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97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烟气炉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有内膛燃烧室、中膛废气预热室、外膛助燃风预热室;其中内膛燃烧室的底部通过地脚支撑固定设置于中膛废气预热室内,使得内膛燃烧室的外壁与中膛废气预热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废气预热空间,外膛助燃风预热室沿着中膛废气预热室的外壁设置;内膛燃烧室的头部设置有助燃空气管道和煤气管道,外膛助燃风预热室的外壁上设置有助燃风入口、助燃风出口和废气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实用性强、容易维修等优点,助燃空气可以借助余温预热后帮助燃烧室内的煤气助燃,不仅可以提高煤气的燃烧效率,还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炉体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后期维修。便于后期维修。便于后期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热风炉炉废气作为主要干燥气的高炉喷煤系统中,热风炉废气受热风炉自身降耗的要求下,热量已经不足以干燥原煤,必须使用喷煤烟气炉进行提温。喷煤制粉系统烟气炉是提供热量,惰化系统以及运输煤粉的干燥气发生设备,其干燥气的90%来自于热风炉废气,燃烧煤气所产生的热量是将150度废气提温至300度左右,并与废气混合来达到满足制粉条件的合格干燥气。
[0003]烟气炉烟气与废气两者混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烟道混合、交叉混合、引射混合。其中,烟道混合类似与水管三通,混合不均匀,除受特别限制外基本不采用;交叉混合结构比较均匀,炉体砌筑和场地要求不高,是最广泛采用的形式。引射混合相对与以上两种,结构较复杂,虽然混合均匀度最高,但维修困难。而且其中普通交叉混合烟气炉型相对于引射混合炉型的煤气消耗高出25%以上,排除仪表误差,消耗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0004]因炉皮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热量收益,所以要求保证炉皮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目前所使用的采用引射混合方式的烟气炉对于热量的利用效率不是很理想,烟气炉的炉壳外部采用岩棉保温,虽然保温简单,但炉皮出现问题不易发现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会越来越差,定期更换又增加维护成本。炉体的内部浇注或贴砖只能在炉体钢结构完工后进行,而废气预热层厚度约400mm施工和质量把控极为困难,而且由于其结构复杂,后期维修会很困难,故此针对上述缺陷需要对目前使用的采用引射混合方式的烟气炉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利用预热对助燃空气进行预热,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0006]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所述烟气炉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有内膛燃烧室、中膛废气预热室、外膛助燃风预热室;
[0007]其中所述内膛燃烧室的底部通过地脚支撑固定设置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内,使得所述内膛燃烧室的外壁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废气预热空间,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沿着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的外壁设置;
[0008]所述内膛燃烧室的尾部设置有可供烟气射出的挡火墙,所述内膛燃烧室的的出口处对接有供烟气和废气混合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供废气通入的小孔,所述混合室通过小孔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连通;
[0009]所述内膛燃烧室的头部设置有助燃空气管道和煤气管道,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的外壁上设置有助燃风入口、助燃风出口和废气入口,所述助燃风入口和所述助燃风出口
均与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连通,所述助燃风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助燃空气管道的进口连接,所述废气入口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挡火墙上设置有具有多孔结构的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若干阵列分布的喷射孔,所述内膛燃烧室通过若干喷射孔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煤气管道与所述助燃空气管道套接,所述煤气管道和所述助燃空气管道均匀所述内膛燃烧室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烟气炉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0013]优选的,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的外壁上设置有点火孔和测温孔,所述点火孔和所述测温孔均与所述内膛燃烧室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内膛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火焰检测孔,所述火焰检测孔与所述内膛燃烧室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混合室为不锈钢材质的筒状结构,并沿着筒壁均匀的开设有若干小孔。
[0016]优选的,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的后端设置有干燥气出口。
[0017]优选的,所述内膛燃烧室墙壁的外层材质为硅酸铝纤维板,内层材质为高铝扇形,所述内膛燃烧室端墙的外层材质为硅酸铝纤维板和粘土砖,内层材质为高铝扇形砖。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实用性强、容易维修等优点,无需用岩棉对炉体进行保温,炉体的余热可以用来余热助燃空气,助燃空气会借助废气预热室的余温进行预热后进入燃烧室内,帮助燃烧室内的煤气助燃,不仅可以提高煤气的燃烧效率,还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降低能耗,燃烧室内的高温烟气通过挡火墙引射后与混合室内被预热的高温废气引射混合,混合效果更好,通过此种方式节能效果比起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烟气炉要高出20%,而且炉体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后期维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前端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内膛燃烧室;2、中膛废气预热室;21、干燥气出口;3、外膛助燃风预热室;4、挡火墙;41、喷射孔;5、混合室;6、助燃风入口;7、煤气管道;8、助燃空气管道;9、助燃风出口;10、废气入口;11、测温孔;12、点火孔;13、火焰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该干燥烟气发生炉采用卧式全密闭圆截面三层套筒两段式(燃烧室+混合室5)炉型,在双层套筒结构的基础上吸纳空气隔热和预热助燃风的优点,延伸出三层套筒结构炉型,烟气炉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安装简单方便。
[0025]该烟气炉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有内膛燃烧室1、中膛废气预热室2、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其中内膛通过地脚支撑固定在中膛废气预热室2内,使得在内膛燃烧室1的外壁和中膛废气预热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预热废气的废气预热空间,而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的整体结构为半包围的结构,其包覆在中膛废气预热室2外壁的上部,并占据了整个外壁面积的2/3,当然一般也不一定是2/3,只要不超过2/3就行,设计成这三层结构既利用废气热量预热助燃风,有利于煤气充分燃烧,又使烟气炉炉壳温度可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0026]如图1所示,该烟气炉的最内层,即内膛燃烧室1,其炉壁外层由硅酸铝纤维板砌成,内层由高铝扇形砖砌成,环形内膛耐材的整体厚度一般≥240mm,而内膛燃烧室1的端墙(即前端)的外层由硅酸铝纤维板和粘土砖砌成,内层由高铝扇形砖砌成,耐材整体厚度≥460mm,在内膛燃烧室1的尾端(即后端)设置有挡火墙4,该挡火墙4由高铝砖砌成,整体厚度≥340mm,而在挡火墙4上设置有具有多孔结构的喷射装置,该喷射装置由若干方形的喷射孔41组成,而在内膛燃烧室1的后端则对接有混合室5,内膛燃烧室1的内部通过若干喷射孔41与混合室5连通,内膛燃烧室1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通过喷射孔41引射后进入混合室5,并与预热废气混合,而挡火墙4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炉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有内膛燃烧室(1)、中膛废气预热室(2)、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其中所述内膛燃烧室(1)的底部通过地脚支撑固定设置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2)内,使得所述内膛燃烧室(1)的外壁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废气预热空间,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沿着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2)的外壁设置;所述内膛燃烧室(1)的尾部设置有可供烟气射出的挡火墙(4),所述内膛燃烧室(1)的出口处对接有供烟气和废气混合的混合室(5),所述混合室(5)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供废气通入的小孔,所述混合室(5)通过小孔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2)连通;所述内膛燃烧室(1)的头部设置有助燃空气管道(8)和煤气管道(7),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的外壁上设置有助燃风入口(6)、助燃风出口(9)和废气入口(10),所述助燃风入口(6)和所述助燃风出口(9)均与所述外膛助燃风预热室(3)连通,所述助燃风出口(9)通过管道与所述助燃空气管道(8)的进口连接,所述废气入口(10)与所述中膛废气预热室(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层套筒结构的烟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火墙(4)上设置有具有多孔结构的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若干阵列分布的喷射孔(41),所述内膛燃烧室(1)通过若干喷射孔(41)与所述混合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倩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