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17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包括列车、集装箱顶升装置、集卡、装卸缓存区、装卸堆存区,列车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集装箱顶升装置用于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集装箱顶升装置卸货作业时将列车上集装箱的升起并相对列车装卸线旋转预设角度,集装箱顶升装置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相对列车装卸线对齐并下降,集卡在集卡装卸线上装卸集装箱,集卡装卸线包括设于列车装卸线两侧的集卡装货线和集卡卸货线,装卸缓存区用于集装箱缓存,装卸堆存区用于供集装箱堆存,无人车用于运输集装箱,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具有转运效率高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公铁联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铁联运是指采用公路及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全程由运输经营人把货物从接货点运至交付点的运输,一般先通过铁路将货物运输至交付点所在城市,再通过公路将货物运输至各个交付点。公铁联运相较于海运不仅大幅缩短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能够满足内陆城市的货运需求。现有的公铁联运模式在铁路装货时,通过集卡将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装货线一侧堆积,再通过龙门吊将集装箱吊至列车上,在需要铁路卸货时,通过龙门吊将集装箱从列车上吊至铁路卸货线一侧,在货车到来时,将集装箱吊至货车上。由于作业区集中且步骤繁琐,列车与货车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装卸,导致转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旨在提高转运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包括列车,其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集装箱顶升装置,其用于所述列车上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所述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其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集装箱顶升装置,其用于所述列车上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卸货作业时将列车上集装箱的升起并相对所述列车装卸线旋转预设角度,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对所述列车装卸线对齐并下降;集卡,其用于在集卡装卸线上装卸集装箱,所述集卡装卸线与所述列车装卸线平行,所述集卡装卸线包括集卡装货线和集卡卸货线,所述集卡装货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相对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两侧;装卸缓存区,其用于集装箱缓存,所述装卸缓存区包括装货缓存区和卸货缓存区,所述装货缓存区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之间,所述装货缓存区包括第一装缓区和第二装缓区,所述第一装缓区靠近所述列车装卸线,所述第二装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卸货缓存区包括第一卸缓区和第二卸缓区,所述第一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第二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装货线;装卸堆存区,其用于供集装箱堆存,所述装卸堆存区包括装货堆存区和卸货堆存区,所述装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装缓区和所述第二装缓区之间,所述卸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卸缓区和所述第二卸缓区之间;无人车,其包括装货车和卸货车,所述装货车用于装货作业时将集卡卸货线的集卡上的集装箱装至第二装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一装缓区装至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完成公铁联运,所述卸货车用于卸货作业时将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集装箱卸至第一卸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二卸缓区装至集卡装货线的集卡上完成公铁联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装卸线包括列车装货线和列车卸货线,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之间设有联络通道,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均设有停靠点,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的停靠点上均设有集装箱顶升装置,且集装箱顶升装置数量与所述列车节数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缓存区内设有多个供集装箱缓存的搁置架,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岭王剑涛张琨罗小华赵迪光振雄董云松雷崇殷勤邱绍峰周明翔李加祺刘辉彭方进李成洋应颖陈潇孟庆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