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27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冷却装置,涉及注塑加工领域,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连接支架两端均设有输送辊,两输送辊之间通过输送网带传动连接,连接支架中部设有若干下风冷单元,输送网带正上方设有支撑梁,支撑梁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交错设置,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下端设有活动板,每一活动板均铰接有上风冷单元,上风冷单元与下风冷单元设置于输送网带上方。上风冷单元朝向能够进行调节,通过数量较多的上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上部进行风冷降温,通过数量较少的下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下部进行风冷降温。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下部进行风冷降温。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下部进行风冷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或塑料注塑,是通过注塑机和注塑模具来实现的,注塑机将塑胶料熔融之后注入模具型腔内,保压冷却成型后取出即可。注塑完成后,成型产品通常存留在定模内,为保证下次注塑的正常进行,需要及时将成型产品取出,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依靠操作工取走,由于注塑刚刚结束,固化后的产品仍有余温,操作不当会烫伤操作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冷却装置,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所述连接支架两端均设有辊轮支架,所述辊轮支架上设有输送辊,两所述输送辊之间通过输送网带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中部设有若干下风冷单元,所述输送网带正上方设有支撑梁,所述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均设有与支撑梁相互垂直的横梁,所述支撑梁两端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横梁上,所述支撑梁相对两侧面分别可拆卸设有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下端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可拆卸设有活动板,每一所述活动板均通过安装螺栓铰接设有上风冷单元,所述上风冷单元均设置于输送网带与支撑梁之间,所述下风冷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上风冷单元之间间隙的下方。上风冷单元铰接设置于活动板上,上风冷单元朝向能够进行调节,上风冷单元距输送网带较远,通过数量较多的上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上部进行风冷降温,下风冷单元距输送网带较近,通过数量较少的下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下部进行风冷降温。
[000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一体成型设有直板部,所述直板部设置于输送网带与支撑梁之间,所述固定板、活动板与直板部均为竖直板体,所述活动板与直板部相互垂直,所述上风冷单元通过安装螺栓铰接于直板部上,所述直板部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槽,所述安装螺栓贯穿条形槽。上风冷单元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直板部上,上风冷单元能够沿条形槽移动调整安装位置,改变上风冷单元与输送网带的相对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风冷单元包括冷却风刀本体与固定板,所述冷却风刀本体下端设有出气缝隙,所述冷却风刀本体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直板部通过安装螺栓铰接。固定板下端固定设置于冷却风刀本体上端,固定板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直板部上,且固定板能够调节安装角度,改变冷却风刀的朝向。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端水平弯折设有水平板体,所述支撑梁下表面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有若干第三滑动件,所述水平板与第三滑动件通过螺钉一一
对应可拆卸连接。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侧面,固定板上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梁底面,通过固定板提高第一支座侧面与支撑梁底面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固定板提高第二支座侧面与支撑梁底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固定板的稳固程度。
[0008]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下风冷单元均包括冷风管、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输送网带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夹设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外周面设有进风管,冷风管外周面上端开设有出风槽。进风管与冷风管内部连通,通过进风管连接外部气源为冷风管供气,在连接支架上分布有多根冷风管,利用冷风管朝输送网带吹出高速空气进行降温。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端均可拆卸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冷风管与容纳槽间隙配合,所述容纳槽与冷风管下端之间夹设有橡胶垫片。在容纳槽内壁与冷风管之间塞入橡胶垫片以增加冷风管受到的阻力,避免冷风管发生晃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风管套设于输送网带内部,所述冷风管轴线设置于输送辊轴线上方。输送网带具有比较细密的网眼,下风冷单元吹出的压缩空气被单层输送网带阻挡后,变成柔和气流吹至输送网带上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冷风管的轴线与输送辊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出风槽的延伸方向与冷风管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出风槽的横截面积沿竖直方向逐渐缩小。出风槽的沿直线延伸呈长条状,利用出风槽吹出压缩空气,对注塑件下表面进行风冷降温,出风槽的横截面逐渐扩大,使压缩空气风速略微减小。
[00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端设有第一螺栓,活动板下端设有第二螺栓,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圆形槽与弧形槽,所述第一螺栓贯穿圆形槽,第二螺栓贯穿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环绕圆形槽设置。圆形槽用于安装第一螺栓,活动板上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弧形槽用于安装第二螺栓,活动板下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弧形槽位置处,进一步地,弧形槽的圆心与圆形槽的圆心重合,使活动板上端能够绕圆形槽进行旋转以调整活动板的角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横梁、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为铝型材,两所述横梁上表面通过第一角码可拆卸连接支撑梁,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通过第二角码可拆卸连接支撑梁,所述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与第三滑动件均为T型螺母。第一支座与支撑梁之间通过第二角码进行连接,使得第一支座的位置可调,第二支座与支撑梁之间通过第二角码进行连接,使得第二支座的位置可调,支撑梁与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角码进行连接,横梁固定在第一立架或第二立架上,使得支撑梁的位置可调。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上风冷单元铰接设置于活动板上,上风冷单元朝向能够进行调节,上风冷单元距输送网带较远,通过数量较多的上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上部进行风冷降温,下风冷单元距输送网带较近,通过数量较少的下风冷单元对输送网带上的注塑件下部进行风冷降温。
附图说明
[0015]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记:连接支架1、第一立架2、第二立架3、横梁4、支撑梁5、辊轮支架6、输送辊7、输送网带8、下风冷单元9、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1、固定板12、活动板13、上风冷单元14。
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1]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0022]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所述连接支架两端均设有辊轮支架,所述辊轮支架上设有输送辊,两所述输送辊之间通过输送网带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中部设有若干下风冷单元,所述输送网带正上方设有支撑梁,所述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均设有与支撑梁相互垂直的横梁,所述支撑梁两端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横梁上,所述支撑梁相对两侧面分别可拆卸设有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下端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可拆卸设有活动板,每一所述活动板均通过安装螺栓铰接设有上风冷单元,所述上风冷单元均设置于输送网带与支撑梁之间,所述下风冷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上风冷单元之间间隙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一体成型设有直板部,所述直板部设置于输送网带与支撑梁之间,所述固定板、活动板与直板部均为竖直板体,所述活动板与直板部相互垂直,所述上风冷单元通过安装螺栓铰接于直板部上,所述直板部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安装螺栓贯穿条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注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冷单元包括冷却风刀本体与固定板,所述冷却风刀本体下端设有出气缝隙,所述冷却风刀本体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直板部通过安装螺栓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注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端水平弯折设有水平板体,所述支撑梁下表面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权傅敏黄开浪林俊如
申请(专利权)人:华伟达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