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及充电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57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及充电堆,所述充电堆包括主柜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主柜内设有电源端、第一控制单元、第一载波模块,所述终端内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载波模块和充电枪;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力线分别连接所述主柜和所述终端;所述第一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力线;所述第二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连接所述充电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充电堆的通信速率,扩展通信距离。扩展通信距离。扩展通信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及充电堆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堆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及充电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充电堆产品主柜与终端采用柔性搭配,即一台主柜可以配多台终端,有的甚至是几十台终端,主柜与终端之间的通讯采用CAN通讯。而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场站设备摆放位置的限制,主柜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主柜与终端的传输速率为250Kbps,基本上距离超过100米,主柜与终端之间的通讯就存在一些问题。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充电堆内部通信方式进行改进,以克服通信速率比较低,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及充电堆,对现有的充电堆内部通信方式进行改进,以提高充电堆的通信速率,扩展通信距离。
[0005]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所述充电堆包括主柜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主柜内设有电源端、第一控制单元、第一载波模块,所述终端内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载波模块和充电枪;
[0006]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力线分别连接所述主柜和所述终端;所述第一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力线;所述第二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连接所述充电枪。
[0007]可选地,所述主柜内还设有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端的供电电源转换为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适配的电源。
[0008]可选地,所述终端内还设有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端的供电电源转换为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适配的电源。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载波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耦合器,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力线。
[0010]可选地,所述主柜内设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端、输出端通过电力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载波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和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力线。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和充电枪采用CAN通信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为与所
述第一控制单元适配的直流电压。
[0014]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源为直流高压电,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高压电转为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适配的直流电压。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堆,包括上述任一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
[0016]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通过第一载波模块将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的信息数据调制成高频信号后耦合到电力线上传输,并将电力线上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解耦后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第二载波模块将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的信息数据调制成高频信号后耦合到电力线上传输,并将电力线上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解耦后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能够提高充电堆的通信速率,扩展通信距离。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电源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电源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0022]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0023]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电源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24]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0025]相关技术中的充电堆产品主柜与终端采用柔性搭配,即一台主柜可以配多台终端,有的甚至是几十台终端,主柜与终端之间的通讯采用CAN通讯。而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场站设备摆放位置的限制,主柜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主柜与终端的传输速率为250Kbps,基本上距离超过100米,主柜与终端之间的通讯就存在一些问题。
[0026]随着充电设备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宽广,大功率充电设备与柔性充电堆的需求不断被挖掘。目前越来越多的充电站运营商采用充电堆的方案建设运营,其优点有:1、方便管理;2、维护方便;3、运营成本低;4、效率高。
[0027]充电堆产品主要分为主柜与终端两部分,主柜里面有三相输入单元、电源模块、控制单元、输出控制矩阵等;而终端里面主要有控制单元和充电枪。
[0028]主柜与终端之间采用CAN通信,这是目前行业主流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还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0029]CAN总线通信:该方法可以最高实现500kbps的通信速率,信号传输采用差分方式,可以实现较长距离通信。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通信速率比较低,需要专用的屏蔽通信电缆。
[0030]RS422通信:该方法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堆内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堆包括主柜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主柜内设有电源端、第一控制单元、第一载波模块,所述终端内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载波模块和充电枪;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力线分别连接所述主柜和所述终端;所述第一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力线;所述第二载波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连接所述充电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柜内还设有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端的供电电源转换为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适配的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内还设有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端的供电电源转换为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适配的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张宏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