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87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脚手架,所述移动式脚手架包括脚手架主体、滚轮组、操作杆和牵引机构,脚手架主体底部设有安装板;滚轮组包括转轴、固定轴以及滚轮,所述转轴垂直于上下方向,且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转轴的底端,且垂直于所述转轴,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固定轴;操作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轴,所述操作杆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操作杆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锁紧部;牵引机构设于所述脚手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牵引机构具有背向所述脚手架主体的牵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式脚手架通过操作杆上的锁紧部与安装板连接,使脚手架主体沿固定方向移动。方向移动。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脚手架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脚手架。

技术介绍

[0002]隧道衬砌顶拱混凝土、桥梁现浇混凝土梁一般采用满堂脚手架进行施工,主要是利用普通钢管通过扣件相互连接形成网格型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模和浇筑。脚手架需要人工组装搭建,在一处浇筑完混凝土之后,需要将脚手架进行拆除,搬运到下一处再进行搭设。
[0003]这种施工方式脚手架搭设时钢管及劳动力投入工程量大,反复拆除搭设量大,施工周期长,且在反复拆搭过程中,脚手架的材料容易发生损坏。在相关技术中,在脚手架上可设置滚轮,以便对脚手架进行移动。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经过隧道的弯处时,由于滚轮的转轴固定,因此只能沿直线运动,无法适应在隧道内拐弯;现有技术中,有部分脚手架上设置万向轮,但万向轮的转向太过灵活,很容易在外力的影响下转动,控制起来非常困难,脚手架难以沿固定方向行进,且在脚手架的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推动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重量较大,操作人员难以控制脚手架进行转向,脚手架的移动操作性太低,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重心偏离造成与隧道的侧壁产生剐蹭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脚手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隧道的弯处时,由于脚手架的重量较大,难以控制脚手架进行转向,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隧道的侧壁产生剐蹭碰撞,且脚手架难以沿固定方向行进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式脚手架,包括:
[0006]脚手架主体,底部设有安装板;
[0007]滚轮组,包括转轴、固定轴以及滚轮,所述转轴垂直于上下方向,且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转轴的底端,且垂直于所述转轴,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固定轴;
[0008]操作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轴,所述操作杆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操作杆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锁紧部;以及
[0009]牵引机构,设于所述脚手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牵引机构具有背向所述脚手架主体的牵引部。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还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沿水平方向铰
接,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第二杆体呈夹角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杆插接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形成所述锁紧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链条,以及分叉设于所述第一链条端部的两根第二链条,两根所述第二链条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链条形成牵引部。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链条背离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设有移动桩。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式脚手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紧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竖直设置,且插设于隧道的底部。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脚手架主体包括交叉连接的多个立杆组件和多个横杆组件,所述立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根立杆,相邻所述立杆之间通过对接扣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杆组件包括沿预设水平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根水平杆,相邻所述水平杆之间通过对接扣件可拆卸连接,相邻所述立杆和所述水平杆之间垂直交叉设置,在其连接处通过直角扣件连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脚手架主体的一侧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脚手板,每个所述脚手板的顶部均设有栏杆和挡脚板,所述栏杆的外侧设有安全网。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脚手架主体上还设有调节固定件,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第一管体以及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脚手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背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用于插入隧道侧壁。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第一管体抵接于隧道侧壁的预紧力。
[0019]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脚手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脚手架主体底部设有安装板,用于脚手架主体的搭设,脚手架主体底部设有滚轮组,通过滚轮组带动脚手架主体整体移动,滚轮组通过转轴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板,固定轴与转轴的底端连接,且与滚轮连接,操作杆与固定轴连接,且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滚轮发生转动,实现了对于脚手架主体转向的控制,通过锁紧部与安装板配合,在滚轮组发生转向后固定滚轮转动的方向,进而使脚手架主体沿固定方向行进,牵引机构为脚手架主体的移动提供了动力。本技术移动式脚手架通过设置牵引机构为脚手架主体的行进提供动力,通过拉拽操作杆,进而使转轴进行转动,实现了滚轮组对脚手架主体转向的控制,脚手架主体可在隧道的弯处行进,操作杆上的锁紧部与安装板连接,可固定滚轮的转动方向,进而使脚手架主体沿固定方向行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脚手架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滚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滚轮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滚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采用的牵引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采用的移动式脚手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采用的移动式脚手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采用的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之间的搭设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采用的移动式脚手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采用的立杆、辅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的搭设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采用的调节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

脚手架主体;11

安装板;12

限位孔;13

立杆组件;131

立杆;132

辅立杆;14

横杆组件;141

水平杆;1411

纵向水平杆;141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手架主体,底部设有安装板;滚轮组,包括转轴、固定轴以及滚轮,所述转轴垂直于上下方向,且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转轴的底端,且垂直于所述转轴,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固定轴;操作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轴,所述操作杆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操作杆的外周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锁紧部;以及牵引机构,设于所述脚手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牵引机构具有背向所述脚手架主体的牵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还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沿水平方向铰接,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第二杆体呈夹角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杆插接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形成所述锁紧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链条,以及分叉设于所述第一链条端部的两根第二链条,两根所述第二链条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宏君刘永军胡艳东赵建龙禹华闫海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