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27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5
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管路与冷机连接,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冷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一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机通过管路与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与所述蓄水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与所述蓄水箱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翻板阀,所述吸收式热泵上还连接有带有第二温度控制阀的管路用于与外部连接,所述冷机上还通过两条管路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机上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和温度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回收低温水余热,将温度转化再用于生产,减少系统能源的浪费,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源的目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收式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0%~50%,还约有50%~70%的余热资源未被利用,因此余热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损失也越来越多。事实上,各个行业的余热大多具有中低温、能量大的特点,几乎57%的一次能源投入因余热而损失,而实际现有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余热回收系统由于系统本身产生的冷凝热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因温度较低而被排放掉,从而造成一部分能源的浪费,对于温度的转换效率较低,余热回收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回收系统;本技术能够回收低温水余热,将温度转化再用于生产,减少系统能源的浪费,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以下表述都采用吸收式热泵。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管路与冷机连接,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冷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一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机通过管路与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接外部驱动热源,所述吸收式热泵与所述外部驱动热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翻板阀,所述吸收式热泵上还连接有带有第二温度控制阀的管路用于与外部连接,所述冷机上还通过两条管路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机上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和温度表,所述冷机与所述吸收式热泵之间通过带有第三循环水泵的管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还连接有两条与外部连接的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与外部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冷机上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支路,所述支路位于所述冷机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之间,所述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翻板阀和视液管。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通过吸收式热泵技术对冷机产生的低温水余热进行再回收,再将回收的温度进行转化用于再生产时使用,在保证整体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回收效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系统能源的浪费,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9]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
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0]图1是本使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记:1为蓄水箱、2为冷机、3为第一温度控制阀、4为第一循环水泵、5为吸收式热泵、6为第一翻板阀、7为第二温度控制阀、8为第二循环水泵、9为温度表、10为第三循环水泵、11为第四循环水泵、12为支路、13为第二翻板阀、14为视液管、15为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用于存储自来水,蓄水箱1通过管路与冷机2连接,冷机2经过对自来水制冷产生冷凝热,蓄水箱1与冷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3和第一循环水泵4。
[0013]冷机2通过管路与吸收式热泵5连接,吸收式热泵5与冷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水泵10,吸收式热泵5上还连接有带有第二温度控制阀7的管路用于与外部连接,并通过第一翻板阀6连接驱动热源,吸收式热泵5用于将冷机2中产生的低温水回收,并通过热泵技术进行温度转换获得生产用热水。
[0014]冷机2上还通过两条管路与热交换器15连接,冷机2上与热交换器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8和温度表9,热交换器15还连接有两条与外部连接的管路,热交换器15与外部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11。冷机2与热交换器进行换热获得生产用冷水。
[0015]冷机2上与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8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支路12,支路12位于冷机2与第二循环水泵8之间,支路12上设置有第二翻板阀13和视液管14。
[0016]使用原理如下。
[0017]自来水注入蓄水箱1,经第一温度控制阀3和第一循环水泵4进入冷机2,在冷机2中进行换热,其中冷机2产生的4低温水进入吸收式热泵5,另一部分冷机2产生的冷冻水中加入为了防止结冰的乙二醇溶液(作为载冷剂),视液管14用于检测乙二醇溶液的使用量,冷冻水由第二循环水泵8送入热交换器15进行换热得到生产用冷水,冷机2中产生的低温水在吸收式热泵5内进行温度转换从而回收余热,由蒸汽驱动,经过温度转换后获得生产用热水。
[0018]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蓄水箱(1),所述蓄水箱(1)通过管路与冷机(2)连接,所述蓄水箱(1)与所述冷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3)和第一循环水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机(2)通过管路与吸收式热泵(5)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5)与所述蓄水箱(1)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5)与所述蓄水箱(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翻板阀(6),所述吸收式热泵(5)上还连接有带有第二温度控制阀(7)的管路用于与外部连接,所述冷机(2)上还通过两条管路与热交换器(15)连接,所述冷机(2)上与所述热交换器(15)连接的其中一条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勃尚亚敏刘建新费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