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包括:竖直设置的侧墙模板、相对底板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模板、沿管廊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撑杆组、沿高度方向竖直设置的竖撑杆组、相对侧墙模板间隔设置的立撑。侧墙模板的下端与底板相连,其相对的上端与顶板模板的一侧相连,顶板模板的另一相对侧与立撑的顶端相连。横撑杆组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和立撑。竖撑杆组与横撑杆组连接成整体,且竖撑杆组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顶板模板和底板。本新型支撑体系,节省了材料,同时利用顶板支撑体系中的横撑杆组对侧墙模板进行加固,实现侧墙与顶板可一次性浇筑,进而提高侧墙单侧支模的稳定性,及整体的施工效率。及整体的施工效率。及整体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综合管廊建设里程不断增加,综合管廊也从新建工程向改扩建工程发展,改扩建综合管廊项目中周边环境复杂,地上地下各类建筑物和管线众多,导致施工空间狭小,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得不选择单侧支模,以提高空间综合利用率,同时单侧支模又面临加固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综合管廊的单侧支模体系作为管廊施工安全和质量关键项目,以至单侧支模一直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难题,如采用传统的拉杆进行加固,拉杆一端无可靠的固定点,模板固定不牢靠、变形大;若采用斜撑架进行加固,则受立杆和空间的影响,斜撑架宽度不能过大,无法实现侧墙和顶板同步进行施工,以上两种方式施工过程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施工质量。为此,寻求一种操作简单、高效、适应性强的综合管廊侧墙单侧支模及顶板支撑方式,成为业界共同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以解决现有的单侧支模体系存在的模板固定不牢靠、变形大,施工过程费时费力,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包括:竖直设置的侧墙模板、相对底板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模板、沿管廊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撑杆组、沿高度方向竖直设置的竖撑杆组、相对侧墙模板间隔设置的立撑;侧墙模板的下端与底板相连,其相对的上端与顶板模板的一侧相连,顶板模板的另一相对侧与立撑的顶端相连;横撑杆组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和立撑;竖撑杆组与横撑杆组连接成整体,且竖撑杆组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顶板模板和底板。
[0007]进一步地,横撑杆组包括沿侧墙模板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排横撑杆,每排横撑杆包括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横撑杆;每根横撑杆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和立撑。
[0008]进一步地,横撑杆包括内外套合设置的支撑内横杆和支撑外横杆,及设置于支撑外横杆端部且连接支撑内横杆的第一伸缩调节器;第一伸缩调节器用于调节支撑内横杆相对伸出支撑外横杆的长度,以调节横撑杆的总长度,进而使横撑杆的两端分别顶紧两侧的侧墙模板和立撑。
[0009]进一步地,支撑内横杆的长度不超过横撑杆总长度的1/3;每排横撑杆还包括水平设置且连接于相邻两根横撑杆之间的纵撑杆。
[0010]进一步地,竖撑杆组包括沿管廊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排竖撑杆,每排竖撑杆包括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竖撑杆,且每排竖撑杆中多根竖撑杆与每排横撑杆中多根横撑杆对应设置,以使同一纵剖面上存有由多根横撑杆和多根竖撑杆纵横交错且通过十字扣件连接形成的格栅网;每根竖撑杆竖直设置,且其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底板和顶板模板。
[0011]进一步地,竖撑杆包括内外套合设置的支撑内立杆和支撑外立杆,及设置于支撑外立杆端部且连接支撑内立杆的第二伸缩调节器;第二伸缩调节器用于调节支撑内立杆相对伸出支撑外立杆的长度,以调节竖撑杆的总长度,进而使竖撑杆的两端分别顶紧两侧的底板和顶板模板。
[0012]进一步地,侧墙模板沿高度方向为整块设置,且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块侧墙模板之间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将两者连接成整体。
[0013]进一步地,顶板模板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块顶板模板接缝处宽度方向为整块设置接缝应位于竖撑杆处,并减少接缝数量,且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块顶板模板之间设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以将两者连接成整体。
[0014]进一步地,立撑包括浇筑成型于底板上且竖直设置的中隔墙墙体,及设置于中隔墙墙体朝向侧墙模板侧的立面上的隔墙模板,横撑杆组的端部顶抵并连接隔墙模板;或者,立撑为竖直设置且底部支撑连接于底板上的另一块侧墙模板。
[0015]进一步地,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还包括用于增强结构稳定性的多根方钢和多组顶板支撑件;多根方钢沿侧墙模板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侧墙模板上,且每根方钢沿管廊的纵深方向延伸,并横撑杆组的端部顶抵对应高度的方钢;多组顶板支撑件沿管廊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顶板模板的下表面上,且每组顶板支撑件沿管廊的纵深方向延伸,并竖撑杆组的顶端顶抵并连接对应位置的顶板支撑件。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高效、适应性强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用于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狭窄空间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施工;本技术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中,避免了侧墙单侧支模采用斜撑架或对拉杆,节省了材料,同时利用顶板支撑体系中的横撑杆组对侧墙模板进行加固,实现侧墙与顶板可一次性浇筑,进而提高侧墙单侧支模的稳定性,及整体的施工效率,为今后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狭窄空间综合管廊、箱涵、通道等结构的侧墙及顶板施工提供了借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0、侧墙模板;20、底板;30、顶板模板;40、横撑杆组;401、支撑内横杆;402、支撑外横杆;403、第一伸缩调节器;50、竖撑杆组;501、支撑内立杆;502、支撑外立杆;503、第二伸缩调节器;60、立撑;61、中隔墙墙体;62、隔墙模板;70、十字扣件;80、方钢;90、顶板支撑件;100、深基坑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4]参照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包括:竖直设置的侧墙模板10、相对底板20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模板30、沿管廊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撑杆组40、沿高度方向竖直设置的竖撑杆组50、相对侧墙模板10间隔设置的立撑60。侧墙模板10的下端与底板20相连,其相对的上端与顶板模板30的一侧相连,顶板模板30的另一相对侧与立撑60的顶端相连。横撑杆组40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10和立撑60。竖撑杆组50与横撑杆组40连接成整体,且竖撑杆组50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顶板模板30和底板20。
[0025]本技术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构建步骤为:首先在管廊底板及立撑构建完成后,不拆除底板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侧墙模板(10)、相对底板(20)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模板(30)、沿管廊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撑杆组(40)、沿高度方向竖直设置的竖撑杆组(50)、相对侧墙模板(10)间隔设置的立撑(60);侧墙模板(10)的下端与底板(20)相连,其相对的上端与顶板模板(30)的一侧相连,顶板模板(30)的另一相对侧与立撑(60)的顶端相连;横撑杆组(40)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10)和立撑(60);竖撑杆组(50)与横撑杆组(40)连接成整体,且竖撑杆组(50)的相对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顶板模板(30)和底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横撑杆组(40)包括沿侧墙模板(10)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排横撑杆,每排横撑杆包括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横撑杆;每根横撑杆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顶抵并连接侧墙模板(10)和立撑(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横撑杆包括内外套合设置的支撑内横杆(401)和支撑外横杆(402),及设置于支撑外横杆(402)端部且连接支撑内横杆(401)的第一伸缩调节器(403);第一伸缩调节器(403)用于调节支撑内横杆(401)相对伸出支撑外横杆(402)的长度,以调节横撑杆的总长度,进而使横撑杆的两端分别顶紧两侧的侧墙模板(10)和立撑(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支撑内横杆(401)的长度不超过横撑杆总长度的1/3;每排横撑杆还包括水平设置且连接于相邻两根横撑杆之间的纵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侧墙及顶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竖撑杆组(50)包括沿管廊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排竖撑杆,每排竖撑杆包括沿管廊纵深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竖撑杆,且每排竖撑杆中多根竖撑杆与每排横撑杆中多根横撑杆对应设置,以使同一纵剖面上存有由多根横撑杆和多根竖撑杆纵横交错且通过十字扣件(70)连接形成的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招,李梁,虢希,薛磊,何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