸合时,弹性夹头上的三条弹性槽会张开,弹性槽中间的孔径会变大,从而电极可以轻松从孔中滑落。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所述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磁吸释放,且弹性夹头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当磁铁动圈复位弹簧与磁铁座相磁吸释放时,所述磁铁动圈复位弹簧和弹性夹头的作用,所述弹性夹头中间的孔被压缩,从而夹住电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电极仓;2、外壳;3、第一主体直线轴承;4、固定连接板;5、磁铁动圈复位弹簧;6、磁铁座;7、磁铁动圈;8、第二主体直线轴承;9、弹性夹头复位弹簧;10、弹性夹头;11、导向套外壳;12、导向套;13、电极;14、第三主体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包括电极仓1,电极仓1的外侧设置有外壳2,外壳2和电极仓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体直线轴承3、第二主体直线轴承8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14,外壳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板4,固定连接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座6,外壳2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磁铁座6底部的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磁铁座6和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复位弹簧9,弹性夹头复位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10,弹性夹头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外壳11,导向套外壳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12,导向套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电极13。
[0020]参考图3,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吸合。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吸合,且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当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吸合时,弹性夹头10上的三条弹性槽会张开,弹性槽中间的孔径会变大,从而电极13可以轻松从孔中滑落。
[0022]参考图3,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磁吸释放。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
性槽,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磁吸释放,且弹性夹头10的端面开设有三条弹性槽,当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与磁铁座6相磁吸释放时,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和弹性夹头10的作用,弹性夹头10中间的孔被压缩,从而夹住电极13。
[0024]参考图1,电极仓1中存放有一定数量的电极13。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电极仓1中存放有一定数量的电极13,当弹性夹头10可以放松或者夹紧电极13,随着弹性夹头10的张开和闭合,电极13会不间断地滑落出来,达到工作要求的长度后,弹性夹头10停止张开,停止在闭合状态,稳定的夹紧电极13。
[0026]参考图1,电极仓1内部的电极13数量设置有若干根。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电极仓1内部的数量设置有若干根,当一根电极13用完后,电极仓1中存放在电极仓1中的电极13会自动落下,补充之前损耗掉的电极13,继续工作。
[0028]参考图3,固定连接板4的内部开设有腰型孔。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连接板4的内部开设有腰型孔,当电极仓1中的电极13用完后,可以通过固定连接板4的内部开设有腰型孔,快速拆装装置主体,用以补充电极13。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自动送电极装置,包括电极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仓(1)的外侧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和电极仓(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主体直线轴承(3)、第二主体直线轴承(8)和第三主体直线轴承(14),所述外壳(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板(4),所述固定连接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座(6),所述外壳(2)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磁铁座(6)底部的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所述磁铁座(6)和磁铁动圈复位弹簧(5)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复位弹簧(9),所述弹性夹头复位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夹头(10),所述弹性夹头(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外壳(11),所述导向套外壳(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12),所述导向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宾贾明袁人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擎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