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黄桷兰扎眼式空中压条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0 阅读:15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目前公知的黄桷兰的繁殖方法是靠接法,但是靠接法的操作十分麻烦而且效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桷兰扎眼式空中压条法,通过三棱锥对其枝条环剥口上沿以上部分扎眼,可促进新根的形成,从而使黄桷兰的繁殖以简单快捷的空中压条完全取代繁琐的靠接的目的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桷兰繁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对待压条枝的环剥口上方皮质部扎眼,促使其快速生根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公知的黄桷兰的繁殖方法是将黄桷兰与砧木通过靠接,待伤口愈合后截掉愈合口上方的砧木,并切断愈合口下方的黄桷兰枝条,从而使其成为新的黄桷兰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操作麻烦、效率低。本申请人于2005年11月23日申请的黄桷兰水培靠接法虽可大大提高嫁接效率,但是它不适于粗壮的多年生黄桷兰主枝,而且水培靠接法的麻烦程度仍超过了常规的空中压条法,然而对黄桷兰实行空中压条繁殖的最大难点在于环剥口上沿只逐渐膨大,却不长根,所以人们往往误以为繁殖黄桷兰不能采用空中压条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桷兰扎眼式空中压条法,以大幅度提高黄桷兰的繁殖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于3月中旬期间,在用于空中压条的黄桷兰枝条的环剥口上沿以上5cm以内的区域内,用锥子对枝条的皮部扎眼,扎眼的密度为2~3个/cm2,锥子的尖端成三棱形,锥杆的直径为5~8mm,其中三棱形尖端部分的长度为锥杆直径的1~1.5倍,扎眼的手法是先用锥尖垂直穿透枝条的皮部,并深入木质1~5mm后将锥子旋转90°~120°后抽出,接着按常规的空中压条的包扎法用塑料薄膜将1~2kg泥土包裹于环剥口上沿以上15cm以内的部位,于当年10月中旬将枝条自环剥口下沿切断,去掉捆扎绳和薄膜后再定植。 采用上述方案可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由于黄桷兰环剥口上沿的膨大部分表面光滑,难以形成新根的着生点,加之黄桷兰本身就是难生根树种,所以造成空中压条生根难,而本方案可使环剥口上沿以上区域产生多处点状伤口,愈合后的新生组织在湿润泥土的刺激下会自然形成乳突状物,随着乳突状物尖端的不断延伸,从而衍变为新根,所以这些乳突状物为新根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着生点。 2、由于枝条的皮部具有较强的弹性,所以若用普通圆尖锥子扎眼,待拔出锥尖后,眼子将迅速闭合,而且在几天之内就完全愈合,所以难以形成乳突状的愈合组织,而本方案采用三棱锥,并且在进入木质后旋转90°~120°,可确保愈合组织形成乳突状,并能在皮部创口愈合前穿越皮部,从而形成新根。 3、采用本方案能使黄桷兰的繁殖速度大幅度提高,而且能将粗壮的多年生主枝直接转化为新的植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桷兰扎眼式空中压条法,其特征是:于3月中旬期间,在用于空中压条的黄桷兰枝条的环剥口上沿以上5cm以内的区域内,用锥子对枝条的皮部扎眼,扎眼的密度为2~3个/cm↑[2],锥子的尖端成三棱形,锥杆的直径为5-8mm,其中三棱形尖端部分的长度为锥杆直径的1~1.5倍,扎眼的手法是先用锥尖垂直穿透枝条的皮部,并深入木质1~5mm后将锥子旋转90°~120°后抽出,接着按常规的空中压条的包扎法用塑料薄膜将1~2kg泥土包裹于环剥口上沿以上15cm以内的部位,于当年10月中旬将枝条自环剥口下沿切断,去掉捆扎绳和薄膜后再定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桷兰扎眼式空中压条法,其特征是于3月中旬期间,在用于空中压条的黄桷兰枝条的环剥口上沿以上5cm以内的区域内,用锥子对枝条的皮部扎眼,扎眼的密度为2~3个/cm2,锥子的尖端成三棱形,锥杆的直径为5~8mm,其中三棱形尖端部分的长度为锥杆直径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