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34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臭装置,改善了除臭填料堵塞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除臭塔、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除臭塔包括塔体、排水管和除臭填料,第一进气管连接于塔体的下端,且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排气管连接于塔体的上端,且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管控阀;除臭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气管,连接于塔体的上端,第二进气管的端口位于除臭填料的上方,且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进气管向塔体内通入气体,气体能够向下流动并将除臭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以使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排水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除臭填料堵塞的风险,从而提高除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除臭
,具体涉及一种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目前,生物除臭装置广泛应用在城市污水站、垃圾处理厂、制药企业等。
[0003]现有的除臭装置通常采用臭气逆流运行模式,也就是臭气从除臭设备底部进入,向上经过除臭填料,在除臭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去除致臭成分后进入顶部的集气层,最后通过排气管道排放。
[0004]然而,当除臭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进入衰退期脱落后,微生物脱落的生物膜往往堆积在除臭填料的填料孔隙内,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除臭填料堵塞的问题,从而影响除臭装置的正常使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装置,可以降低除臭填料堵塞的风险,提高除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除臭塔包括:
[0007]塔体,呈内部中空状设置;
[0008]排水管,连接于所述塔体的底部;
[0009]除臭填料,设置于所述塔体内;
[0010]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于所述塔体的下端,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塔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管控阀;
[0011]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
[0012]第二进气管,连接于所述塔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的上方,且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13]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向所述塔体内通入气体,气体能够向下流动并将所述除臭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以使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所述排水管排出。
[0014]可选地,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
[0015]第二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塔体的下端,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管控阀;
[0016]其中,仅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二管控阀,并向所述第二进气管通入待处理的臭气,然后臭气进入所述塔体后下行,再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排出,以使臭气进行生物除臭
的同时,还能够将所述除臭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
[0017]可选地,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进气总管和排气总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分别与所述排气总管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管控阀和第二管控阀分别采用手电一体阀。
[0019]可选地,所述除臭塔还包括:
[0020]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壁;
[0021]其中,所述喷淋组件用于朝向所述除臭填料喷洒清水,且所述第二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喷淋组件和除臭填料之间。
[0022]可选地,所述喷淋组件包括:
[0023]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壁;
[0024]喷嘴,数量为多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喷淋管上;
[0025]进水管,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塔体的外部,并用于和外部供水装置连接。
[0026]可选地,所述喷淋管呈环形状,且所述喷淋管沿所述塔体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喷淋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27]可选地,所述喷嘴采用广角喷头。
[0028]可选地,多个所述喷嘴同时喷洒清水时能够全面覆盖所述除臭填料的上表面。
[0029]可选地,所述排水管排放的水经外部过滤器过滤处理后,可通过外部水泵送入所述进水管。
[003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除臭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31]该装置通过向第二进气管通入气体,气体下行的过程中能够将除臭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从而降低生物膜堆积在填料空隙内的风险,进而降低除臭填料堵塞的风险,提高除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不仅如此,该装置可以向第二进气管通入待处理的臭气,臭气进入塔体后下行,再通过第二排气管排出,以使臭气进行生物除臭的同时,还能够将除臭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此设计使得对除臭填料表面脱离的生物膜进行吹脱的过程中,能够同步进行臭气处理操作,既能提高除臭效率,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化运用。
[0032]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00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除臭装置的主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除臭装置处于逆流模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除臭装置处于顺流模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第一进气管;2、第一排气管;3、除臭塔;31、塔体;32、除臭填料;33、喷淋组件;331、喷淋管;332、喷嘴;333、进水管;34、排水管;4、第一控制阀;5、第一管控阀;6、第二进气
管;7、第二控制阀;8、第二排气管;9、第二管控阀;10、进气总管;11、排气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40]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3、第一进气管1和第一排气管2,除臭塔3包括呈内部中空状设置的塔体31,塔体31内设置有除臭填料32。塔体31的顶壁设置有喷淋组件33,并且喷淋组件33用于朝向除臭填料32喷洒清水,同时,塔体31底部连接有排水管34。
[00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进气管1连接于塔体31的下端,第一进气管1的端口位于除臭填料32的下方,且第一进气管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第一排气管2连接于塔体31的上端,第一排气管2的端口位于喷淋组件33和除臭填料32之间,且第一排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管控阀5。
[004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塔体3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第二进气管6的端口位于喷淋组件33和除臭填料32之间,且第二进气管6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如果通过第二进气管6向塔体31内通入气体,气体能够向下流动并将除臭填料32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然后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排水管34排出,以降低除臭填料32堵塞的风险。
[0043]本实施例中的除臭装置,通过向第二进气管6通入气体,气体下行的过程中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3)、第一进气管(1)和第一排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塔(3)包括:塔体(31),呈内部中空状设置;排水管(34),连接于所述塔体(31)的底部;除臭填料(32),设置于所述塔体(31)内;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1)连接于所述塔体(31)的下端,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32)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进气管(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所述第一排气管(2)连接于所述塔体(31)的上端,所述第一排气管(2)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32)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排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管控阀(5);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气管(6),连接于所述塔体(31)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气管(6)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32)的上方,且所述第二进气管(6)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6)向所述塔体(31)内通入气体,气体能够向下流动并将所述除臭填料(32)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以使脱落的生物膜通过所述排水管(34)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气管(8),连接于所述塔体(31)的下端,所述第二排气管(8)的端口位于所述除臭填料(3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排气管(8)上设置有第二管控阀(9);其中,仅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7)和第二管控阀(9),并向所述第二进气管(6)通入待处理的臭气,然后臭气进入所述塔体(31)后下行,再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8)排出,以使臭气进行生物除臭的同时,还能够将所述除臭填料(32)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装置还包括进气总管(10)和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西原环保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