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66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所述的路面基层包括以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完成拼接的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其构成方包括两种模块外形与尺度的设计、两种模块的混凝土预制及养生、路面底基层的施工、两种模块的吊装与拼接及路面结构应力吸收层、粘层、面层及其它附属设施的施工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两种模块的插合拼装与交错搭接,无需再设置普通砼路面的拉杆和传力杆,既减少了施工工序,也节约了施工材料,还能减缓因预制模块温度膨胀引起的板块拱起现象,并在有效分担上部荷载的同时避免拼接缝向上反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很好的实用性。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基层具有施工速度快、减少扬尘、施工质量好、施工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是一个路面快速施工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国内的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技术尚处于试验和研究阶段,成熟的经验不多,尤其对于路幅较宽的多车道公路,因装配式路面基层的各个基块尺寸板块划分较大,给公路运输和现场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传统的砼路面通过设置传力杆和拉杆能有效的避免板块错台,并且可以协调相邻板块的联合受力,而对于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在现场拼装后如何实现传统砼路面拉杆、传力杆的功能,也是制约装配式砼路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路面基层,还应避免一个问题,即限制板块之间的拼接缝向上发展,从而防止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板块之间接缝形成反射裂缝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0005]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包括若干L型模块和T型模块,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采用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拼接,相邻的两个L型模块之间设置有A填缝板,相邻的两个T型模块之间设置有B填缝板。
[0006]所述L型模块的一端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L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块凸起,所述模块凸起的直径为30~60cm。
[0007]所述T型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T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与前述圆柱形模块凸起相契合的模块孔槽。
[0008]所述的A填缝板和B填缝板均采用浸沥青木板制作,其宽度为2cm。
[0009]所述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宽度不超过2.5m,其长度范围是2.5

3.75m,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的长度可相同设置或不同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11]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的构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根据路基宽度,确定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长、宽尺度及搭接翼元的长度,进行模块的基板外形设计,并考虑在其薄弱处设置加强筋。
[0013](2)在工厂预制混凝土两种模块,养生至设计强度后运送至施工现场。
[0014](3)按照设计要求做路面底基层的施工,整平碾压并验收合格。
[0015](4)现场放线后,逐一吊装T型模块,并在相邻的两块T型模块之间放置B填缝板,复核无误后,采用改性沥青对缝隙进行灌封。
[0016](5)逐一吊装L型模块与T型模块插接拼装,并在相邻的两块L型模块之间放置A填缝板,待全部L型模块吊装完成,采用改性沥青对所有缝隙进行灌封。
[0017](6)顺序完成路面结构应力吸收层、粘层、面层及其它附属设施的施工。
[0018](7)开放交通。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两种模块插合拼装,可使T型模块利用两端的模块孔槽将L型模块牢牢锁住,无需再设置普通砼路面的拉杆和传力杆,在保证受力效果的前提下,既减少了施工工序,也节约了施工材料。
[0021](2)T型模块两端的模块孔槽尺寸略大于L型模块上模块凸起的尺寸,并在各个模块之间设置以浸沥青木板制作的填缝板,可有效减缓因预制模块温度膨胀引起的板块拱起现象。
[0022](3)L型模块与T型模块交错搭接,不会在路幅范围内产生连续横缝,可在有效分担上部荷载的同时避免拼接缝向上反射。
[0023](4)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在横向路幅范围内的模块设置为三块一组,每块的尺寸较传统的预制板块更小,有利于现场安装,尤其适用于多车道公路的建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的路基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拼装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L型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是图2中T型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5是图2中多个L型模块及其间第一填缝板的组合情况示意图;
[0029]图6是图2中多个T型模块及其间第二填缝板的组合情况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中央分隔带;2、第一机动车道;3、第二机动车道;4、硬路肩;5、土路肩;6、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7、公路护栏;8、汽车轮迹线;9、L型模块;91、模块凸起;92、A填缝板;10、T型模块;101、模块孔槽;102、B填缝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透彻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以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做以介绍。
[003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情况。
[0034]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6设置在中央分隔带1两侧的双向公路的路面底基层上,其位置分别在所述中央分隔带1两侧双向公路的公路护栏7之内,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6之上铺设用于灌封拼装缝隙的沥青路面,所述沥青路面的内侧设置第一机动车道2和第二机动车道3,所述第二机动车道3的外侧为连接土路肩5的硬路肩4。
[0035]图2示出了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6的模块拼装情况。
[0036]参见图2,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6包括若干个L型模块9和T型模块10,在本实施例的双向四车道公路上,以中央分隔带1为界,两边的两个车道均以纵向的两列L型模
块9和位于两列L型模块9之间的一列T型模块10采用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拼接而成,以避免产生连续的横向拼接缝。图中的纵向虚线为汽车轮迹线8。
[0037]图3示出了L型模块9的剖面结构。
[0038]参见图3,所述的L型模块9为“L”型台阶式断面,其一端的台阶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的搭接翼元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块凸起91,所述模块凸起91的直径为30~60cm,台阶的高度为L型模块9厚度的1/2。
[0039]图4示出了T型模块10的剖面结构。
[0040]参见图4,所述的T型模块10为“倒T”型台阶式断面,其两端的台阶均设置为搭接翼元,且两端的搭接翼元上分别设置与前述圆柱形模块凸起91相契合的模块孔槽101,两端台阶的高度均为T型模块10厚度的1/2。
[0041]图5示出了多个L型模块9参与拼装时与A填缝板92的组合情况。
[0042]参见图5,多个L型模块9参与拼装时,相邻的两个L型模块9之间设置有A填缝板92。
[0043]图6示出了多个T型模块10参与拼装时与B填缝板102的组合情况。
[0044]参见图6,多个T型模块10参与拼装时,相邻两个T型模块10之间设置有B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包括若干L型模块和T型模块,其特征在于: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采用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拼接,相邻的两个L型模块之间设置有A填缝板,相邻的两个T型模块之间设置有B填缝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模块的一端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L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块凸起,所述模块凸起的直径为30~6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T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与前述圆柱形模块凸起相契合的模块孔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填缝板和B填缝板均采用浸沥青木板制作,其宽度为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宽度不超过2.5m,其长度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芳娄中波郭瑞史卿闫颂李丹明陈泊豪邢文文徐文斌朱春雨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