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71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包括座椅骨架、折叠坐垫、轮椅固定器、收纳箱体,所述座椅骨架底部固定设置在地板上,位于所述座椅骨架前侧的所述折叠坐垫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座椅骨架铰接,所述收纳箱体位于所述座椅骨架的前侧,所述收纳箱体与设置在所述地板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槽前后延伸,所述收纳箱体内部装有折叠过渡板,所述折叠过渡板用于方便轮椅上下地铁,所述滑槽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当坐垫、第一扶手、第二扶手和收纳箱均处于收起状态时,可以为残疾人轮椅提供停靠空间;当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提供乘客座位、儿童座位和站立扶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车厢空间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车厢空间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车厢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内装,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城市地铁交通系统比较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乘坐地铁上下班,地铁交通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地铁车厢座椅是服务乘客的关键部件之一,使用频率最高,服务人群范围较广,是能够反映地铁乘坐环境优劣的重要结构。目前,地铁车辆内座椅主要为固定式座椅,残疾人专用区域一般未设置座椅。残疾人乘坐区域一般只安装有轮椅固定装置和扶手,传统轮椅固定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操作较难,一般需要服务人员的帮助才能固定好轮椅。而且,地铁上用于服务残疾人群的装置较少,现有的装置也存在调度不便利等问题。当车厢内无残疾人乘客时,残疾人乘坐区域只能提供乘客站立环境,无法为普通乘客及带儿童的乘客提供更为舒适的座椅。
[0003]专利号为201711051847.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客车客室翻转座椅,该座椅的坐垫能够翻转,不使用时可以释放出空间供轮椅、婴儿车等设备停靠。然而这种座椅主要适用于普通乘客,并不方便残疾人固定轮椅和上下车。专利号为20192112230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残疾人扶手及轮椅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扶手和轮椅固定器,残疾人可在不需要他人辅助的情况下完成对轮椅的固定。但该装置只能服务残疾人,对车内空间的合理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款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既能满足残疾人乘坐需求,又能为普通乘客提供便利的双状态地铁座椅。r/>[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折叠坐垫、轮椅固定器、收纳箱体,所述座椅骨架底部固定设置在地板上,位于所述座椅骨架前侧的所述折叠坐垫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座椅骨架铰接,所述收纳箱体位于所述座椅骨架的前侧,所述收纳箱体与设置在地板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槽前后延伸,且所述滑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收纳箱体内部装有折叠过渡板,所述折叠过渡板用于方便轮椅上下地铁;所述轮椅固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骨架的外侧侧壁上,所述收纳箱体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铰链和提手,所述第一过渡板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二过渡板铰接,所述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提手。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座椅骨架外侧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位于所述第二扶手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扶手的内侧、所述第二扶手的内侧和外侧,以及所述座椅骨架的外侧均设有第一磁铁。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箱体前侧设有儿童坐垫,所述儿童坐垫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收纳箱体铰接,所述儿童坐垫两侧设有儿童扶手,所述收纳箱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截面形状为倒T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基座、第三转轴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地板上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收纳箱体一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基座的中部铰接,所述基座两侧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用于吸附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所述限位杆移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时,转动所述限位杆使其远离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落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轮椅固定器包括安全带卷发器和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安全带卷发器内的安全带连接,所述座椅骨架内侧所对应的车厢内壁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锁扣的侧面设有用于解锁的按钮;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锁扣连接用于固定轮椅,所述车厢内壁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侧面设置有用于解锁的按钮,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锁扣相连接作为所述儿童座椅的儿童安全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箱体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儿童扶手卡扣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座椅骨架内侧所对应的车厢内壁设有残疾人扶手。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箱体可拆卸地连接有收纳箱盖板。
[0014]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体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坐垫、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可折叠,收纳箱可以移动位置,当坐垫、第一扶手、第二扶手和收纳箱体均处于收起状态时,可以为残疾人轮椅提供停靠空间;当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提供乘客座位、儿童座位和站立扶手。本技术提高了车厢空间的利用率。
[0016]2.本技术的收纳箱体内存放折叠过渡板,服务人员可以直接从收纳箱体内取出折叠过渡板并展开铺在站台和车辆中间,轮椅可以通过折叠过渡板自由上下地铁。
[0017]3.座椅上的轮椅固定器和锁扣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轮椅固定器上卡扣与第一锁扣相连可用于固定轮椅,与第二锁扣相连可当作儿童安全带,为乘客提供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使用状态为残疾人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使用状态为普通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轮椅固定器和第一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折叠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车厢内壁,2、地板,3、座椅骨架,4、第一扶手,5、第二扶手,6、连杆,7、折叠坐垫,8、第一转轴,9、轮椅固定器,10、收纳箱体,11、收纳箱盖板,12、第二转轴,13、滑轨机构,14、滑槽,15、第一限位机构,16、第二限位机构,17、第一限位槽,18、第二限位槽,19、折叠过渡板,20、儿童坐垫,21、儿童扶手,22、限位块,23、残疾人扶手,24、显示屏,25、麦克风,26、呼叫按钮,27、第一锁扣,28、第二锁扣,91、安全带卷发器,92、卡扣,151、基座,152、第三转轴,153、限位杆,154、第一磁铁,155、第二磁铁,191、第一过渡板,192、第二过渡板,193、铰链,19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折叠坐垫、轮椅固定器、收纳箱体,所述座椅骨架底部固定设置在地板上,位于所述座椅骨架前侧的所述折叠坐垫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座椅骨架铰接,所述收纳箱体位于所述座椅骨架的前侧,所述收纳箱体与设置在所述地板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槽前后延伸,且所述滑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收纳箱体内部装有折叠过渡板,所述折叠过渡板用于方便轮椅上下地铁;所述轮椅固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骨架的外侧侧壁上,所述收纳箱体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第二过渡板、铰链和提手,所述第一过渡板通过所述铰链与第二过渡板铰接,所述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外侧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位于所述第二扶手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扶手的内侧、所述第二扶手的内侧和外侧,以及所述座椅骨架的外侧均设有第一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残疾人的双状态地铁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体前侧设有儿童坐垫,所述儿童坐垫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收纳箱体铰接,所述儿童坐垫两侧设有儿童扶手,所述收纳箱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截面形状为倒T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卢凯文陈秉智刘春艳郭宗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