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31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低净空乘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起吊装置、及起吊装置下方的乘人装置;乘人装置包括乘车框架,乘车框架包括左右两侧主框架,两侧主框架的顶部设置顶梁相连,底部设置底梁相连,主框架的上下之间设置立柱,主框架的棱角处圆弧过度,乘车框架的底部设置底部支腿;乘车框架的顶部前后位置设置顶部起吊鼻,前端及后端位置设置端部起吊鼻,中部无任何凸起,压缩乘人装置顶部与起吊梁间的无效空间,乘车框架为矩形钢管制作,左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低净空乘人
,具体涉及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炭行业辅助运输装备不断升级,解决井下矿工到巷道掘进头和工作面“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让矿工有幸福感、安全感”等口号的提出,以往煤矿采用架空乘人装置来解决运人问题,架空乘人装置需与轨道或皮带共巷时,其机尾需随巷道的延伸或缩短进行移动,牵引钢丝绳也需插接,增加了日常维护量,且因巷道条件不稳定,易导致掉绳现象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单轨吊机车因为具有运行安全、高效、便捷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煤矿所使用。
[0003]单轨吊机车运输人员采用专用乘人装置,一些煤矿单轨吊机车采用外挂乘人装置,该方式需外加制动装置,加长了机车长度,影响驱动马达和刹车制动的供液时间,且乘人装置不具备升降功能,对轨道较高的地方,人员上下不方便;而采用单轨吊机车起吊梁悬挂一般型专用乘人装置运行时,该方式虽然可利用起吊进行升降,但增加机车的整体高度,对巷道较低的地方,则机车无法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实现低净空的巷道中单轨吊机车的运行,同时解决在轨道较高的地段乘车人员上下不便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包括设置在起吊装置、及起吊装置下方的乘人装置;
[0007]所述乘人装置包括乘车框架,乘车框架包括左右两侧主框架,两侧主框架的顶部设置顶梁相连,底部设置底梁相连,主框架的上下之间设置立柱,主框架的棱角处圆弧过度,乘车框架的底部设置底部支腿;
[0008]乘车框架的顶部前后位置设置顶部起吊鼻,前端及后端位置设置端部起吊鼻,中部无任何凸起,压缩乘人装置顶部与起吊梁间的无效空间,乘车框架为矩形钢管制作,左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
[0009]根据所述的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底梁上方焊接多把座椅,座椅前后两侧设置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限位块,限位孔上设置调向式靠背,座椅左右两侧底梁上焊接扶手,主框架内侧向下设置上部扶手。
[0010]根据所述的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前后布置的起吊梁,前后间起吊梁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起吊梁之间设置多组起吊架,每组起吊梁的两端部顶部分别设置吊挂部,吊挂部上设置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处于轨道上移动,前侧起吊梁前端部与后侧起吊梁后端底部设置起吊链动力部,起吊梁中部底部设置起吊链组件,起吊
鼻连接起吊链一端,起吊链另一端穿过起吊链组件后连接在起吊链动力部上。
[0011]根据所述的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所述底梁的上方设置底板,主框架设置侧板,乘车框架的前端板上半部设置观察窗固定部,观察窗固定部上设置观察窗,观察窗为有机玻璃材质。
[0012]根据所述的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所述底板设置有排水孔。
[0013]根据所述的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所述乘人装置的两侧侧板及前后侧板外部颜色上半部为白色,下半部采用蓝色。
[0014]根据所述的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所述主框架在上下成人进出口位置铰接相连折叠爬梯,折叠爬梯上端设置销孔,销孔处设置插销,折叠爬梯收起后通过防护链与主框架相连接。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不改变单轨吊机车原有结构形式,压缩了乘人装置顶部至起吊梁间无效空间,降低了对巷道高度要求,无需外挂辅助设备,既节约矿井建设成本、维护方便,还提高单轨吊运输效率,节约了机车运营的成本。内置可调式座位乘坐舒适、维护方便,可折叠的扶手梯方便人员上下的乘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的左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起吊鼻的侧面连接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起吊鼻的前面连接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顶部起吊鼻与起吊梁的组装侧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顶部起吊鼻与起吊梁的组装前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 乘人装置,2.座椅,3.顶部起吊鼻,4.防护链,5. 主框架,6.活动调向式靠背,7.折叠爬梯,8.立柱,9.端部起吊鼻,10.侧扶手,11.底部支腿,12. 观察窗,13. 观察窗固定装置,14.上部扶手,15.车辆标志,16.装置铭牌,17.起吊梁,18.连接杆,19.起吊链,20. 起吊链动力部,21.移动小车,22、轨道,23、排水孔,24、起吊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1用低净空乘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在起吊装置、及起吊装置下方的乘人装置1。
[0027]乘人装置1包括左右两侧主框架5,两侧主框架5的顶部设置顶梁相连,底部设置底梁相连,主框架5的上下之间设置立柱8,主框架5的棱角处圆弧过度,乘车框架的顶部前后
位置设置顶部起吊鼻3,前端及后端位置设置端部起吊鼻9,中部无任何凸起,压缩乘人装置1顶部与起吊梁17间的无效空间,乘车框架为矩形钢管制作,左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棱角处设置过度圆弧,实现一体成型的制作,增强其结构强度。
[0028]起吊装置包括前后布置的起吊梁17,前后间起吊梁17通过连接杆18相互连接,起吊梁17两侧设置多组起吊架,每组起吊梁17的两端部顶部分别设置吊挂部,吊挂部上设置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处于轨道上移动,前侧起吊梁17前端部与后侧起吊梁17后端底部设置起吊链动力部20,起吊梁17中部底部设置起吊链19组件,起吊鼻连接起吊链19一端,起吊链19另一端穿过起吊链19组件后连接在起吊链动力部20上。
[0029]通过改进乘人装置与起吊装置,保持原有机车连接方式,运用现有起吊梁1,节约成本;有效压缩其设备间无效高度,而且无需外挂辅助设施,降低了运行要求的巷道高度,低高度的巷道能够节约矿井的建设成本,实现节能增效的革新。
[0030]乘车框架的底部设置底部支腿11,防止乘人车主体1底部与潮湿的地面接触,延长使用时间,增加支腿11寿命。
[0031]底梁上方焊接多把座椅2,座椅2前后两侧设置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限位块,限位孔上设置调向式靠背,座椅2左右两侧底梁上焊接扶手,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起吊装置、及起吊装置下方的乘人装置(1);所述乘人装置(1)包括左右两侧主框架(5),两侧主框架(5)的顶部设置顶梁相连,底部设置底梁相连,主框架(5)的上下之间设置立柱(8),主框架(5)的棱角处圆弧过度,乘车框架的底部设置底部支腿(11);乘车框架的顶部前后位置设置顶部起吊鼻(3),前端及后端位置设置端部起吊鼻(9),中部无任何凸起,压缩乘人装置(1)顶部与起吊梁(17)间的无效空间,乘车框架为矩形钢管制作,左右两侧处框架形成环状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梁上方焊接多把座椅(2),座椅(2)前后两侧设置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限位块,限位孔上设置调向式靠背,座椅(2)左右两侧底梁上焊接扶手,主框架(5)内侧向下设置上部扶手(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吊机车起吊梁用低净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前后布置的起吊梁(17),前后间起吊梁(17)通过连接杆(18)相互连接,起吊梁(17)之间设置多组起吊架,每组起吊梁(17)的两端部顶部分别设置吊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顾世凯薛建渠陈钦亮杨旭纪志华狄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斯特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