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26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包括第一束带、第二束带、扣带以及固定在第一束带上的两个卡扣;所述第一束带的两端均通过金属环连接扣带,第一束带的中部变宽形成压迫部;所述第二束带通过两端的第二尼龙搭扣与第一束带连接;所述卡扣包括基板,基板上表面连接压板,基板左右两侧形成侧挡板,两侧挡板之间形成供扣带穿过的导槽;所述扣带表面形成多条按等间距排列的条形凸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约束带与手术床固定方式简单,稳定可靠;而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精细调节第一束带的长度,省时省力,减少了术前准备时间,临床使用满意度高。临床使用满意度高。临床使用满意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卧位约束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颅脑手术侧卧位约束带。

技术介绍

[0002]部分颅脑手术需要患者全麻后呈侧卧体位,因手术区域在耳后,侧卧位时肩部往往妨碍手术视野,需要将患者手术侧肩部向身体躯干侧移动并固定。但进入全麻状态的患者肢体无力,无法自身保持在侧卧位状态,常常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肢体位置进行支撑或采用固定带将患者固定在手术床上,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侧卧体位。
[0003]临床上经常使用固定带保持患者体位,但一般使用的固定带均为普通绑带,使用中有很多弊端:第一,在与手术床进行固定时,多采用打结的方式,其长度控制不便,操作繁琐,费时费力,需要很长的术前准备时间;第二,普通绑带固定面积较小,受力面也较小,易对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第三,普通绑带可靠性不高,一旦松脱,对手术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申请人认为,提供一种结实稳定,长度调节方便,并且容易操作使用的颅脑手术侧卧位约束带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侧卧位约束带。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包括第一束带、第二束带、扣带以及固定在第一束带上的两个卡扣;所述第一束带的两端均通过金属环连接扣带,第一束带的中部变宽形成压迫部;所述第二束带通过两端的第二尼龙搭扣与第一束带连接;所述卡扣包括基板,基板上表面连接压板,基板左右两侧形成侧挡板,两侧挡板之间形成供扣带穿过的导槽;所述扣带表面形成多条按等间距排列的条形凸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束带的两侧呈对称结构,其左右两端为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二尼龙搭扣相匹配的第一尼龙搭扣;连接部与压迫部之间还设有弹力部;卡扣部署于连接部与弹力部的交接处,且与第一尼龙搭扣位于第一束带的异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迫部上固定有缓冲垫,缓冲垫与第一尼龙搭扣位于第一束带的同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中部通过连接轴与基板连接,弹力件套设在连接轴上,使压板一端夹紧基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扣带上的凸齿与第一尼龙搭扣位于第一束带的同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上还设有倒U型的限位挡杆,限位挡杆的两端与侧挡板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板上设有限位凸棱,所述限位挡杆勾住限位凸棱防止压板抬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束带包括通过日字扣连接在一起的固定部和可调部。
[001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约束带与手术床固定方式简单,可以通过小于1cm的步进微调约束
带的长度,从而便于对患者体位的固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第一束带的长度,省时省力,减少了术前准备时间;第二束带可以对第一束带进行加固,防止扣带在使用过程中从卡扣中松脱,起到双重保障的作用,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侧卧体位;第一束带上增宽的压迫部以及压迫部上设置的缓冲垫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使用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中第一束带和缓冲垫的俯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束带和缓冲垫的仰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扣带插入卡扣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8是本技术中卡扣与扣带连接的示意图(非锁紧状态);
[0023]图9是本技术中卡扣与扣带连接的示意图(锁紧状态)。
[0024]其中,1.第一束带;101.连接部;102.第一尼龙搭扣;103.弹力部;104.压迫部;2.第二束带;201.可调部;202.固定部;203.第二尼龙搭扣;3.日字扣;4.缓冲垫;5.卡扣;501.基板;502.压板;503.侧挡板;504.连接扣;505.限位挡杆;506.限位凸棱;507.连接轴;6.扣带;7.金属环;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6]如图1

9所示,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包括第一束带1、第二束带2、扣带6以及固定在第一束带1上的两个卡扣5。
[0027]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束带1的两侧呈对称结构,第一束带1的两端为连接部101,连接部101上设有第一尼龙搭扣102,以下以第一尼龙搭扣102为尼龙搭扣的勾带面为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8]本申请第一束带1的中部变宽形成压迫部104,压迫部104位于患者的肩膀或侧腰上,用于增大受力面积。本申请压迫部104上还固定有缓冲垫4,缓冲垫4与第一尼龙搭扣102位于第一束带1的同侧,缓冲垫4与患者接触一面不光滑,可增大第一束带1与患者之间摩擦力,防止第一束带1滑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压力性损伤。
[0029]在连接部101与压迫部104之间还设有弹力部103,弹力部103具有弱弹性;卡扣5部署于连接部101与弹力部103的交接处,且卡扣5与第一尼龙搭扣102位于第一束带1的不同侧。
[0030]所述连接部101的空余端通过金属环7连接扣带6,所述扣带6表面形成多条按等间距排列的条形凸齿,凸齿与第一尼龙搭扣102位于第一束带1的同侧。所述凸齿的截面为三角形,每个凸齿的长度小于1cm。
[0031]本申请扣带6和卡扣5组成调节机构。如图3所示,所述卡扣5包括基板501,基板501
的上表面安装有压板502。具体的,压板502的中部两侧向下形成连接片,对应的基板501两侧向上形成连接片,连接轴507贯穿压板502的连接片和基板501的连接片,弹力件套设在所述连接轴507上,所述弹力件可以为扭簧,其功能是使得压板502一端夹紧基板501,扭簧套在连接轴507上并且部署在靠近连接轴507两端的位置,以免阻挡扣带6插入卡扣5。具体到本申请,压板502夹紧基板501的一端为压板502靠近压迫部104的一端。所述基板501左右两侧形成侧挡板503,两侧挡板503之间形成供扣带6穿过的导槽。
[0032]优选的,所述卡扣5上还设有倒U型的限位挡杆505,限位挡杆505的两端与侧挡板503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板502上设有限位凸棱506;所述限位挡杆505勾住限位凸棱506防止压板502前端(靠近压迫部104的一端)抬起。如图8和图9所示,限位凸棱506中间隆起,并设置在压板502的中间靠近前端的位置。限位挡杆505为硬质钢条,其主体为倒U型结构,两端部向内弯折;相应的,在侧挡板503上设置两个小孔,限位挡杆505两端的弯折部插入孔中,使限位挡杆505可以以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束带(1)、第二束带(2)、扣带(6)以及固定在第一束带(1)上的两个卡扣(5);所述第一束带(1)的两端均通过金属环(7)连接扣带(6),第一束带(1)的中部变宽形成压迫部(104);所述第二束带(2)通过两端的第二尼龙搭扣(203)与第一束带(1)连接;所述卡扣(5)包括基板(501),基板(501)上表面连接压板(502),基板(501)左右两侧形成侧挡板(503),两侧挡板(503)之间形成供扣带(6)穿过的导槽;所述扣带(6)表面形成多条按等间距排列的条形凸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带(1)的两侧呈对称结构,其左右两端为连接部(101),连接部(101)上设有与第二尼龙搭扣(203)相匹配的第一尼龙搭扣(102);连接部(101)与压迫部(104)之间还设有弹力部(103);卡扣(5)部署于连接部(101)与弹力部(103)的交接处,且与第一尼龙搭扣(102)位于第一束带(1)的异侧。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昇王雯李智赵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