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35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陀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流程:陀螺在模态与模态之间切换;记录模态和模态,并将和送入模态切换解算模块;计算陀螺漂移信号;重复执行以上步骤,计算出陀螺漂移信号;陀螺回复至模态,求取均值,并传输给误差补偿模块;数据录取模块实时录取正常工作时的陀螺输出,并将其送入误差补偿模块,误差补偿模块将补偿到上,得到补偿后的陀螺输出角速度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切换前后陀螺输出进行差分来消除常值漂移和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误差,保证陀螺精度和稳定性。保证陀螺精度和稳定性。保证陀螺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陀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谐振陀螺是利用谐振子振动驻波在哥氏力作用下沿环向进动来敏感外界角速度的一种振动陀螺,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工作寿命长,体积小,噪声低,加速度不敏感,抗冲击、过载、辐射能力强等优点,同时具有独特的瞬间断电工作保持能力,在空间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是由于陀螺的加工工艺误差就会产生常值漂移,由于工作环境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就会产生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如果不实时对常值漂移及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进行标定补偿,就会对陀螺的精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通过对模态切换前后陀螺输出进行差分可以消除常值漂移,并间隔一段时间对陀螺常值漂移进行一次补偿,可以消除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漂移误差,最终提高了陀螺精度和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 陀螺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工作在模态,进行误差标定时,上位机控制陀螺在模态与模态之间切换;S2:数据录取模块记录误差标定时段内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和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并将和分别送入模态切换解算模块;S3: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按照式(1)计算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1);其中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S4:然后重复执行S1,S2,S3,计算出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S5: 停止误差标定,上位机控制陀螺回复至模态正常工作模式,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求取误差标定时段的均值,并将的值传输给误差补偿模块;S6:陀螺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数据录取模块实时录取陀螺输出角速度数据,并
将其送入误差补偿模块,误差补偿模块将按照式(2)补偿到上,得到补偿后的陀螺输出角速度数据,从而完成对正常工作模式陀螺漂移的误差补偿;(2)。
[0006]优化的,S1中陀螺在模态及模态时的时长均为5分钟,然后进行模态切换。
[0007]优化的,S1中模态切换的时间为10秒。
[0008]进一步,每间隔两小时重复一次步骤S1

S6。
[0009]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对切换前后陀螺输出进行差分得到陀螺漂移信号的表达式,并在标定过程中求取陀螺漂移信号均值,将补偿到陀螺原始角速度数据上,从而可以消除陀螺常值漂移。间隔一段时间对常值漂移进行一次补偿,可以消除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漂移误差,保证陀螺精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力反馈陀螺模态切换的示意图。
[0011]图2是陀螺模态切换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S1: 陀螺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工作在模态,进行误差标定时,上位机控制陀螺在模态与模态之间切换,具体力反馈陀螺模态切换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S2:数据录取模块记录误差标定时段内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和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并将和分别送入模态切换解算模块;S3: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按照式(1)计算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信号;(1);其中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
[0013]具体计算原理如下:
[0014]半球谐振陀螺是哥氏振动陀螺的一种,基于哥氏效应敏感外部角速度。其基于Lynch的非理想谐振子误差模型,可以得到半球谐振陀螺运动方程为式(3):可以得到半球谐振陀螺运动方程为式(3):(3);
其中:为Paoli矩阵;为布莱恩系数,约等于0.27;为虚数,为相互正交的检测轴,处的位移;为谐振子受到的控制力;表示陀螺的频率裂解值;表示陀螺的平均频率;表示频率轴与电极轴的夹角;表示谐振子周向平均阻尼,表示谐振子周向阻尼不均,表示最大阻尼轴时间常数;表示最小阻尼轴时间常数;表示阻尼轴与电极轴的夹角,为谐振子模态质量,为外部输入角速度。
[0015]通过平均带入分析后,忽略二阶小量,可得陀螺的控制闭环情况下固有频率以及控制信号模型,即式(4):(4);其中、、分别为:正交控制角速度信号、幅度控制角速度信号和进动控制角速度信号(即陀螺输出角速度数据);为振动波节点振幅的一阶微分;为谐振子固有频率,为频率控制回路参考频率,为振型角。
[0016]而模态切换就是控制陀螺工作在力反馈模式下,通过交替切换陀螺EA\EQ电极和Ea\Eq电极的控制功能,使陀螺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条件下,陀螺漂移与外界角速度的关系产生规律性变化,从而达到从包含外界角速度信息的陀螺信号中分离出陀螺漂移的目的。
[0017]结合式(4)分析,可得到模态下半球谐振陀螺运动方程式(5):模态下半球谐振陀螺运动方程式(5):(5);其中,;;
[0018]求解式(5),结合式(4),且考虑力反馈模式下,则可以得到模态和模态下陀螺力反馈回路输出角速度数据为式(6):(6);由式(6)可以看出,模态切换前后陀螺敏感外界角速度反号,陀螺漂移信号的大小不变,通过对切换前后的及进行差分即可分离其中的陀螺漂移,即得式(1)。
[0019]因此按照上述S1

S3的步骤就可以计算出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
S4:然后重复执行S1,S2,S3,计算出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S5: 停止误差标定,上位机控制陀螺回复至模态正常工作模式,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求取的均值,并将的值传输给误差补偿模块;
[0020]S6:陀螺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数据录取模块实时录取陀螺输出数据,并将其送入误差补偿模块,误差补偿模块将按照式(2)补偿到上,得到补偿后的陀螺输出角速度数据,完成对正常工作模式陀螺漂移的误差补偿,从而可以消除陀螺常值漂移,保证陀螺的精度及稳定性。
[0021](2)。
[0022]进一步,每间隔两小时重复一次步骤S1

S6,对陀螺的漂移误差进行一次补偿,可以消除常值漂移由于时间、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漂移误差,保证陀螺精度和稳定性。
[0023]具体效果可以通过如下实验验证: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谐振陀螺放置于水平平台上,检查电缆连接正确;然后接通电源,数据录取模块录取陀螺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录取时间12小时,并根据式(7),陀螺自动计算出稳定性为D1=0.9
°
/h。(7)
[0024]其中:n为录取的数据个数, (i=1,2,3

n)为每个陀螺角速度输出值,为n个数据角速度输出平均值。
[0025]然后重复S1

S6的过程直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 陀螺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工作在模态,进行误差标定时,上位机控制陀螺在模态与模态之间切换;S2:数据录取模块记录误差标定时段内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和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并将和分别送入模态切换解算模块;S3: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按照式(1)计算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数据;(1);其中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为陀螺模态的输出角速度数据;S4:然后重复执行S1,S2,S3,计算出误差标定时段内的陀螺漂移;S5: 停止误差标定,上位机控制陀螺回复至模态正常工作模式,模态切换解算模块求取误差标定时段的均值,并将的值传输给误差补偿模块;S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晨凯杨松普张海峰王兴岭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