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75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它包括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与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所述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包括有工作蒸气发生器、喷射器、工作蒸气冷凝器、缓冲分离器、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缓冲储液器、第三截止阀、第四截止阀;所述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包括喷射发生器、溶液分离器、制冷剂冷凝器、制冷剂分离器、蒸发器、吸收器、储液器和溶液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喷射器分别实现对扩散气体以及对制冷剂和吸收剂溶液的同时泵送,完全不消耗高品位的电能,可实现全热驱动,避免了溶液泵的腐蚀问题;同时避免了气泡泵的使用,简化了系统循环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性与可靠性。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式热变换器
,具体而言是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式热变换器又称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可以提升热源的温度再加以利用。系统可由低品位热源驱动,能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实现节能减排降耗;且多采用H2O

LiBr溶液等自然工质,具有环境友好性,故对节能和环保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吸收式热变换器虽然可以实现低品位热的利用,但仍需输入极高品位的电能,且溶液泵还面临着高温腐蚀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工质的系统尤其严重,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0003]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将扩散吸收的原理与传统的吸收式热变换器相结合,包括扩散气体发生吸收模块与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通过加入和分离扩散气体可以实现系统在近等压条件下运行。系统采用热驱动的气泡泵取代原溶液泵和制冷剂泵等电驱动泵,实现吸收剂溶液和制冷剂的同时泵送和分离,不消耗任何电能,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避免了电驱动泵的高温腐蚀问题,在工质的选择上也更加自由。目前研究的更多的是双气泡泵形式的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0004]气泡泵是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核心部件,目前已有不少应用于各类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气泡泵研究,而应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理论分析还不完善;气泡泵的实际性能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两个气泡泵的使用更加剧和放大了该种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运行的不确定性。最终致使对该种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性能分析准确性欠佳且实验效果受到诸多运行参数的制约,无法充分发挥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制热能力。同时研究发现扩散侧的发生吸收难以实现,需要输入大量低品位热能,对系统性能不利。喷射器具有升压、泵送、混合等多功能,由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利用低品位热能作驱动力,广泛用于吸收式热变换器中,可考虑以双喷射器代替双气泡泵实现对扩散气体和制冷剂溶液的同时泵送和分离。
[0005]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8]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所述热变换器包括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和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
[0009]所述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包括喷射发生器、溶液分离器、制冷剂冷凝器、制冷剂分离器、蒸发器、吸收器、储液器、溶液换热器;
[0010]所述溶液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所述储液器
的储液器出口连接、与所述喷射发生器的引射进液口连接、与所述溶液分离器溶液分离器出液口连接、与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器第二入口连接;所述喷射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溶液分离器的溶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溶液分离器的溶液分离器出气口与所述制冷剂冷凝器的冷凝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分离器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蒸发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蒸发出口与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器第一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器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入口连接;
[0011]所述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包括喷射器、工作蒸气冷凝器、缓冲分离器、缓冲储液器和工作蒸气发生器;
[0012]所述缓冲储液器的缓冲储液器出液口通过第四截止阀与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的工作蒸气发生器进液口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的蒸气出口与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器进气口连接,且通过第三截止阀与所述缓冲储液器的缓冲储液器进液口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的工作蒸气冷凝器入口与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口连接,且通过第一节制阀与所述缓冲储液器的缓冲储液器排气口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的工作蒸气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缓冲分离器的缓冲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缓冲分离器的缓冲分离器出液口通过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缓冲储液器的缓冲储液器进液口连接;
[0013]所述喷射发生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分离器的缓冲分离器出气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分离器出气口与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低于所述制冷剂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低于制冷剂分离器;所述储液器低于所述吸收器,且低于所述喷射发生器;所述溶液分离器的溶液分离器入口低于所述喷射发生器的出口,所述溶液分离器的溶液分离器出液口高于所述溶液换热器,且高于所述吸收器的吸收器第二入口;所述缓冲分离器低于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所述缓冲储液器低于所述缓冲分离器,且低于所述喷射器;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低于所述缓冲储液器。
[0015]优选地,所述储液器内的制冷剂为水类、醇类、氟利昂类、碳烃类、烃的卤化物或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优选地,所述缓冲储液器内的吸收剂为盐类、醇类或醚类、有机溶液、酮类、胺类、醛类或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优选地,所述缓冲储液器内的扩散气体为氢气、惰性气体、碳烃类、烃的卤化物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优选地,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产生的工作蒸气为水类、醇类、氟利昂类、碳烃类、烃的卤化物或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优选地,所述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具有两种工作模式:
[0020]蓄液模式: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开启,所述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关闭;
[0021]回液模式:所述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
[0022]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采用喷射发生器同时泵送吸收剂和制冷剂,可完全不消耗电能;
[0024]2、设置工作蒸气发生器,以热驱动的喷射器引射扩散气体提供输运动力,可以减少热量的输入,提高系统循环性能;
[0025]3、没有运动部件,解决了溶液泵在高温下的腐蚀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26]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可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喷射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喷射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喷射器驱动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换器包括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和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所述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包括喷射发生器(1)、溶液分离器(2)、制冷剂冷凝器(3)、制冷剂分离器(4)、蒸发器(5)、吸收器(6)、储液器(7)、溶液换热器(8);所述溶液换热器(8)的第一入口(8a)、第一出口(8b)、第二入口(8c)、和第二出口(8d)分别与所述储液器(7)的储液器出口(7b)连接、与所述喷射发生器(1)的引射进液口(1b)连接、与所述溶液分离器(2)溶液分离器出液口(2c)连接、与所述吸收器(6)的吸收器第二入口(6b)连接;所述喷射发生器(1)的出口(1c)与所述溶液分离器(2)的溶液分离器入口(2a)连接,所述溶液分离器(2)的溶液分离器出气口(2b)与所述制冷剂冷凝器(3)的冷凝入口(3a)连接,所述制冷剂冷凝器(3)的冷凝出口(3b)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4)的制冷剂分离器入口(4a)连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4)的制冷剂分离器出液口(4c)与所述蒸发器(5)的蒸发入口(5a)连接,所述蒸发器(5)的蒸发出口(5b)与所述吸收器(6)的吸收器第一入口(6a)连接,所述吸收器(6)的吸收器出口(6c)与所述储液器(7)的储液器入口(7a)连接;所述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包括喷射器(9)、工作蒸气冷凝器(10)、缓冲分离器(11)、缓冲储液器(12)和工作蒸气发生器(13);所述缓冲储液器(12)的缓冲储液器出液口(12c)通过第四截止阀(17)与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13)的工作蒸气发生器进液口(13a)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13)的蒸气出口(13b)与所述喷射器(9)的喷射器进气口(9b)连接,且通过第三截止阀(16)与所述缓冲储液器(12)的缓冲储液器进液口(12a)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10)的工作蒸气冷凝器入口(10a)与所述喷射器(9)的喷射口(9c)连接,且通过第一节制阀14与所述缓冲储液器(12)的缓冲储液器排气口(12b)连接;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10)的工作蒸气冷凝器出口(10b)与所述缓冲分离器(11)的缓冲分离器入口(11a)连接;所述缓冲分离器(11)的缓冲分离器出液口(11c)通过第二截止阀(15)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宽厉云程姜少秋吴昭杰赵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