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36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结构包括挖掘铲组合、切秧盘组合、前机架总成、前带卷秧轮、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分秧辊、分拣输送链组合、过渡储料仓组合、马铃薯吨袋挂架、马铃薯吨袋托盘组合。挖掘铲组合安装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前方。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安装在前机架总成上,位于挖掘铲组合后端,其后端与分拣输送链组合相接。本收获机优点在于:1.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与地面夹角为用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作物收获机,特别指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收获马铃薯是一项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适宜收获期短、农艺要求高的作业。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马铃薯收获机分为马铃薯挖掘机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两种类型。前者,马铃薯挖掘机主要由挖掘铲、振动分离筛、行走轮等机构组成,可完成马铃薯挖掘、土块与薯振动分离筛选、马铃薯集条舖放地面等工序,随后,马铃薯要靠人工捡拾、分选、装袋及运输。该类型机具主要适用于面积小的地块作业,作业需大量辅助人员,挖掘出来的马铃薯急需人工捡拾装袋,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易贻误农时,如遇气温下降,还易造成马铃薯冻坏损伤。
[0003]随着马铃薯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飞速发展,对马铃薯机械收获实现生产标准化和收益高效化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农机科研生产部门研制出多种型号大中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其主要以挖掘铲、升运输送、土薯振动分离筛、横向提升、装车、行走等机构组成。可一次完成马铃薯挖掘起土、土块与薯振动分离筛选、升运、装车运输等作业(也有在升运作业前由人工分拣),机械化程度较高,适于大型农场、专业种植户大面积作业。但是,其作业机具庞大,结构复杂,不适合推广应用。而且还存在着诸多难以攻破的技术难题。总结以下几点:1. 马铃薯表皮损伤大。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基本采用抖动式土薯分离机构,马铃薯在整个机具土薯分离和分选输送过程中,经受着输送链条上下剧烈振动,其表皮容易被碰撞破损,不易贮藏;2.动力消耗大。上下振动的输送链消耗动力约占总动力30~40%,而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不间断地震动,输送链条零件容易损坏,贻误工时,机具使用寿命短;3.机具体型过大,田间操作不便。为了提高机具土薯分离效果,往往加长设计土薯分离机构,或设计为双层分离机构,这样延长了机具的长度,增加机具田间作业操作难度,延长了空行程辅助时间;4.靠人工捡拾装袋。现有马铃薯挖掘机田间作业时,需要人工跟机捡拾马铃薯装袋,有的收获机可以直接装入小袋,装满后停机由人工卸掉薯袋再由其他运输设备收集、搬动,或者在机后增设集装箱,待集装箱装满后,再卸到地头或倒转在其他容器内,这不仅增长了机具长度,而且延长收获时间,拖延农时,不适合规模化经营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5.薯秧分离不彻底。综上所述,目前急需改进收获机械,以适应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这种收获机针对上述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挖掘机)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改进,实现一次完成挖掘、土薯升运分离、薯秧分离、人工分拣、吨袋装载,做到不停机连续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
[0005]本技术的技术问题由如下方案解决: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结构包括挖掘铲组合、切秧盘组合、镇压滚轮、前机架牵引杆组合、前机架牵引横梁、前传动花键万向轴、前机架总成、前卷秧轮、传动变速箱、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分秧辊、分拣输送链组合、过渡
储料仓组合、马铃薯吨袋挂架、马铃薯吨袋托盘组合、行走轮。
[0006]所述挖掘铲组合安装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前方,其作用是挖掘地里马铃薯,并随机具前行,将马铃薯推送到前下输送链上。挖掘铲组合与地面夹角为25
°
~37
°

[0007]所述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安装在前机架总成上,位于挖掘铲组合后端,其后端与分拣输送链组合相接。其作用是将所述挖掘铲组合挖掘的马铃薯向上提升输送到所述分拣输送链组合上。所述前夹持式输送链由前上输送链、前下输送链组成。所述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与地面夹角为40
°
~68
°

[0008]所述前上输送链平行安装在前下输送链的上方,结构包括浮动臂张紧轮组合、张紧轮组合、托链轮组合、前上输送链导向轮、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上输送链传送带、前上输送链输送杆。所述前下输送链结构包括前下输送链张紧轮、托链轮组合、前下输送链导向轮、前下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下输送链传送带、前下输送链输送杆。
[0009]所述前上输送链输送杆通过固定螺栓横向固定在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上,所述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与前上输送链导向轮、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浮动臂张紧轮、张紧轮组合、托链轮组合连接,并在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驱动下旋转运行。所述前下输送链输送杆通过固定螺栓横向固定在前下输送链传送带上,所述前下输送链传送带与前下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下输送链导向轮、前下输送链张紧轮、托链轮组合连接,并在前下输送链驱动链轮驱动下旋转运行。所述前上输送链输送杆与前下输送链输送杆各自输送杆间距相等,均为45~50mm。而且,所述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与前下输送链传送带旋转方向相反,运行线速度相等,所以,前上输送链输送杆与前下输送链输送杆两条互相对应同时向上运行,两对应的输送杆之间设计距离为25~35mm,其作用是相对应的输送链输送杆可以便于夹持马铃薯向上输送。所述输送链输送杆采用高碳钢制作,其表面涂橡胶,避免直接挫伤马铃薯表皮,所述输送链输送杆直径为Φ8~12mm。
[0010]所述浮动臂张紧轮组合通过浮动轮轴、浮动轮轴轴座安装在前机架总成上,位于前上输送链前内部;包括浮动臂、浮动轮、浮动臂轴座、压紧弹簧;所述浮动臂通过浮动臂轴座安装在浮动轮轴两端,并可绕浮动轮轴转动,所述浮动臂前端装有所述浮动轮,浮动臂加工有螺旋,并安装有压力调节螺母和压缩弹簧,所述浮动轮通过压缩弹簧强制压在前上输送链前端。
[0011]所述浮动臂作用有二,一是可张紧前上输送链;二是根据进入的马铃薯和土量,随时可弹性改变喂入口大小。当进入的马铃薯量多时,马铃薯挤压浮动轮,使浮动臂向上抬起,增大了喂入口;当进入的马铃薯正常时,压缩弹簧反弹紧压浮动轮,使浮动轮向下压缩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人工可以根据地里马铃薯产量,调节压力调节螺母对压缩弹簧的压力,进而改变喂入口大小。
[0012]所述分秧辊、吊环分秧杆支架安装在前夹持式输送链后端,其作用是分离马铃薯中的马铃薯秧。
[0013]所述分拣输送链组合安装在后机架上,位于前夹持式输送链后部,结构包括分拣输送链、分拣上挡板、人工分拣台。其作用有二:一是继续进行土薯分离;二是由人工站在人工分拣台上,分拣出薯中的马铃薯秧及其它大的杂质,确保马铃薯在装袋前干净。
[0014]所述过渡储料仓组合安装在后机架上,位于分拣输送链组合后端下方,结构包括盛料箱仓体、刮板式输送带、输送带动力操作机构。其作用是当吨袋装满马铃薯后,通过人
工操作输送带动力操作机构,停止刮板式输送带运行,收获的马铃薯暂时盛放在盛料箱仓体内。这时,马铃薯收获机可以在不停机继续作业情况下,卸掉马铃薯吨袋。当人工挂接好空的吨袋后,再由人工操作输送带动力操作机构,使刮板式输送带运行向吨袋继续灌装马铃薯。机具可以不停机作业,节省了收获机因装卸吨袋辅助时间,提高了机具生产效率。
[0015]所述分拣输送链组合和过渡储料仓组合的中心线均向机具中心线左偏置300~500mm。目的是便于收获机在进行下一趟作业时,免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结构包括挖掘铲组合、切秧盘组合、镇压滚轮、前机架牵引杆组合、前机架牵引横梁、前传动花键万向轴、前机架总成、前卷秧轮、传动变速箱、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吊环分秧杆支架、分秧辊、分拣输送链组合、过渡储料仓组合、马铃薯吨袋挂架、马铃薯吨袋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铲组合安装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前方;所述前夹持式输送链组合安装在前机架总成上,位于挖掘铲组合后端,其后端与分拣输送链组合相接,所述前夹持式输送链由前上输送链、前下输送链组成;所述前上输送链平行安装在前下输送链的上方,结构包括浮动臂张紧轮组合、张紧轮组合、托链轮组合、前上输送链导向轮、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上输送链传送带、前上输送链输送杆;所述前下输送链结构包括前下输送链张紧轮、托链轮组合、前下输送链导向轮、前下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下输送链传送带、前下输送链输送杆;所述前上输送链输送杆通过固定螺栓横向固定在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上,所述前上输送链传送带与前上输送链导向轮、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浮动臂张紧轮组合、张紧轮组合、托链轮组合连接,并在前上输送链驱动链轮驱动下旋转运行;所述前下输送链输送杆通过固定螺栓横向固定在前下输送链传送带上,所述前下输送链传送带与前下输送链驱动链轮、前下输送链导向轮、前下输送链张紧轮、托链轮组合连接;所述浮动臂张紧轮组合通过浮动轮轴、浮动轮轴轴座安装在前机架总成上,位于前上输送链前内部,结构包括浮动臂、浮动轮、浮动臂轴座、压紧弹簧;所述浮动臂通过浮动臂轴座安装在浮动轮轴两端,所述浮动臂前端装有所述浮动轮,浮动臂加工有螺旋,并安装有压力调节螺母和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少楠
申请(专利权)人:苏尼特左旗博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