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0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涉及到标定定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和定位杆,无人机包括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通信连接,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授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信连接,授时模块的输出端授时输出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通信连接,飞行端定位模块和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定位原理采用RTK技术,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作为基站,飞行端定位模块作为移动站,飞行端定位模块接收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也接收来自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载波相位,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处理,进而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增加本系统的定位精度。加本系统的定位精度。加本系统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定定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

技术介绍

[0002]在地理探测工作中,一般使用无人机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无人机通过遥感控制监测,因为要确保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正常,需要对无人机的坐标进行标定。
[0003]在传统的相机双目标定中,流程为拍摄图片或者视频之后,左右相机设置某一帧为同步帧,图片内部自动寻找获取目标物(一般为棋盘格或者圆盘格)的坐标,外部使用全站仪或者GPS等实际测量目标物在世界坐标系的位置,进而计算像素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该方法简单实用,常用的有张正标定法、圆盘标定法、激光标定法等等;但是该类方法的弊端在于事后标定,无法实时进行标定,在时间上耗时较长。
[0004]因此,提出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包括:
[0007]无人机和定位杆,所述无人机包括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授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授时模块的输出端授时输出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通信连接;
[0008]所述定位杆包括定位杆数传模块、定位杆端定位模块和计算机端,所述定位杆数传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杆端数传模块与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与计算机端之间双向通信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授时模块、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均设置于无人机上。
[0010]无人机上的飞行端定位模块在与GPS卫星配合获得无人机的轨迹信息后,通过飞行端数传模块每秒发送20次传送包给定位杆端数传模块,结合授时模块形成间隔50ms的时间戳匹配GPS的运行轨迹,进而间接传递给计算机端进行分析。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与GPS卫星通信连接,计算机端通过定位杆端数传模块接收来自飞行端数传模块发出的信息。
[0012]其中,飞行端数传模块和定位杆端数传模块均可选用E62

433T30D型数传模块,采用全双工数传模块,发射功率大,可双向同时传输,进而增加本系统工作效率,其中,飞行端定位模块和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定位原理采用RTK技术,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作为基站,飞行端定位模块作为移动站,飞行端定位模块接收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也接收来自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载波相位,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处理,进而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增加本系
统的定位精度。
[0013]优选的,所述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设置于无人机主体上可转动的桨叶,桨叶转动时带动无人机飞行。
[0014]其中,在飞行端定位模块通过飞行端数传模块进行数据包发送时,通过授时模块将每一个数据均匹配一个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戳,发送格式为:时间戳+空格+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相较于现有的NMEA0183协议只能精确到秒来说,定位时间上更精确。进而提升本系统在时间上的精确程度,为实时的飞行轨迹分析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时空依据,根据以上实时标定的系统,对于常规的环境,完成实时标定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包括下杆体和上杆体,所述下杆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上下分布,所述上安装槽中用于存储定位杆数传模块、定位杆端定位模块,所述下安装槽中用于存储计算机端。
[0016]优选的,所述计算机端包括笔记本电脑,所述下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棉垫,所述下安装槽朝向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方便笔记本电脑进出的喇叭槽。
[0017]优选的,所述上杆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下杆体上表面的螺纹孔中,螺纹孔连通上安装槽的内外,所述上安装槽中设置有天线,所述天线伸入上杆体中。
[001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远离上安装槽的一侧贯穿下杆体的外侧面,且安装槽贯穿下杆体外侧面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底部通过铰接杆活动铰接在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密封门的上端通过卡扣连接在下杆体上。
[0019]优选的,所述密封门靠近安装槽的一面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密封门远离铰接杆的一端。
[0020]优选的,所述下杆体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包括无人机和定位杆,所述无人机包括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授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授时模块的输出端授时输出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通信连接,飞行端定位模块和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定位原理采用RTK技术,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作为基站,飞行端定位模块作为移动站,飞行端定位模块接收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也接收来自定位杆端定位模块的载波相位,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处理,进而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增加本系统的定位精度;
[0023]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为了增加遥感信号,在上安装槽中设置有棉垫,棉垫位于上杆体中,保护性强,使用时将上杆体转动移出即可,方便实用,考虑到遥感监测地理信息数据时地点多变,在下杆体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使得整体设备便于移动和在固定的位置搭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模块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标定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下杆体1、上杆体2、固定座3、移动轮4、安装槽5、密封门6、铰接杆7、喇叭槽8、固定门9、挡板10、上安装槽11、笔记本电脑12、棉垫13、下安装槽14、天线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包括:
[0031]无人机和定位杆,无人机包括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通信连接,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授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信连接,授时模块的输出端授时输出端与飞行端数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和定位杆,所述无人机包括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飞行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授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授时模块的输出端授时输出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杆包括定位杆数传模块、定位杆端定位模块和计算机端,所述定位杆数传模块的输入端与飞行端数传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杆端数传模块与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与计算机端之间双向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授时模块、飞行端定位模块和飞行端数传模块均设置于无人机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端定位模块与GPS卫星通信连接,计算机端通过定位杆端数传模块接收来自飞行端数传模块发出的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设置于无人机主体上可转动的桨叶,桨叶转动时带动无人机飞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监测的地理探测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包括下杆体(1)和上杆体(2),所述下杆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一侧设置有上安装槽(11)和下安装槽(14),所述上安装槽(11)和下安装槽(14)上下分布,所述上安装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先睿陈龙昌马绍伟张庆安张金盈史国萍王松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