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06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将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设置于堆存区之间,使得水平运输设备可以进出堆场,从而可以对轨道吊大车行走机构进行减速,提高轨道吊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轨道吊小车运行路程,从而提高堆场作业效率;拖车车道在陆侧交互区采用平行于码头岸壁方向布设,以及结合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布设,替代了传统自动化码头堆场拖车的转弯以及倒车区域,取消了拖车以倒车方式进入陆侧交互区车道的作业模式,有助于减少拖车在港时间,降低拖车作业难度同时提高堆场周转效率。拖车作业难度同时提高堆场周转效率。拖车作业难度同时提高堆场周转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装箱码头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码头是实现海陆物流运输的枢纽,随着船舶大型化,港口的装卸效率迫切需要提高。
[0003]自动化堆场因其安全可靠性高、做小效率高、场地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人力成本低等显著优点成为普遍发展趋势。
[0004]自动化堆场一般采用垂直码头岸线布置方式,在堆场海侧设置海侧交互区,海侧交互区内设置若干水平运输设备交互车道;在堆场陆侧设置陆侧交互区,陆侧交互区内设置若干拖车交互车道。拖车在陆侧交互区与堆场设备交互前,需要转弯倒入拖车交互车道内,而拖车交互车道面积狭小,对拖车司机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倒车存在视觉盲区,容易发生碰撞问题,影响堆场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通过在堆场中间设置水平运输设备车道减少轨道吊大车运行路程,以及减少了轨道吊小车运行路程,在堆场陆侧交互区设置集装箱转接设备以及将拖车车道布设为为与码头岸壁平行,通过集装箱转接设备将水平运输设备上的集装箱转运至拖车上或将拖车上的集装箱转运至水平运输设备上,拖车无需90度转向,能够显著提高堆场作业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包括:若干堆存区,以垂直于码头岸壁方向并列布设;且每两列堆存区设为一组;轨道吊,跨设于每组堆存区,包括可沿堆存区纵向行走的大车,以及架设于大车上可沿堆存区横向行走的小车;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布设于每组堆存区的两列堆存区之间,与码头岸壁方向垂直,用于水平运输设备行驶和与轨道吊交互;拖车车道,以平行于码头岸壁方向设置于堆存区的陆侧;集装箱转接设备,设置于堆存区和拖车车道之间,由平移旋转机构、垂直旋转机构、集装箱吊具、及吊具转向机构组成;所述垂直旋转机构与所述平移旋转机构相接,所述集装箱吊具连接于所述垂直旋转机构的末端,且经所述吊具转向机构可实现转向。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移旋转机构由旋转立柱和驱动所述旋转立柱的驱动机构组成;所述垂直旋转结构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旋转机构由通过转轴相接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固定于所述平移旋转机构上,所述集装箱吊具连接于所述第二悬臂的末端,且经所述吊具转向机构可实现转向。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转接设备还包括配重底座,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固定于所述配重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转接设备还包括平衡臂和配重块;所述平衡臂通过转轴与所述配重底座相接,其一端连接所述配重块,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悬臂。
[0011]提出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中,包括:轨道吊任务指令运行至目标箱位抓箱,以及,水平运输设备沿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行驶至目标箱位对应位置;轨道吊将集装箱放置于水平运输设备上,水平运输设备载箱沿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行驶至堆存区陆侧;控制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平移旋转机构旋转,使得垂直旋转机构朝向水平运输设备,并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旋转使得集装箱吊具位于水平运输设备的上方,吊具转向机构的控制使集装箱吊具与水平运输设备方向一致,控制集装箱吊具实施抓箱;控制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平移旋转结构。使得垂直旋转机构朝向拖车,并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旋转使得集装箱吊具位于拖车上方,吊具转向机构的控制使集装箱吊具与拖车方向一致,控制集装箱吊具实施放箱;拖车载箱沿拖车车道驶离堆场。
[0012]提出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的交互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中,包括:拖车沿拖车车道进入陆侧交互区;控制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平移旋转机构旋转,使得垂直旋转结构朝向拖车,并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旋转使得集装箱吊具位于拖车上方,吊具转向机构的控制使集装箱吊具与拖车方向一致,控制集装箱吊具实施抓箱;控制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平移旋转机构旋转,使得垂直旋转机构朝向水平运输设备,并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旋转使得集装箱吊具位于水平运输设备的上方,吊具转向机构的控制使集装箱吊具与水平运输设备方向一致,控制集装箱吊具实施放箱;水平运输设备载箱沿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行驶至目标箱位的对应位置;轨道吊运行至水平运输设备与其交互实施抓箱,并将集装箱放置于目标位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及其交互方法中,将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设置于堆存区之间,使得水平运输设备可以进出堆场,从而可以对轨道吊大车行走机构进行减速,提高轨道吊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轨道吊小车运行路程,从而提高堆场作业效率;拖车车道在陆侧交互区采用平行于码头岸壁方向布设,以及结合集装箱转接设备的布设,替代了传统自动化码头堆场拖车的转弯以及倒车区域,取消了拖车以倒车方式进入陆侧交互区车道的作业模式,有助于减少拖车在港时间,降低拖车作业难度同时提高堆场周转效率。
[0014]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5]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布局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的立体图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集装箱转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交互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交互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1

堆存区,2

轨道吊,3

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4

水平运输设备,5

拖车车道,6

集装箱转接设备,7

拖车,8

交互亭,9

集装箱;21

轨道吊大车,22

轨道吊小车;61

平移旋转机构,62

垂直旋转机构,63

集装箱吊具,64

吊具转向机构,65

转接设备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堆存区,以垂直于码头岸壁方向并列布设;且每两列堆存区设为一组;轨道吊,跨设于每组堆存区,包括可沿堆存区纵向行走的大车,以及架设于大车上可沿堆存区横向行走的小车;水平运输设备作业车道,布设于每组堆存区的两列堆存区之间,与码头岸壁方向垂直,用于水平运输设备行驶和与轨道吊交互;拖车车道,以平行于码头岸壁方向设置于堆存区的陆侧;集装箱转接设备,设置于堆存区和拖车车道之间,由平移旋转机构、垂直旋转机构、集装箱吊具、及吊具转向机构组成;所述垂直旋转机构与所述平移旋转机构相接,所述集装箱吊具连接于所述垂直旋转机构的末端,且经所述吊具转向机构可实现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旋转机构由旋转立柱和驱动所述旋转立柱的驱动机构组成;所述垂直旋转结构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旋转机构由通过转轴相接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固定于所述平移旋转机构上,所述集装箱吊具连接于所述第二悬臂的末端,且经所述吊具转向机构可实现转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转接设备还包括配重底座,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固定于所述配重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折臂式转运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转接设备还包括平衡臂和配重块;所述平衡臂通过转轴与所述配重底座相接,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钢王延春李传浩张卫王心成付鹏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