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734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包括:喷枪组、喷喷枪以及气压喷头;用于固定两组喷枪组的密封腔室,密封腔室的前后端为进料端与出料端,密封腔室的两侧通过挡板贴合在喷枪组的外侧进行密封;密封腔室具有一储油腔室,储油腔室承接板材下端的脱模油,储油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上板导油管,储油腔室的底壁插接有第一过滤夹板,上板导油管的底端与储油腔室相通,上板导油管顶端的竖直切线与板材外边沿的投影线重合;焊接在储油腔室下方的导油腔室,导油腔室通过若干管道连接一循环件的进油端,循环件的出油端与两组喷枪组相通,能够对脱模油进行处理后再迅速回流至油枪中再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的回油系统,从而提高对脱模油的利用。对脱模油的利用。对脱模油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板材加工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板材的加工过程中,是将原料,例如矿渣与其他成分混配的原材料均匀的摊洒在铝板上,随后通过压制、烘干等步骤让原材料形成板状结构,再将板材与铝板分离,板材单独放置自然风干,而铝板则是转运回起点位置等待下一次原料的配给,为了便于铝板与板材的脱模分离,则需要在铝板上喷洒脱模油。
[0003]在喷洒脱模油之后,脱模油会沿着铝板的表面延伸流动,有部分会沿着铝板的边沿下流浪费掉,现有的虽说没有专门对脱模油进行回收,但可沿用接油盘的方式,将接油盘置于铝板的下端,通过接油盘收集自铝板上滴落下的脱模油,从而达到循环用油的目的。
[0004]现有的采用接油盘的回收方式,虽说能够达到一定的回油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通过脱模油自主的流动方式进行接油,由于油的流动性差,且铝板的传输速度并不慢,往往铝板上的脱模油还没滴落就随着铝板传输走,并且,采用传统的接油盘的话仅仅只是起到接油的作用,接到的油并不能直接用于再使用,还需要多个步骤提纯。
[0005]故本案旨在提供一种完整的脱模油回收结构,并且能够对脱模油进行处理后再迅速回流至油枪中再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的回油系统,从而提高对脱模油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包括:
[0009]位于板材上下端的喷枪组,喷枪组上等距均匀设置有若干指向板材的喷枪,上端的喷枪组上还倾斜设置有指向板材的气压喷头;
[0010]用于固定两组喷枪组的密封腔室,密封腔室的前后端为进料端与出料端,密封腔室的两侧通过挡板贴合在喷枪组的外侧进行密封;
[0011]密封腔室具有一储油腔室,储油腔室承接板材下端的脱模油,储油腔室的内侧壁设置有上板导油管,储油腔室的底壁插接有第一过滤夹板,上板导油管的底端与储油腔室相通,上板导油管顶端的竖直切线与板材外边沿的投影线重合;
[0012]焊接在储油腔室下方的导油腔室,导油腔室通过若干管道连接一循环件的进油端,循环件的出油端与两组喷枪组相通。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气压喷头位于喷枪的后侧,且气压喷头指向板材的边侧。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气压喷头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65
°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上板导油管包括引流段、导油段以及下油段,引流段为一倾斜段,其开口为倒梯形结构,其顶端的竖直切线与板材外边沿的投影线重合,下油段一
倾斜指向储油腔室。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储油腔室的顶端延伸至上端的喷枪组外侧且密封引流段的外侧开口。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第一过滤夹板包括上分滤板与下分滤板,上分滤板与下分滤板的过滤孔纵向交错,且上分滤板与下分滤板的外侧均锁接有卡环,卡环对应的槽孔上套接有一密封套。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导油腔室向下倾斜朝向循环件的位置。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循环件具有第一储油腔室与第二储油腔室,第一储油腔室与第二储油腔室之间插接有第二过滤夹板,第二过滤夹板的底部连接有一垂直的接插板,接插板与第一储油腔室与第二储油腔室活动连接,第一储油腔室的进油管与第二储油腔室的出油管上均连接有油泵。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通过在喷枪组上设置的气压喷头,能够将板材上的脱模油往两侧推动,一方面能够促进脱模油的均匀覆盖,而另一方面则能够将多余的脱模油迅速冲刷至密封腔室内,避免快速通过的板材直接将多余的脱模油带走造成浪费,使更多的脱模油能够进入循环当中。
[0022]本技术通过上板导油管能够回收板材上端外溢的脱模油,而通过储油腔室则能够回收板材下端滴落的脱模油,从而达到能够同时回收板材所有多余脱模油的效果,对脱模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在板材上下端的喷枪组,能够促使板材的上下端均受到脱模油的覆盖效果,为后期板材的叠加提供一定的条件,并且,由于上述的脱模油回收,能够将回收的大量的脱模油通过导油腔室导入循环件,再通过循环件导入上下端的喷枪组中,从喷油、回收、再输送集成到一个系统内,使脱模油能够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油路流动线路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一种上板导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一种循环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一种第一过滤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现有的回收油的方式多数是直接采用接油盘底置的方式,通过待回收油的自然滴落完成整个回收过程,若用于待回收体的底面回收,由于自重的原因,回收的效率还有一定的保证,但是若用于待回收体的顶面回收,则由于油类物质的粘稠性,其自流动性较低,往往在待回收体离开回收区域仍然没有完整回收过程,从而致使大量的油类被浪费,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案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3]参照图1~5所示,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包括:位于板材上下端的喷枪组10,喷枪组10上等距均匀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板材上下端的喷枪组(10),喷枪组(10)上等距均匀设置有若干指向板材的喷枪,上端的喷枪组(10)上还倾斜设置有指向板材的气压喷头(11);用于固定两组喷枪组(10)的密封腔室(20),密封腔室(20)的前后端为进料端与出料端,密封腔室(20)的两侧通过挡板贴合在喷枪组(10)的外侧进行密封;密封腔室(20)具有一储油腔室(21),储油腔室(21)承接板材下端的脱模油,储油腔室(21)的内侧壁设置有上板导油管(22),储油腔室(21)的底壁插接有第一过滤夹板(23),上板导油管(22)的底端与储油腔室(21)相通,上板导油管(22)顶端的竖直切线与板材外边沿的投影线重合;焊接在储油腔室(21)下方的导油腔室(30),导油腔室(30)通过若干管道连接一循环件(40)的进油端,循环件(40)的出油端与两组喷枪组(10)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喷头(11)位于喷枪的后侧,且气压喷头(11)指向板材的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喷头(11)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6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脱模油涂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导油管(22)包括引流段(221)、导油段(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宜袁崧淇丘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锐美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