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67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第一模具块下端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订顶端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抵持柱,第一顶板顶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控制气动伸缩杆,使得气动伸缩杆输出端推动第一顶板,且气动伸缩杆最大推送位置不高于限位口,当第一顶板上的翘板一端抵持限位口时,气动伸缩杆继续运作伸长至最大限度过程中,通过翘板另一端进行抵推第二顶板做第二顶出动作,最终通过顶针进行推动注塑完成后的成品,以此不仅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使用成本,而且操作简便并缩小二次顶出整体结构的空间。小二次顶出整体结构的空间。小二次顶出整体结构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二次顶出
,具体涉及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的印刷机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塑料零部件进行分批次注塑成型,然而由于印刷机上的部分塑料配件形状特殊,在使用模具注塑成型过后,进行对成品进行脱模时,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二次顶出操作,但由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复杂,需在标准模具结构基础上增加很多附属零件,加大了模具成本,且受限于产品尺寸及结构限制,从而导致二次顶出机构因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模具注塑成型过后,进行对成品进行脱模时,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二次顶出操作,但由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复杂,需在标准模具结构基础上增加很多附属零件,加大了模具成本,且受限于产品尺寸及结构限制,从而导致二次顶出机构因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无法实施,故提供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使其解决以上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其包括:第一模具块,第一模具块下端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订顶端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抵持柱,所述第一顶板顶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翘板,所述第一模具块正对翘板上端一侧设置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口数量设置有两个。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块上端一侧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杆外壁均套接有弹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顶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顶针贴合滑动连接第一模具块上端内壁。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块顶端拐角处固定连接有合模导向杆,所述合模导向杆数量设置有两个,所述合模导向杆滑动连接有第二模具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抵持柱顶端一侧接触第二顶板,所述抵持柱数量设置有两个。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翘板为钝角弯折形状,所述翘板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所述滚轮外圈直径小于抵持柱高度。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控制气动伸缩杆,使得气动伸缩杆输出端推动第
一顶板,且气动伸缩杆最大推送位置不高于限位口,当第一顶板上的翘板一端抵持限位口时,气动伸缩杆继续运作伸长至最大限度过程中,通过翘板另一端进行抵推第二顶板做第二顶出动作,最终通过顶针进行推动注塑完成后的成品,以此不仅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使用成本,而且操作简便并缩小二次顶出整体结构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翘板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模具块;2、气动伸缩杆;3、第一顶板;4、抵持柱;5、翘板;6、限位口;7、滑杆;8、弹簧;9、第二顶板;10、顶针;11、合模导向杆;12、第二模具块;1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请结合参阅图1

图3,本技术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块1,第一模具块1下端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动伸缩杆2,气动伸缩杆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3,第一顶板3订顶端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抵持柱4,第一顶板3顶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翘板5,第一模具块1正对翘板5上端一侧设置有限位口6,限位口6数量设置有两个。
[0019]结合图2所示,其中第一模具块1上端一侧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有滑杆7,通过滑杆7使得第二顶板9运动时保持平稳,同时可保护顶针10,滑杆7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杆7外壁均套接有弹簧8,通过弹簧8当气动伸缩杆2收缩后可推动第二顶板9复位,滑杆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9,第二顶板9顶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10,通过顶针10可将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脱模,顶针10数量设置有若干个,顶针10贴合滑动连接第一模具块1上端内壁。
[0020]其中,第一模具块1顶端拐角处固定连接有合模导向杆11,合模导向杆11数量设置有两个,合模导向杆11滑动连接有第二模具块12,抵持柱4顶端一侧接触第二顶板9,抵持柱4数量设置有两个,当第一顶板3上的使得第一顶板3连带抵持柱4推动第二顶板9,翘板5为钝角弯折形状,翘板5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3,以此便于通过翘板5进行二次推动第
二顶板9,且滚轮13外圈直径小于抵持柱4高度,通过抵持柱4不仅当第二顶板9落下时对翘板5进行保护,且保证顶针10收缩至第一模具块1中时,其顶端始终与第一模具块1平齐。
[0021]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注塑机控制第二模具块12,使得第二模具块12顺着合模导向杆11合在第一模具块1上,当第一模具块1和第二模具块12模腔中注塑完成后,通过控制气动伸缩杆2,使得气动伸缩杆2输出端推动第一顶板3,且气动伸缩杆2最大推送位置不高于限位口6,当第一顶板3上的翘板5一端抵持限位口6时,气动伸缩杆2继续运作伸长至最大限度过程中,通过翘板5另一端进行抵推第二顶板9做第二顶出动作,最终通过顶针10进行推动注塑完成后的成品。
[0022]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本技术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块(1),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块(1)下端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动伸缩杆(2),所述气动伸缩杆(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3),所述第一顶板(3)顶端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抵持柱(4),所述第一顶板(3)顶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翘板(5),所述第一模具块(1)正对翘板(5)上端一侧设置有限位口(6),所述限位口(6)数量设置有两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块(1)上端一侧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杆(7)外壁均套接有弹簧(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墨印刷机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9),所述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秀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联惠信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